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發科發甲發財發運的人,均為祖上積德、前世積福的人。(圖片來源:Pixabay)
眾所周知,父母對子女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除了言行舉止、思考之外,當然還包括了面容、身形等外觀條件。其實,一個人承傳的,不僅僅是父母這一代而已。古人認為,一個人的骨相、面相包括了祖上的訊息。換言之,就是多少能夠看出祖先的福德等狀況。當然,越往上看,只會得到越來越模糊的資訊,但有的時候,仍是能看出祖輩的福德狀況的。
古有云,一個人的爺爺輩若是德高望重,獲得當地人讚揚,頗有名望,那麼其額相必起福堂,豐隆而能見稜角。另有面相學表示,如果祖上積累的福澤較多,其後人的額相呈現飽滿、光亮明潤的樣子:如果祖上身居官位,那麼其子孫的額頭天庭亦可能呈現圓厚、隆起之貌;如果祖上屬於有智慧之士,其子孫的額相中正圓明如卵。
不過,如果祖上是遭遇了橫禍或多病之人,那麼其子孫的額頭上恐呈現較多細紋,顏色不光潤;如果祖上是非常自私自利之人,其子孫的額相中正平薄無力;如果祖上是貪色之人,其子孫的額頂發黃。
其實,關於祖先積存福德與後人的關係,不僅僅是面相學有提及,歷朝歷代不少古籍均有相關記載,告知世人理應做一個維護道德良知之人,如若盡幹惡事,恐禍及後代。像《印光大師嘉言錄》中即有所載:
凡發科發甲,皆其祖父有大陰德。若無陰德,以人力而發,必有大禍在後,不如不發之為愈也。歷觀古今來大聖大賢之生,皆其祖父積德所致。大富大貴亦然。其子孫生於富貴,只知享福造業,忘其祖父一番栽培。從茲喪祖德以蕩祖業,任其貧賤。此舉世富貴人之通病。能世守先德,永久勿替者,唯蘇州范家,為古今第一。自宋文正公以來,直至清末,八百餘年,家風不墜,科甲相繼。可謂世德書香之家。而長州彭家,自清初以來,科甲冠天下。其家狀元,有四五人,有同胞三鼎甲者。而世奉佛法,雖狀元宰相,猶日誦感應篇,陰騭文,以為誠意正心,致君澤民之鑒。彼狂生謂此等書,乃老齋公老齋婆之所從事者。非但不知聖賢之所以為聖賢,並不知人之所以為人。生為走肉行屍,死與草木同腐。而且惡業難消,永沉惡道。
《印光大師嘉言錄》其實讓世人知曉:無論古今,但凡是得以發跡有福之人,皆是祖上積德、擁有陰德之人。如若缺少陰德之人,仰賴不正當的手段來取得發達,大禍必跟在後頭,這樣倒不如沒有功名。只懂得享福而造下惡業之人,忘卻了祖輩父輩對自己的栽培,日後將逐漸喪失祖上累積的德行,並敗壞家業,任憑自己逐漸變得貧賤。這樣的狀況,其實是世間富貴人的通病。
能世世代代守護住祖先的德行,沒有出現更替的古今第一家,唯有蘇州的范家。從宋代范文正公以來,直至清末,范家在這八百多年期間始終屹立不搖,不曾墜落,不斷有子孫中榜,可謂是書香世家。
《印光大師嘉言錄》亦提及從清初以來,科舉高中的人數已成天下第一的常州彭家。常州彭家當時一共出了四、五位狀元,甚至出現兄弟三人在殿試上,分別奪下狀元、榜眼、探花。世世代代均遵奉佛法的常州彭家,雖然家中出了狀元、宰相,但仍每日誦讀《感應篇》、《陰騭文》,藉此作為誠意正心、輔佐君王,施予百姓恩惠的一面鏡子。
當然,有人奉行佛法、恭讀佛經,亦會有人對這些嗤之以鼻。但《印光大師嘉言錄》強調,說這一類書是老齋公、老齋婆在閱讀的狂妄書生,非但不知道聖賢人到底是如何成為聖賢的,連人都不知道到底是如何成為人的。這些人活在世上如同行屍走肉,死亡後會如草木般腐敗。但這些狂者的惡業是難以消除的,他們會永遠在惡道中沉淪。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