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倪寬贊》,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唐代書法大家、朝廷重臣褚遂良,字登善,河南禹州人,是「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唐太宗李世民臨死時,曾授予褚遂良託孤重任,而褚遂良去世百餘年後,唐德宗下詔,將他的畫像繪於凌煙閣上,讓他享有與唐初的開國功臣們同樣的榮耀。由此可見,褚遂良的一生可謂極不平凡,那麼,以書法見長的褚遂良,在此方面究竟存在什麼特殊事蹟值得後人認識呢?一起來了解吧!
魏晉以來,形成了「學在家族」的傳統,褚遂良出身官宦之家,從小「博涉文史」,擅長書法,「工隸楷」。誰也沒料到,正是憑藉功力深厚的書法,讓他成為朝廷重臣。
唐朝初期,許多重大紀念活動所題碑文,多是由褚遂良操刀的。例如紀念長孫皇后的《伊闕佛龕碑》,紀念名相房玄齡的《房玄齡碑》,還有最有名的《雁塔聖教序》,分別為太宗李世民和高宗李治親自撰文,足見褚遂良書法的地位。
褚遂良高超的書法水平,一方面在於個人的天賦,另一方面則得益於史陵、歐陽詢、虞世南等書法大家的指導。再有,唐太宗對王羲之書法的狂熱愛好,也讓他受益匪淺。
唐太宗是王氏書法的鐵桿「粉絲」,曾懸賞重金收購王羲之的書帖。太宗這一命令,導致民眾爭先獻上文墨,但也致使良莠莫辨、真假難分。幸虧對王羲之書法相當有研究的褚遂良在,他一張口,就能說出書帖的淵源、出處,論據充分,鑑別書法的真偽絲毫不含糊。在褚遂良「鎮守」之下,當然再沒有人敢將贗品送來皇帝面前邀功了。
貞觀六年(632年)正月,太宗下令整理內府所藏的鐘繇、王羲之等人的真跡,計1510卷,褚遂良自然是這次整理活動的主要參與者,為此他還編寫了《右軍書目》,藏於內府。能夠見識到如此之多的王羲之真跡,讓褚遂良大開眼界,對他書風的形成帶來了重大影響。
蘇軾給褚遂良的書法概括了四個字:清遠蕭散。他的書法,從追求一種結構之美,演進成了追求意境之美。虞世南書法講究「君子藏器」,在書寫的過程中不顯露明顯的運筆痕跡,褚遂良卻不同,清代人所寫的《評書帖》中說:「褚書提筆『空』,運筆『靈』。瘦硬清挺,自是絕品。」他願意展示這種痕跡,一起一伏,一提一按,造成一種明快的韻律。因此,有人說歐陽詢是一位「結構大師」,而褚遂良則是一位「線條大師」,他的線條充滿生命,體現了一種飛動之美。唐代書家張懷瓘曾為此感嘆說:「若瑤臺青瑣,窅映春林,美人嬋娟,似不任乎羅綺,鉛華綽約,歐虞謝之。」在他看來,從褚遂良開始,書法已經從「妍美功用」趨向「風神骨氣」,書法藝術也從古典主義邁向浪漫主義。
有趣的是,這種唯美主義傾向,已經影響到褚遂良對紙墨的選擇。書法家講究紙筆用墨並不奇怪,但縱觀古今書家,褚遂良對紙墨之追求,可謂是非常苛刻的。唐代人裴行儉曾經說道:「褚遂良非精筆佳墨,未嘗輒書。」沒有好筆好紙,他寧可不寫。
褚遂良對自己的書法要求很高。他和虞世南曾有一段對話,他問道:「我的書法比得上智永禪師嗎?」虞世南說:「我聽說他一個字值五萬兩黃金,你做得到嗎?」
褚遂良又問:「那和歐陽詢相比如何?」虞世南說:「歐陽詢寫字不擇紙筆,什麼樣的紙筆都能寫得好,你難道能這樣?」
褚遂良有些氣餒,說:「那我的書法究竟怎樣呢?」虞世南說:「如果手順而筆墨調暢,也能寫得很精彩。」褚遂良這才高興地走了。
在唐朝乃至整個中國書法史上,褚遂良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他不僅繼承了唐代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等的特點,更深得東晉王羲之書法的精髓。
北宋米芾對唐代的書法家都有微詞,唯獨對褚遂良讚不絕口,說他「如熟馭戰馬,舉動從人,而別有一種驕色。」米芾的兒子米友仁說得更絕:「褚書在唐賢諸名世士書中最為秀穎,得羲之法最多者。真字有隸法,自成一家,非諸人可以比肩。」
唐代書法家顏真卿、薛稷等都曾師從褚遂良,宋代的黃庭堅、米芾、趙佶等,也從他的書法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清人劉熙載在《書概》中說:「褚河南書為唐之廣大教化主,顏平原得其筋,徐季海之流得其肉。」「廣大教化主」五字,足以形容褚遂良在唐代書法上的獨特地位。
貞元五年(789年),在褚遂良去世百餘年後,唐德宗下詔,將他的畫像繪於凌煙閣上,讓他享有與唐初的開國功臣們同樣的榮耀。
責任編輯: 隅芯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