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反對西式消費驅動型增長理念。(圖片來源: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8月31日訊】(法廣RFI)華爾街日報8月30日登出Lingling Wei和Stella Yifan Xie合撰的分析文章說,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對西式消費驅動型增長理念有根深蒂固的反對,認為應堅持財政紀律,尤其是考慮到中國沈重的債務負擔,這使得類似美國和歐洲的刺激或福利政策不太可能出臺。
文章開頭寫道,意識形態對中國經濟政策的影響正達到近50年前中國向西方開放以來從未有過的程度,這阻礙了中國領導人採取措施刺激疲軟的經濟。
經濟學家和投資者一直在呼籲中國政府採取更大膽的舉措來提振經濟,尤其是通過促進消費支出,必要時像美國在疫情期間那樣派發現金。
經濟學家表示,中國加快向消費主導型經濟轉型將使經濟增長更具有長期可持續性。美國等國家的經濟就是以消費為主導。
但瞭解北京方面決策的人士稱,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對西式消費驅動型增長模式有根深蒂固的思想上的反對。這些人士表示,習近平認為這種增長是一種浪費,與他把中國打造成世界領先的工業和技術強國的目標不符。
文章續稱,習近平認為,中國政府應堅持財政紀律,尤其是考慮到中國沈重的債務負擔。這些人士表示,這使得類似美國和歐洲的刺激或福利政策不太可能出臺。
同樣不太可能發生的還有以市場為導向的重大改革,或者是多年來經濟向更加集中化管控的轉變出現重大逆轉。儘管中國政府已經放鬆了對消費網際網路公司和其他私營公司的整頓(這種整頓行動已導致私營部門投資減弱),但政府仍對這些公司不受監管的擴張持懷疑態度。
與此同時,中國的經濟前景日趨暗淡。文章指總總跡象紛紛出籠:製造業活動萎縮,出口下降,房價低迷,消費者價格陷入通縮。青年人失業率創歷史新高。
華爾街日報注意到,習近平8月16日在中共機關刊物《求是》雜誌發表的文章中表明,中國政府希望避免採取更加西化的刺激政策。他敦促人們保持「耐心」,並強調需要避免效仿西方的增長模式。
據兩位熟悉中國政府決策的人士說,發表上述文章的時機是有意安排的。習近平於今年2月發表了講話,但直到中國公布了顯示經濟持續疲軟的新數據後,講話才被公開發表。
這些人士稱,現在公布這一講話內容,領導層意在回擊國內外敦促中國政府採取更多措施刺激經濟的呼聲,尤其是關於推出面向家庭而非政府項目的一攬子財政計畫的呼聲。
文章提到,另一份黨刊《學習時報》也發表文章,明確反對向消費者發放現金。這篇官方文章表示,這種方法雖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成本太大,在中國根本不可行。
負責處理媒體對高級領導人提問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沒有回答華日記者的提問。
任何進一步的刺激措施都應符合黨的目標
文章筆鋒一轉稱,中國政府最終也許會採取更激進的刺激措施,尤其是如果目前的做法可能遠遠達不到政府今年5%左右增長目標的話。一些經濟學家指出,中國政府最初拒絕放棄嚴格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但在成本變得太高時突然改弦易轍。
經濟學家和熟悉中國政府想法的人士說,目前更可能的選項包括加大基礎設施和其他政府重點項目的支出,以及在最近幾次降息之後進一步放鬆信貸。
此類舉措反映出,北京方面更傾向於讓政府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發揮核心作用,不論是通過投資於基礎設施,還是通過把資金引導到半導體、AI等有助於推進中共目標的特定行業。
文章再提《學習時報》8月16日的前述文章,強調了這種存在已久、以投資為主導的模式有何好處,稱「投資不僅形成即期需求,而且是增長的真正動力」。
但許多經濟學家擔心,這樣不足以重振中國經濟。隨著中國政府可建設的有用項目逐漸告罄,通過投資於道路、工廠和其他硬資產來驅動經濟增長的回報率已在下降。
經濟學家表示,消費在中國經濟中所佔比重仍然較小,但如果得到適當的促進,有望在多年間為增長提供動力。
不作為的風險
一些經濟學家警告稱,中國等待的時間越長,陷入長期經濟停滯的可能性就越大,這也許會使中國從全球增長的一個可靠來源變成世界經濟的一個風險。
「投資者正在等待中國政府發出採取明顯更強有力、更有效刺激政策的信號,」總部位於紐約的諮詢公司22V Research中國研究部主管Michael Hirson說。「betway体育手机网 的跡象暗示,中國政府將繼續採取保守策略,儘管這樣做可能不足以解決中國當前的經濟問題。」
