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祭祀層級最高 規模最大的祭農場所(圖)

 2024-10-02 23:5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先農壇太歲殿 (圖片來源:ScareCriterion12/維基百科)
先農壇太歲殿。(圖片來源:ScareCriterion12/維基百科)

提及北京五壇,想必許多人都會立即聯想到:天壇、地壇、日壇、月壇,至於先農壇(原名為「山川壇」)往往是最易受忽略的一個。大家不知道的是,始建於明代、與天壇東西相望的先農壇,可是中國古代祭祀層級最高、規模最大的祭農場所,當時明、清皇帝可是都會親歷先農壇來親自耕作。換言之,先農壇可是一個皇家祭祀的重要建築。

先農壇主要是圍繞農耕這一項核心祭祀思想來進行祭祀儀式。從漢代以來,中國帝王在祭祀先農就未曾中斷過。帝王之所以祭祀先農,主要是希望以農耕生產為主等事宜都能順利,都能風調雨順。在先農壇舉行祭祀活動,體現古人深信天人合一、順應上天與自然的基本思想。

先農壇會受到眾人遺忘,主要是因為先農壇歷經了長時間的日漸衰落,它在清朝末年及民國時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於是,在先農壇長期以來,都只是以部分古建築羣作爲古建館來對社會公衆開放之際,當然不似以壇區整體對外開放的天壇那樣廣受關注。

先農壇從一開始建造到建成,經歷了三大關鍵時間。

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朱棣將首都從應天府(現今江蘇省南京市)遷至北京順天府之後,即仿南京舊制的先農壇再於北京建一座,最初稱為「山川壇」。山川壇除了祭祀先農,也會祭祀天神地祇,可謂一壇祭祀多神。

明嘉靖十年(1531年),明世宗朱厚熜針對山川壇進行增建,其中包括了天神壇、地祇壇,還在旗纛廟東側修建了神倉,亦在具服殿的南側搭建起了木質觀耕臺,此臺作為皇帝在行完躬耕禮後能觀看群臣從耕之地,也是皇帝舉行親耕的藉田儀式的地點)。山川壇則改名為「神祇壇」。直至明萬曆四年(1576年),才改名為「先農壇」,並沿用迄今。

清乾隆十八年至十九年(175年~1754年),先農壇進行大修整,除了旗纛廟前院被拆除之外,神倉也被移建到這兒。明世宗時期興建的木質觀耕臺則改建為磚石結構,像臺座改為四面包砌了上頭有穀穗圖案為裝飾的琉璃磚;臺面四周則是漢白玉石欄杆,臺階則裝飾了浮雕蓮花圖,不只有吉祥寓意,看上去亦十分大方、莊重。

1900年,八國聯軍在入侵北京期間,美軍曾駐紮在先農壇,並將該地作為軍事訓練的場所。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德宗停止了親祭禮儀,至此往後,先農壇作爲祭祀與帝王親耕的禮儀場所的功能漸漸消失,並遭到棄用。

1914年底~1918年,先農壇先後歷經部分地區被開闢為城南遊藝園、先農壇公園,以及將城南遊藝園與先農壇公園合併爲城南公園。

1925年~1929年,先農壇外壇北牆被拆除殆盡,北外壇區域開始成爲老天橋地區的一部分,而先農壇的整體格局也從此發生改變,不似天壇保住了北圓南方的格局,甚是可惜。在中共建立政權後的幾十年裡,先農壇不只沒有受到保護,還陸續被學校、企業等多家單位使用著。如今已由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簡稱「古建館」)接管,並經過修繕,正逐步對外開放。

最後,跟各位分享,原是北京隆福寺正覺殿、現藏於古建館(先農壇)的藻井,距今有近600年的歷史,它呈現了天上宮闕,且藻井正中最上方的星象圖乃是明人參照唐代星宿圖所繪製,因為在深藍色的藻井底色上,存在著微微發出金色光芒的1400顆星星,故又享有「最美藻井」之美譽。

這個擁有美麗「星空」、直徑約兩米的藻井,上下共有六層,主體為木質結構,每層均裝飾了精緻的雲紋,其中有四層雕刻了神態各異的仙人與天女立於其中的重重宮闕;四壁的彩繪二十八星宿神像則添加了莊嚴氣氛。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