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說毛澤東和周恩來是「好搭檔」、「親密戰友」。(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1976年1月,周恩來逝世。在周去世僅僅3週後,竟從中南海運出整整一卡車——鞭炮屑。按照規定,在中南海內是不准許放燃放炮竹的。是誰既違反規定,又在全國沉浸在周死的悲痛氛圍中冒天下大不韙的呢?這個人正是周的「親密戰友」毛澤東。
周死3週後,正逢中國除夕。那個除夕夜,毛在中南海的泳池突然響起一陣震耳欲聾的炮竹聲,一時間,火光衝天。中南海的警衛人員異常緊張,不知發生了甚麽事情。
當弄清這喧鬧竟來自平時連一隻麻雀都不允許停在樹上的毛的住處,人們才明白毛爲甚麽不去參加周的葬禮。一個黑色傳聞因此在政治圈不脛而走:毛在周死後放鞭炮!有人證明第二天親眼看見從毛的游泳池拉走整整一卡車鞭炮屑。
在中共的宣傳中這對相處40年的「好搭檔」、「親密戰友」有著深厚「革命情誼」,那麽周死毛放鞭炮該如何理解呢?
周對毛最後的問候
回到周死前最後的日子。1975年6月,周在病榻上用顫抖的手給毛寫了一封信,回顧了兩人40年的關係,摘錄如下:
從遵義會議到今天整整四十年,得主席諄諄善誘,而仍不斷犯錯,甚至犯罪,真愧悔無極。現在病中,反覆回憶反省,不僅要保持晚節,還願寫出一個像樣的意見總結來。
祝主席日益健康!
75.6.16.22時
寫完這封信,周又給毛的機要秘書兼情人張玉鳳寫了一張便條:
玉鳳同志:
您好!
現送十六日夜報告主席一件。請您視情況,待主席精神好,吃的好,睡的好的時(候),念給主席聽一聽,千萬不要在疲倦時念,拜託拜託。
周恩來
75.6.16.22時半
文革中,毛澤東聯合周恩來,扳倒劉少奇(網絡圖片)
本欲先打周後打劉 後來事態顛倒
1966年夏季,毛澤東調兵遣將,對北京市實行全面軍事控制後,發動文化大革命運動,最初的佈置是先打倒周恩來,然後再收拾劉少奇。毛澤東住在杭州西子湖邊遙控著北京的運動,命劉少奇、鄧小平去發動對周恩來的批判。但劉、鄧這時已經明白了唇亡齒寒的道理,不肯動手。劉少奇甚至說:批判恩來同志,等毛澤東自己來辦吧!毛澤東得知劉的這一意向後,說:回來就從你劉少奇身上辦起。
1966年7月23日,毛澤東從南方回到北京。劉少奇趕到火車站去接駕,毛澤東不與見面。晚上,通知政治局成員到人民大會堂浙江廳開碰頭會,竟然不准通知劉少奇與會。周恩來獲知此事後,立即給劉少奇的中南海家裡打電話,接電話的是劉少奇夫人王光美。周恩來只說了一句話:光美啊,請少奇同志保重身體。
1966年冬,毛在杭州遙控,江青在京,背地裡唆使紅衛兵衝進中南海,包圍國務院,將周恩來圍困24小時之久。周勸說紅衛兵撤退無效,軍方大怒,某軍頭調軍入京,向包圍國務院的紅衛兵開槍掃射,用周的原話來說「死了很多人」,此一事件是周本人親口向文革後來訪的斯諾透露的。
毛聞訊後,不敢有所動作,反稱紅衛兵受反革命挑動,把圍周事件的頭頭全部逮捕入獄。周是如何粉碎毛的進攻的,這方面材料中共絲毫未透露。
1967年,在劉少奇其迅速垮臺的同時,毛再次部署了對周的攻擊。
三攻三守 毛周攻守較量
第一次是利用紅衛兵聯動組織,在北京街頭貼大字報,拋出周恩來二七年「四・一二」期間被捕。隨後在報上刊登《伍豪(周當時代號)脫黨啟事》得以獲釋的材料,依共黨紀律,凡被捕後發表脫黨聲明求得獲釋,便是叛徒。這一有鼻有眼的叛徒材料,換作他人早被打入十八層地獄了,但結果卻是「聯動」成員,被安上反革命罪名全數逮捕。
第二次是通過林彪和中央文革小組王力、關鋒、戚本禹提出揪軍內一小撮走資派的口號,結果遭到周恩來的軍中勢力激烈抵抗,大有決戰之勢(即著名的武漢兵變和大鬧懷仁堂事件)。
第三次是批孔、批《水滸》。這次反周,周恩來炮製了《紅都女皇》事件作為反擊,江青落得裡通外國,出賣黨和國家機密的罪行,威信掃地。
孫維世和鄧穎超、周恩來。(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看中國合成)
以孫維世作梗 周冷面棄子
在文革中另一次對周的進攻是用孫維世向周進攻。周心裡很清楚,毛澤東、江青想通過孫維世打開缺口,搞到他與蘇聯仍有勾結的材料。
令毛、江沒料到的是,周親自以通敵叛國罪名,批示逮捕了他的乾女兒孫維世。「既然黨組織掌握了材料,認為她和蘇聯勾結,我作為一個黨員必須服從組織的決定,不能因為她是我的繼女就袒護她。」
孫維世在牢中飽受折磨、蹂躪,除了被輪姦,頭上還被釘入鋼釘,死後身上甚麼都沒穿,只有一付手銬依舊鎖著雙手。
毛安排周先走一步
閱讀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撰的《周恩來年譜》1972年5月18日及往後,不瞭解內幕的人會感到非常奇怪。為甚麼呢?因為在5月18日「確診患膀胱癌」,而後來沒有任何關於治療的資訊。到了8月4日,「因勞累過度病情有發展」,還是沒有任何有關治療的資訊。
但在辛子陵的《紅太陽的隕落——千秋功罪毛澤東》,就可以找到答案了。1972年周恩來初病時毛澤東考慮的所謂「全面問題」,說穿了就是讓周恩來「先走一步」。如果毛澤東先走了,江青等人絕不是周恩來的對手。
責任編輯: 一弘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