同時,高負債、尤其是地方政府的高債務問題,進一步制約了中國政府的刺激選項。據瞭解北京方面決策的人士說,習近平和他的團隊認為,在刺激經濟方面,他們必須謹慎行事,以免破壞前期控制債務和抑制投機方面的努力,尤其是在房地產領域。
文章認為,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出臺的刺激措施仍是小修小補,效果有限。由於信貸需求不振,幾次降息都未能起到刺激經濟活動擴張的作用。
對「福利主義」的長期恐懼
文章強調出,多年來中國政府一直不願加大力度押注刺激消費。中國官員抗拒採取一些會鼓勵人們減少儲蓄、增加消費的政策調整,比如擴大醫療福利和失業救濟。雖然社會福利支出不足與中國共產黨的一些既定目標背道而馳,但中共將其正當性押在給人民帶來持續繁榮之上。
文章引述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主任郝福滿(Bert Hofman)表示,中國家庭從社會保障體系中獲得的現金福利僅佔GDP的7%,約為美國和歐盟比例的三分之一。
郝福滿說:「就旨在擴大需求的具體措施而言,並沒有採取什麼措施。」他說:「不願意這樣做的主要原因在於意識形態,習近平曾多次表示,中國不應建設西方式的福利國家。」郝福滿曾任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
熟悉中國政府想法的人士說,習近平早在2016年就表明瞭他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文章續引習近平在當年的一次講話中說:「我國不是需求不足。」當時他剛剛啟動了旨在擴大中國工業規模的改革。
他說,中國不應優先考慮需求,而應解決「有效供給能力不足」的問題——實質上就是建設更多的工廠和工業——這樣才不會過度依賴「出境購物」購買西方商品。
在此後的講話和著作中,習近平一直強調中國需要減少對其他國家的依賴,並警告說,如果中國政府過多地支持家庭以促進消費,將會帶來風險。在《求是》雜誌2022年的一篇文章中,他警告地方政府不要「搞過頭的保障」,防止國家落入「福利主義」養懶漢的陷阱。
文章援引世界銀行的數據寫道,中國的家庭消費在連續幾年穩步上升後,自2016年以來已趨於平穩,約佔GDP的38%。美國的這一比例為68%。
瑞銀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家庭將可支配收入的33.5%用於儲蓄,高於2019年的29.9%。中國的家庭儲蓄率一直位居全球最前列。
香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對華爾街日報表示,中國的決策者長期以來都認為,與其把錢發給民眾,不如把資源調配到國有部門以便更快且更可靠地促進經濟增長。他說,決策層認為消費者比國有企業更加變幻莫測,更不容易掌控,消費者手中即使有了錢,也不一定會花得更多。
據瞭解中方與外國機構交流討論的人士說,中國官員在向跨國機構解釋他們為什麼不願意象美國在新冠疫情期間那樣直接發錢或優惠券時,都提到了這種觀點。
中國官員在這些會談中還強調要避免經常項目出現赤字,因為在中國與西方的緊張關係愈演愈烈之際,經常項目赤字將意味著中國對外部世界的依賴性增強。與會人士說,這樣的情況意味著中國應繼續專注於促進投資和增強自身的供應來源。
文章總結,據這些人士說,中國官員告訴跨國機構的同行,習近平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當年他住在窯洞裡,和民眾一起挖溝渠,這樣的生活經歷促使他形成了艱苦奮鬥會帶來繁榮的觀念。一位瞭解這些會談內容的人士說:「中國人傳達出來的信息是,西方式的社保支持舉措只會助長懶惰。」
最後來看一些網民對這篇文章的評論:
-jason huang-
只要明白中國的社會結構,就不會想著要發福利這件事,而且在政治面前,經濟是可以犧牲的代價。
-Leo Hu-
經濟的主體是人,結果就會倒向消費主義,西式是消費就像肥料,雖然看起來很浪費,很無用,但是鮮花會在其中長出來
-Valued Reader-
高層的認知決定了幾乎不會有市場期待的經濟刺激政策,在繼續斂財和強國夢錢匍匐前進。經濟增速下滑幾乎不可避免。
-Patrick Zhang-
「助長懶惰」聽起來像是壞事,但實際上對於中國人來說只不過是從」需要非常勤奮「稍微放鬆到」只需要一般般勤奮",不提高社保水平,那中國人只能把全部生命都用來勤奮,勒緊褲腰帶而不敢消費,財政收入用來補貼國企然後在腐敗和奢侈中浪費掉而沒有通過市場實現更高效的分配,這和朝鮮餓死民眾但有錢放導彈有什麼區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