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媒大肆宣傳這次習近平在官員述職中的「重要要求」(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看中國2024年2月27日訊】黨媒報導,26日,中共政治局委員,「四大班子」與兩高向習近平述職,習近平不提鬥爭,否定毛澤東不破不立,還籍此發聲「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頑瘴痼疾」引發好奇,整個機制運轉不靈,很有看點。
從2018年開始的「向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述職」,顯示習近平獨裁的形式主義步入正規。中央集權下的耳提面命不乏面授機宜與上朝跪拜,遭訓斥,自然還應當包括「面奏」最高領導人的機密,但恐怕都是外界毫無知曉的黑幫操作。因為如此行徑,不會有史官在側記錄。述職者涵括了24名中央政治局委員,以及書記處書記,人大委員長,國務院總理,政協主席,最高法院長,最高檢檢察長。
說白了,習近平從來不下「罪己詔」,卻要求黑幫重要成員遞交檢討書,「負荊請罪」,還要追究官員是否絕對忠誠,並嚴管部下在無數條款中規規矩矩,威逼利誘都在述職過程中,這其實還有朝拜的意味,習近平絕對權力不容置疑,永遠定於一尊。
各大報刊都將向習近平述報導職作為頭條(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從2018年習近平首次要上述官員聆聽「聖」訓的報導中看,習近平要對述職報告「個性化點評」。所以,習近平在聽取述職報告的同時,提出的重要要求,大抵應當包括「點評」中存在的共同問題。也是中共困境的「管中窺豹」。
今年的述職仍然是「習近平認真審閱了述職報告」但提出的「重要要求」卻有所不同。而這些要求可以窺見動向之一斑。習近平提到了中共今天的篡政75年「小慶」,不過是要官員給其撐足面子,打氣許願。在四個「意識、自信」、兩個維護的不變八股或幫規要旨之後。習近平的重要「評述」首先是「主題教育成果」,抓思想教育,這也無話可說,沒有盡頭的教育,早已僵化。
但是,在思想層面上,沒有解放的含義。
習近平再提「先立後破」,恐怕有深意,與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不破不立」相悖。毛澤東強調的「不破不立,破字當頭,立也在其中了」,是要毀滅傳統與道德,建立共產主義的秩序,而習近平用這一「詞序」,來拯救中共經濟,被認為是2023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良方。
隱含的意味則是對「解放思想大討論」的間接否定,這是否有外界輿論強烈,反響「嚴重」的影響,難以界定。
實際上,下文中的「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也表明,習近平已經擔心再鬧出什麼事情來亂上加亂。
說到這,不難發現,習近平對許多問題有所收斂,如2022年述職報告的相關報導中提到,習近平「並提出重要要求」中,就有「要繼續發揚歷史主動精神,敢於鬥爭、善於鬥爭,乘勢而上、砥礪前行」——歷史主動精神就是毛澤東的鬥爭哲學。
附帶看看2023年向習近平述職的報導,「話不多說」,習近平躊躇滿志,還沉侵在20大「攫權」狂喜中,述職就輕描淡寫了。
黨媒高調宣揚本次述職中的「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頑瘴痼疾」,看似講鬥爭,內鬥等,早已取得壓倒性勝利,就欲說還休了。官員面對「萎縮歸零」的三個歸零,一籌莫展,被迫懈怠、慵懶,加之黑幫化嚴重,動輒都怕違反幫規,被欽差巡視抓個正著,就只能做表面文章,走足形式,以不變的官僚做派「明哲保身」。
這顯然是政治機器嚴重缺乏「潤滑油」導致的。我說過中共的政治具有的反自然反人類的特徵,無神論與進化論捆綁之下,官員又被發毒誓主動接受禁錮,根本施展不開,而解放思想則可能掉進「妄議中央」的陷阱。
更關鍵的是中央的政策有的實施起來就是民眾遭殃的後果,官員裡外不是人,緊跟中央,保持一致,就讓民眾受害,既得利益集團的作為傷害性極大,這也使得一些官員畏首畏尾。而同時,不良官員無道德底線,為官撈錢、為名利不顧一切,所謂的「頑瘴痼疾」,其實就是共產主義理念派生出來的必然結果,不丟棄馬列與無神的辯證唯物主義進化論,永遠改變不了這一現狀。
中國著名經濟學者格隆所言人歸零、航班歸零、錢歸零的說法(目前已被中國大陸被殺),在沈重的經濟背景下,官員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談何容易(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所以從2023年開始三令五申要重拳「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這一中共自己豢養的「大敵」是毫無可能的。黨媒曾「梳理」中共特色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稱其有「4個方面12項具體表現形式」,而這些表現形式在民主國家幾乎都不存在。如「上面中央精神的傳達」,「聯繫群眾」,「學風漂浮」,「調查研究搞形式」,「學風文風會風」,「慵懶殆政」等等。這也是民選官員與獨裁「欽定」官吏的天壤之別。
所以,就習近平的這些要求來看,簡直就是新疆無法在廣義上的「吏治腐敗」中找到餿主意,才只能說這些空話。
最後,在這一次特別多的習近平「提出重要要求」中,還有「潔身自好、廉潔自律」、標桿、表率、關鍵等說法,都是獨裁者「旨意」。對官員而言,被逼不能有任何中共以外的理念、信仰,也就毫無道德理念的約束,更無標準可循,在最高層的官員恐怕還是只能外甥打燈籠照舅(照舊)。
從以上述職報導來看,中共三中全會再延期似乎也有了端倪。中共龐大的官僚機構已經難以為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看法)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