馬遠的《對月圖》,描寫李白「月下獨酌」詩意。(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中國古代的詩歌,經歷了一個不斷演變和完善的過程,而律詩是到了唐代,才開始興盛起來。律詩區別於古體詩,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講究平仄、對仗、押韻。律詩屬於近體詩的一種,一般爲八句(排律不受此限),律詩可以分爲七言律詩和五言律詩,無論是哪一種,都講究中間四句一般要兩兩相對。這種講究平仄、對仗、押韻的詩體,讀起來聲調鏗鏘,更富有音樂的美感,故而在唐代以後,極爲流行。然而,「詩仙」李白,卻寫了一首極其不講究格律的唐詩,卻也成了流傳千古的不朽之作。這首詩,就是《夜泊牛渚懷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因爲《夜泊牛渚懷古》全篇不對仗,有的讀者認爲這首詩並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律詩,只能算是古體詩。然而,在《唐詩三百首》中,卻毫不猶豫地將這首《夜泊牛渚懷古》,列到了「五言律詩」的行列中。
爲甚麼李白這首不對仗的五言律詩,能成爲一首經典的千古佳作?難道僅僅因爲他是「詩仙」李白?其實,這首詩的意境非常有韻味。
牛渚,是一座山的名字,位於今天的安徽當塗縣西北,其北部爲采石磯,突出江中,與北岸的橫江浦隔江對恃,形勢險要,是舟行險地。懷古,其實並非僅僅是懷古,還有一層意思是以古喻今。李白在《夜泊牛渚懷古》這樣的題目之下,還寫了一個小註:此地即謝尚聞袁宏詠史處。
據《晉書》中的《謝尚傳》、《袁宏傳》記載,謝尚,字仁祖,曾多次爲將軍;袁宏,字彥伯,有逸才,曾作《詠史》詩。謝尚鎮守牛渚的時候,在一個月夜,與部下乘舟游江,聽見有人在江上吟詠,「聲既清朗,辭又藻拔」,便將此人邀請到自己的船上,兩人談論到天亮。這個吟詠的人,就是袁宏。因爲謝尚的舉薦,袁宏「自此名譽日茂」。
李白的這首懷古詩,其實是在感嘆自己的懷才不遇,沒有碰上像謝尚那樣的知音。李白還有一首《勞勞亭歌》,也提到了這一個典故,「昔聞牛渚吟五章,今來何謝袁家郎」。清江月夜,空靈縹緲,在這樣的處境中,李白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落魄無著,抱負不能施展,於是就寫下了這首千古佳作,他將天、江、月、舟、古人、今人,溶於一首詩中,江天空闊,古人已去,今人空嘆。
全詩不加雕飾,行文流暢自然,雖沒有對仗,卻音韻鏗鏘,餘味不盡,成了不講究格律的經典律詩。就像《紅樓夢》中,林黛玉教香菱寫詩時,說的那番話一樣:「……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幅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責任編輯: 隅心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