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圖片來源:Kevin Frayer)
【看中國2023年11月21日訊】近期中共似乎對外資潤離中國等經濟劣勢已經難掩緊張,中共當局大力推動吸引外資回流,以求穩定投資信心。然而,中共的承諾依然短暫虛幻且空洞,外商甚至譴責,對中共當局已經出現「承諾疲勞」,可見信心蕩然。
縱使中共當局近期竭力吸引與留住外資,但是中國政商與經營環境的不確定因素持續惡化,中外資產「潤離中國」(撤離中國)導致中國「人財兩失」的浪潮,似乎沒有緩和跡象。
《彭博社》報導,美國華府大型投資公司RockCreek Group創辦人兼執行長貝施洛斯(Afsaneh Beschloss)11月11日指出「許多人正在把錢從中國撤出。」「事實上很多人不會公開表明,他們想先在別處建造下一座工廠後,再把在中國的工廠轉出去。」
許多人正在把錢從中國撤出
據悉,RockCreek Group是以全球科技和大數據為主要市場,管理大約140億美元資金,投資領域涉及金融科技、氣候、健康與教育。以其專業觀察,中國的人口老化、房地產巨額貸款以及民眾不肯消費等情況嚴重,沒有緩解跡象。強調習近平政權治下的中國商業環境令投資人深感不快,並且以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的厄運為負面教材,認為即便是中國非常成功的科技風險投資人,都轉向境外投資,因為擔心如果太成功反而樹大招風,引來中共官方覬覦與打擊。
《路透社》分析中國官方數據指出,中國今年第三季度的外國直接投資(FDI)的直接投資負債(Direct invest liabilities)為赤字118億美元,這是中共自1998年開始編製數據以來首次出現季度缺口,中共赤化威脅與高度專制傾向等政治局勢,導致西方先進國家企業「去風險化」,不再投資中國或將中國業務與獲利匯出,正是主要原因。《華爾街日報》則報導到今年9月底為止,外資連續6季匯出中國之總金額高逾1,600億美元。
在中國境內,由於企業高管連續「被」失蹤,中外企業高管心寒之餘人心惶惶,凸顯經商環境猶如步入嚴冬。
近日,在美國納斯達克(NASDAQ)上市的中國知名直播平臺鬥魚,其董事長兼執行長陳少傑無故失聯近月,據悉截至今年3月份,騰訊持有鬥魚近四成股份。此外,在深圳上市的山東沃華製藥董事長趙丙賢被拘留要求配合調查,已獲公司證實。
不久前知名外商高管也遭遇不明來由的拘補,今年中共監管當局突擊搜查了總部位於紐約的盡職調查公司美思明智(Mintz Group)在北京辦公室,拘留五名中國籍員工,並且高調調查美國諮詢公司貝恩(Bain)上海辦事處;此外,美國風險管理顧問公司克羅爾(Kroll)和日本金融公司野村控股高管也被禁止離開中國,種種事例足令中國外商圈不寒而慄。
讓中國外商更為莫名甚至心寒的是,必須學習「習思想」的「新文革」趨勢,正如香港大學商學院金融學教授陳志武對《華爾街日報》所言,「中國將政治置於經濟和商業之上,中共領導人一再這麼說,但商界許多人卻選擇忽視這點,乾脆置之一旁,將其視為沒有實際意義的政治言論。」然而「現在他們(商界)已經吸取教訓,有些人不再願意投資新業務。」
陳志武直言提醒,美國華爾街人士總認為每個國家都應該將金融業置於一切之上,然而他們沒有意識到,過去十年中共一直在說「政治才是優先事項」,而非經濟利益。
中共對經濟劣勢已難掩緊張
無論如何,近期中共看來似乎對外資潤離中國等經濟劣勢已經難掩緊張,近幾個月中共當局大力推動吸引外資回流,11月8日中國商務部要求地方政府「清理針對外資企業的歧視性政策」,以求穩定望外商投資信心。不久前在8月,中國網際網路監管機構會見數十家外商高管,冀以緩解對所謂新數據法規的擔憂。然而總體而言,中共的承諾依然短暫虛幻且空洞,外商團體甚至譴責,對中共當局已經出現「承諾疲勞」,可見信心蕩然。
例如荷蘭國際集團(ING)亞太地區研究主管卡內爾(Robert Carnell)對《彭博社》表示,「中國目前正在盡力吸引新的資金,尤其是製造業,然卻出現資金淨流出。令人擔憂。」「表明瞭尋找中國以外的投資目的地明顯趨勢。」而最具破壞性的是「突然的監管變化」,比方中共突然強調所謂反間諜活動。
這種崩壞趨勢連體制內的學者專家也看不下去,中國私募股權公司春華資本集團創辦人兼執行長胡祖六11月8日在新加坡的彭博創新經濟論壇上表示:「現在,中國企業家要麼低調,要麼平淡,市場情緒疲軟。據我觀察,中國企業家界自1978年以來從未見過這種不安全感。」「現在中國企業家不是低調就是‘躺平’,士氣低迷,因為大家不確定中國領導層是否真心要推行那種曾經令中國受益良多的改革?」
可悲的是,這個問題即使習近平答得出來,中外政商人士恐怕已經沒幾個會真心相信。
(本文為《民報》授權《看中國》轉載。原文鏈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