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文上的預言,與未來一場腥風血雨的事變有關。(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丹陽曾經挖出一塊神祕石碑,上面刻畫一串不解其意的碑文。當時一位來路不明的長者解釋上面的預言,與日後千人死亡的「甘露之變」有所關聯。
神祕石碑 斷絕血脈的預言
唐文宗大和年間,王璠管轄丹陽期間,城外正在進行護城河的挖掘工程。人們在數尺深的位置挖出一塊石碑,石碑上刻畫著一串碑文寫著:「山有石,石有玉。玉有瑕,即休也。」當時挖掘的工人將這塊石碑獻給王璠,並將挖到石碑的詳細過程如實呈報。
這塊神祕石碑的碑文究竟代表甚麼含意,王璠查看了很長時間,始終得不出答案。於是他命令自己的僚屬們也來研究這塊石碑,看看是否能集眾人的智慧破解碑文中隱藏的祕密,卻仍以失敗告終,沒人能想到合理的解釋。
幾天後,王璠底下的一個官吏,有一名長者前來求見。這名長者一見面就語帶神祕地問道:「我聽說王公獲得石頭的碑文,至今有出現能解釋它的人嗎?」那名官吏驚訝地回答:「王公目前正在琢磨碑文上的含意是甚麼,難道你能解析出來嗎?」
這名長者立刻回答:「那是不祥之兆呀!石碑上說的:『山有石,石有玉。玉有瑕,即休也,』每一句都是描述王公的家世。王公的祖父名叫崟,崟生礎,從文字上看正是『山有石』,接著礎生璠,就是『石生玉』。而璠的兒子名叫瑕休,便是指『玉有瑕』,最後的休則是『絕』的預兆。稍微研究辨折後,他即將要斷絕血脈了!」
對於長者的警告,官吏向其表示感謝,那名長者說完便轉身離去,隨後不知去向。
預言成真 腰斬與全族誅殺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的宦官勢力壯大到無法抑制的程度,唐敬宗於寶曆二年遭到宦官劉克明殺害,後來由宦官王守澄與梁守謙派出神策軍,使劉克明最後投井而死。接著擁立唐穆宗次子李昂成為唐文宗。大臣李訓與鄭注知道唐文宗不滿宦官專權,於是與其密謀要將這些宦官一網打盡。
大和九年,唐文宗先是杖殺參與殺害唐憲宗過程的宦官陳弘志,後來讓右領軍將軍仇士良成為左神策中尉,以此取代韋元素與架空王守澄。不久後讓李好古用毒賜死王守澄,權勢隨即落入仇士良手中。
後來李訓與鄭注為了爭功變得勢不兩立,李訓於同年九月被升為宰相,他將鄭注派往外地身任鳳翔節度使,意圖在事成後來處理掉鄭注。原定計畫為王守澄的葬禮上,鄭注以協助葬禮為由帶數百名精兵將宦官們剷除。沒想到李訓卻想連鄭注同時處理,於是事先讓自己的親信出任一些要職,背地裡招兵買馬,並於十一月展開行動。
當時唐文宗與百官在紫宸殿早朝,左金吾衛大將軍韓約奏稱在左金吾仗院的石榴樹夜生甘露,這代表著祥瑞之兆。經過李訓等人的勸說,唐文宗先是派官員前去查看,得到不是真的甘露的答覆後,刻意將仇士良等宦官派去查驗,準備將其誅殺。
不料過程中被仇士良察覺有異,立刻回到含元殿劫持文宗,將其帶回內殿,並表示李訓謀反,隨即爆發一場搏鬥。最後刺殺仇士良的行動以失敗告終,雖然一些宦官遭到殺害,但宦官們仍將唐文宗帶回宣政殿。隨後,仇士良等人派出五百名神策軍砍殺大臣們與參與刺殺行動的兵卒。
幾名宰相被捕後受刑供稱,表示宰相相約謀反,打算改立鄭注為帝,而唐文宗被迫認同王涯的供詞。逃出長安的李訓後來被捕殺,鄭注也遭到鳳翔監軍張仲清誅殺。
事後,上千名參與此事的相關人物遭到捕殺,其中就包含王璠。由於他為李訓招募豪俠與爪牙,成為河東節度使,一定程度上與「甘露之變」有關,於是被處以腰斬之刑,而全宗族也一同遭到誅殺,當時石碑上的預言如實成真。
責任編輯: 蒼茍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