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最惹人誤會的「七月流火」(圖)


一提及「七月流火」,總讓人覺得是在說天氣炎熱。(圖片來源:Pixabay)

一提及出自《詩經》中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或「七月流火,八月萑葦」,很多人就容易望文生義,總直覺認為「七月流火」是一個在描述天氣炎熱的文雅詞兒。不過,這個認識偏偏是錯誤的!因為,「七月流火」實際上是指氣溫轉涼。到底《詩經》中所謂的「七月流火」是指甚麼呢?為甚麼會關乎天氣熱或冷,又關乎天文中的星宿呢?接下來請隨筆者一同瞭解「七月流火」這一個總讓人誤會的詞的具體含意吧

詩經・國風・豳風・七月》如此寫道: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
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遲遲,采蘩祁祁,
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
蠶月條桑,取彼斧斨,
以伐遠揚,猗彼女桑。
七月鳴鵙,八月載績,
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

至於「七月流火」所指,則為:黃曆七月到來後,天氣開始從酷熱轉為寒涼。或許,是因為現代人多以公曆(西曆)來理解文中的「七月」,這才導致「七月流火」被誤解為天氣炎熱,鬧了點笑話。

《詩經》中所述的「七月」,之所以不是我們一般印象中的炎夏,是因為在漢初之前,中國歷朝歷代所運用的曆法均不同,故各曆法的歲首(每年的首月)也不相同。在夏代的夏曆中,歲首是指正月初一;商代殷曆是以十二月初一為歲首;周代周曆則是以十一月初一為歲首。

至於《詩經・國風・豳風・七月》乃是西周的作品,詩中所採用的曆法,當然就是夏曆、周曆。兩種曆法。這就是為甚麼所謂的「七月」指的是夏曆中的七月,而非公曆的七月。如果我們將它換算成今人熟悉的公曆,則相當於西曆中的八、九月份。這時候,正值從炙熱的夏季漸入涼爽的秋季期間,天氣是逐漸從熱轉涼的。

不過,「七月流火」到底是在說甚麼?後世對此仍有多種解釋,存在不小爭議。綜觀論之,七月天熱,確實成為「七月流火」的多數解讀,而「七月流火,八月萑葦,九月授衣」則指,在黃曆七月的夜晚,我們能夠看見「大火」(恆星名)偏西沉落,這時的天氣逐漸轉涼;黃曆八月正值農作物的收割期;黃曆九月則屬於準備冬衣的時期了。另外,有人依據此理,將把「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翻譯成了「七月大火星向西,九月婦女授以冬衣」。

至於「七月流火」中的「火」,則是天上的一顆紅亮恆星,在中國古代,將這顆星宿稱為「大火」。在《毛傳》中,有關於「流火」這樣的記載:「火,大火也。流,下也。」而那時的天文學家是依據東、西、南、北四方位來劃分天空中的星宿。而這四個方位共有二十八星宿,每個方位各自指涉七個星宿,像東方位置的蒼龍七宿包括: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西方位置的白虎七宿包括:奎宿、婁宿、胃宿、昴宿、畢宿、觜宿、參宿;南方位置的朱雀七宿包括:井宿、鬼宿、柳宿、星宿、張宿、翼宿、軫宿;北方位置的玄武七宿包括:斗宿、牛宿、女宿、虛宿、危宿、室宿、壁宿。

由於,所謂的「宿」,指的並非是單顆的星星,而是指星座、星群,因此,每個宿實際上都是包括了若干顆星。至於上述的「大火」星,則是指東方七星宿中的第五宿--心宿。如果依照西洋星座來劃分,「大火」星所指的,正是能發出紅色亮光的天蝎座,它同時也是天蝎座中最亮的一顆星。

每年到了夏曆中所謂的五月黃昏時,「大火」正位在位置最高的正南方;當時間走到夏曆中的七月黃昏時,「大火」的位置則開始由天中央的位置逐漸朝西方降下,就「知暑漸退而秋將至」。而古人遂將一顆發出紅亮的「火」星逐漸西下的過程,也就是「大火」這顆星在天空中「移動」的「縮時軌跡」,稱為「七月流火」。看來,我們在這時候就需要好好的發揮一下想像力,方能體會古人當時在七月間的觀察感受了。而當古人覺察了這個天文現象之際,自然就產生了夏暑逐漸衰退,而寒秋將降臨、天氣將要轉寒的認知及心理準備。

身為孔子的第三十二代孫的唐代經學家孔穎達也記錄了此事。他在〔詩經疏〕中載道:「於七月之中,有西流者,是火之星也,知是將寒之漸。」 

說完上述種種,再告訴各位一件事:雖然這麼長時間以來,古人的的確確將「七月流火」理解成天氣漸漸轉涼之意,但因為在採用了公曆紀年之後,實在是出現太多人理解有誤,致使不少人開始質疑《詩經》中提及的「七月流火」之原意,甚至有部分人士直接憑藉公曆斷定,《詩經》中的「七月流火」恰恰是在形容炎熱天氣。縱然有研究者指出這是誤解,但仍無法阻止此說之蔓延。

本文留言

作者清淺 整理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