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常德會戰中的國軍。(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李忍濤(1904-1944)雲南鶴慶人,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美國維吉尼亞軍校與德國參謀大學,國軍中將,中國化學兵、防化部隊之父。
李忍濤最後的歸宿,是與飛機一同化作耀眼的火球,消融在祖國的天空裡。
這是1944年的10月28日,在結束了中國遠征軍緬甸蘭姆加爾基地的視察工作後,國民政府化學兵部隊總隊長李忍濤乘飛機回國。但由於間諜洩密,在喜馬拉雅山東南第三峰的上空,四架等候多時的日機襲擊了將軍的座機,機上九人,無一生還。
中國化學兵、防化兵之父李忍濤將軍(網路圖片)。
噩耗傳來,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何應欽上將悲痛至極,望天長哭道:「小日本毀我臂矣,此仇不報,死不瞑目。」
何應欽之痛,同時也是年輕的中國化學兵部隊之痛。作為這支新式軍隊的一手締造者,李將軍的一生,便是中國化學兵部隊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象徵與縮影。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首先開啟了戰場上使用化學武器的先河。戰後,雖然制定了禁止使用化學武器的《日內瓦條約》,但列強仍秘密研製,尤其是日本在加緊制定侵略中國計畫的同時,大力發展化學武器。
早在歐美留學時,李忍濤就以專攻軍事化學而在同僚中小有名氣。此時的中國軍隊中,不僅沒有專業的化學兵部隊,甚至大多數軍官與士兵「皆不知化學戰為何物」。
1933年,出於李忍濤的提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決定在南京正式成立防化部隊,隸屬何應欽主管的軍政部。為對外保密起見,把「化」字去掉,稱為「學兵隊」。李忍濤出任學兵隊隊長,著力推行「培訓幹部」「建立化學部隊」和「建立防毒隊」工作,並由他親自擬定學兵隊的教育訓練計畫。
在學兵隊士兵的回憶中,這是個「身材魁梧,四方臉,濃眉大眼,英氣逼人」的將軍。針對當時軍人普遍存在的各種病態,他親手制定了學兵隊的隊訓:「陽剛、誠實、樂觀;我見我到我克服。」
這兒的士兵與其他部隊有著明顯的不同。他們走路時握拳直肘,轉彎時不能走斜線,必須走出一個漂亮的直角。他們的訓練時間長達兩年半,除了普通士兵必須掌握的各種技能外,還專門有一年時間,學習各種先進的化學戰術。
不到一年,因訓練有方,學兵隊在南昌接受蔣介石檢閱時受到嘉獎,李忍濤被提升為國防軍備專門委員。
在這支部隊成立兩年後,國民政府為準備對日作戰,舉行了一場大規模軍演。以江蘇句容縣為決戰地區,當假想敵日軍進入該區域時,學兵隊施放煙幕彈以代替催淚性毒氣。演習的結果,該區域的日軍假想敵被全殲。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軍政部學兵隊」擴充為由兩個大隊、4個高射區隊和一個特科幹部教育訓練班組成的學兵總隊,相當於一個團的規模。
「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後,李忍濤奉命部署兩個高炮連佈防妙兒山,擔任三牌樓一線防空。四個高炮連開赴河南鞏縣,保護鞏縣兵工廠照常生產。入伍不久的留隊學生155人,組編為「拋射連」,加緊訓練,隨時參戰。
8月15日晨,李忍濤獲悉,日軍憑藉虹口公園附近一座七層鋼筋水泥建築(敵海軍陸戰隊司令部),指揮艦炮炮擊我前線部隊,立即與江灣炮兵指揮所指揮官張發奎聯絡,建議出動化學兵隊現有有膛線的15公分「李文斯」化學拋射炮,使用爆炸彈,用電雷管齊放,一舉摧毀該據點。經批准後,李忍濤調整炮隊編製,以三個炮班一個彈藥班為一排,全隊四個排,配備「李文斯」炮12門,投入了緊張的戰前訓練。
帶著防毒面具的侵華日軍。(網路圖片)
李忍濤率炮隊抵上海西郊後,發現江灣地形開闊,難以擇定陣地。李忍濤當機立斷,採取奇襲戰法:把炮位推進到距目標約2000米附近,也正是敵炮死角地帶,利用四周帶圍牆的一座花園別墅作為陣地,入夜進入陣地實施射擊。李以兩個排(六門炮)為一個齊放單位,重疊式火力配置,一一修正射角射向。午夜零時,李忍濤指揮火炮三次齊放,摧毀了敵樓。學兵隊因此一鳴驚人,李忍濤也因此被擢升為陸軍少將。
自此,這支初具雛形的化學兵部隊引起各方矚目。日軍為此投入了大量財力物力,以李忍濤的部隊為假想敵,在本土舉行了多次化學戰演習,還為準備用於侵華戰爭的30個師團近一百餘萬名士兵配備了防毒面具與解毒劑,就連近9萬匹戰馬,也配備了防毒衣罩。
但不為外界所知的是,一直到1942年,李忍濤指揮的化學兵部隊也只有4個團,武器裝備大多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過時產品,數量也嚴重不足,平均150名官兵才能分到一副防毒面具。由於蔣介石過於心愛這支特殊部隊,化學兵部隊很少投入戰鬥。
不僅如此,這支特殊部隊,還幾乎遇到被裁撤的命運。在一次最高軍事會議上,有將領對學兵隊的作用提出質疑,要求其改為普通步兵師開赴前線。於是,李忍濤據理直言,留下了一段足以載入軍事史冊的話語。
李忍濤將軍說:「在華的100多萬日軍,人人都背著防毒面具,這是怕誰呢?不是怕在座的各位將軍,而是怕學兵隊。化學兵雖然耗用國家糧餉,但比起日軍花的錢,那就微不足道,若是將學兵隊裁撤或改編,日軍從此便可無所顧忌,請各位想想,學兵隊是有好?還是沒有好呢?」
在隨後的滇緬戰場上,學兵隊終於開始大顯身手。1943年2月,李忍濤率領學兵隊的兩個炮兵團,到印度蘭姆加接受美式裝備。由於學兵隊的士兵受到過嚴格訓練,與盟軍的配合極其默契,他們有效阻遏了日軍化學兵部隊的襲擊,立下了赫赫戰功。
他早已做好了殺身成仁的準備,卻未曾想過是這樣一種結局。在將軍陣亡之後,有屬下翻閱遺物,看到其手書「將軍百戰陣前死,壯士十年裹屍還」,不由得嘆道:「將軍壯志未酬矣!」
責任編輯: 陳天鵬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