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隱曲折的一生啟示後人,一個人才高不能氣傲。(圖片來源:志清/看中國)
羅隱(833~910年)原名羅橫,生於杭州新城,是唐末五代時期著名詩人和文學家。他天賦極高,詩文超群,年少即已成名,有神童之譽。少年時的羅隱擅長對句,凡人有難對之句,到他口就對成金句。比如有句「近比趙公,三十六年宰相」,多少人愁眉不展對不上,羅隱張口就來:「遠同郭令,二十四考中書」,巧妙地穿插了郭子儀在中書歷二十四考的故事,人皆稱其奇才。
晚唐時期,出現一批針砭現實、諷刺朝政的寫實詩人,其中以羅隱名氣最大。羅隱是繼「溫庭筠、李商隱」之後對晚唐詩歌的貢獻最大的詩人,當時的名氣甚至超過盛唐時的白居易和李白,還有人將他與「溫李」並稱「唐末三才子」。在民間,羅隱甚至被神化,時至今日,江浙一帶還有流傳關於羅隱的故事。他寫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為人千古傳誦。
嬉笑怒罵 諷刺詩人不得志
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26歲的羅隱為準備科舉進入京城長安,因為他才氣名聞天下,當時的丞相令狐綯兒子進士中第,他寫詩以賀,丞相拿著賀詩對兒子說,「我今天開心不是因為你中第,而是得了羅公這首詩。」然而羅隱空有一身才氣,科舉之路卻屢戰屢敗,前後共考了10次,均鎩羽而歸,歷史上留下「十上不第」的典故。是以他扼腕長嘆,將名字「橫」改名為「隱」,怒而罷舉,從此不做少年成名,再憑科舉一步登天、平步青雲之夢。羅隱滿腹詩書為甚麼連個進士都沒考中?只為他個性剛直,恃才傲物。考場上的羅隱在考卷上寫下的詩文都過於尖刻。不是嘲諷皇上,就是揭露官場怪相,凡他看不慣的就要毒舌辣評,字裡行間透露著狂妄。
一次天下大旱,考場出題如何防止旱災。羅隱提筆道:皇上不該帶著大臣們去種樹、去規劃河道、做些實質的功績嗎?您老拜龍王求雨有甚麼用?祈禱就放在心裡罷了,不是念給人聽的。這答卷按今天的話說就是零分高考作文,沒有判罪就是開恩了,當然考不中。
羅隱又考了幾次,但還是改不了出口譏諷的毛病。每次科考都讓他拿來吐槽天下事。
〈蜂〉
不論平地與山尖,
無限風光盡被占。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