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工業利潤連降9個月 經濟最艱難時期未至(圖)

 2023-10-27 19:1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製造業出現了加槓桿式的收縮,淨資產負債率顯著上升。
製造業出現了加槓桿式的收縮,淨資產負債率顯著上升。(圖片來源:STR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10月27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10月27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經濟數據,前9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9.0%。但是,製造業出現了加槓桿式的收縮,淨資產負債率顯著上升。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連降9個月

10月27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經濟數據,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4119.9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9.0%。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指的是年主營業務收入達2000萬元以上工業法人單位。

數據顯示,1-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8477.0億元,同比下降11.5%;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9623.7億元,下降8.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878.1億元,下降10.5%;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4385.0億元,下降3.2%。

1-9月份,採礦業實現利潤總額9928.1億元,同比下降19.9%;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38910.7億元,下降10.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5281.1億元,增長38.7%。

1-9月份,主要行業利潤情況: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0.0%,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24.9%,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11.0%,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2.4%,汽車製造業增長0.1%,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1.8%,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下降9.4%,紡織業下降10.2%,農副食品加工業下降15.1%,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15.1%,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下降18.6%,煤炭開採和洗選業下降26.5%,非金屬礦物製品業下降26.7%,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下降40.4%,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下降46.5%。

1-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6.35萬億元,同比持平;發生營業成本81.96萬億元,增長0.3%;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62%,同比下降0.55個百分點。

截至9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164.40萬億元,同比增長6.4%;負債合計94.63萬億元,增長6.7%;所有者權益合計69.77萬億元,增長6.0%;資產負債率為57.6%,同比上升0.2個百分點。

截至9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23.75萬億元,同比增長9.7%;產成品存貨6.13萬億元,增長3.1%。

1-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5.07元,同比增加0.30元;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為8.34元,同比增加0.28元。

截至9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資產實現的營業收入為80.1元,同比減少5.8元;人均營業收入為177.4萬元,同比增加6.0萬元;產成品存貨週轉天數為20.0天,同比增加1.2天;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63.0天,同比增加5.9天。

製造業出現了加槓桿式的收縮

中國經濟不斷下滑,按照經濟學理論,在這種條件下風險事件會變多,企業和居民都會變得更加謹慎,都會努力降低自身負債,即「去槓桿」。日本經濟學家辜朝明曾講過,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企業不肯借貸,而且把企業利潤都用於還債,竭盡全力降低負債規模,盡量「去槓桿」,從而導致日本出現了「資產負債表衰退」。

然而,中國製造業並未呈現出「去槓桿」。相反,中國製造業正經歷著一種「加槓桿式收縮」。

「加槓桿式收縮」是指:如果從營業收入、營業利潤、資產收益率等角度看,很多製造業行業無疑在收縮。但是,這些行業的「淨資產負債率」卻在顯著上升,即「槓桿率」還在上升。

中國《財經》雜誌公司產業報導團隊創建的「財經十一人」此前發布的文章指出,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17個行業的槓桿率上升了,而且其中11個行業槓桿率上升了10%以上。皮革毛羽、化學纖維、石油煤炭加工業,這三個行業的槓桿率上升了20%以上。

淨資產下降,負債上升,槓桿率會顯著提高。淨資產減少往往表明行業前景暗淡,企業所有者不願增加投入,部分企業甚至永久退出該行業。

文章認為,這些行業淨資產減少的主要原因不是虧損,因為除了黑色金屬,其它行業的總資產收益率還是正數。那麼淨資產減少最可能的原因是所有者通過分紅等方式落袋為安了。在經濟下行期,有條件的企業應該主動「去槓桿」,從而避免經濟進一步惡化之後,被迫「去槓桿」。被迫「去槓桿」的主要方式之一是破產清算。

文章強調,需要注意一點,經濟最艱難的時期也許還沒到來。

經濟下滑 北京增發萬億國債救經濟

中國官方日前宣布,將在今年第四季度增發國債1萬億元,並將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政府。

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批准中國國務院增發國債和2023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中央增發的1萬億元國債,將作為特別債管理。中國全國財政赤字將由3.88萬億元增加到4.88萬億元,預計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

舉債投資是中國官方刺激經濟成長的重要工具,但中央政府至今仍主要依賴地方政府擴大舉債來刺激需求。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忠明10月25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隨著政府加大財政刺激措施大幅提高預算赤字,「國債資金投入使用後,將有助於拉動內需,進一步鞏固經濟復甦。」

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三季度的經濟數據增長快於預期,但經濟學家表示,遭受危機打擊的房地產行業仍然拖累經濟,並繼續拖累經濟,給經濟增長前景蒙上陰影。

政策分析人士表示,增加債券發行之際,北京當局正準備註入新的財政刺激措施以支撐經濟復甦,但有人擔心,恢復債務融資刺激措施將破壞向消費者主導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

據路透社10月25日報導,一些分析師新國債發行對近期經濟影響並不看好。

「我們認為,不應過分誇大新增1萬億元人民幣國債的經濟影響,尤其是在短期內,」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水利工程支出的財政乘數效應可能相當有限。」

瑞銀分析師預計,北京當局將提高2024年的預算赤字和特別地方債券配額,同時進一步降低利率和銀行存款準備金率。

「現在有一點過度建設,高鐵只有京滬線是賺錢,其它都虧損。再用舊辦法刺激經濟作用不大,邊際效應遞減,」 中國金融學者賀江兵對自由亞洲電臺表示,中國發展經濟的根本是保持產業鏈不外移,保護好世界工廠,而不是靠過去那樣推出4萬億救市,造成債臺高筑。此外,這次僅挹注1萬億人民幣仍嫌不足,對拉動經濟實際作用有限,甚至就像黑洞裡面注水也沒多少用處。「要停止折騰,跟其他國家、跟大客戶搞好關係,這是根本。人家不買你的東西,企業都跑了,經濟再怎麼刺激也沒用,甚至是副作用。」

臺灣雲林科大財金系教授鄭政秉表示,中國財政今非昔比。中國過去依賴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不管是房地產還是地方建設,都出現許多無法使用的爛尾樓。「中國處在兩難的狀態,經濟情況非常糟,想要再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但是現在不管是中央到地方財政都不好。而且,到處都是過剩的公共建設,將來也會造成財務巨大的負擔」。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