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篆書第一人 影響日本藝壇的吳昌碩(組圖)
吳昌碩是清末民初著名書法家、篆刻家、畫家。(圖片來源:看中國合成圖)
吳昌碩(1844~1927年),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別號甚多,晚年以字行。清末民初著名書法家、篆刻家、畫家。與厲良玉、趙之謙並稱「新浙派」篆刻三位代表人物。繪畫方面,為「後海派」大家,又和任伯年、虛谷、蒲華合稱「清末海派四大家」。
戰亂流離 刻苦精進藝術功底
吳昌碩生於書香世家,父親是清朝舉人。(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吳昌碩出生於書香世家,父親是清朝舉人。幼時受教於父親,後入鄰村私塾讀書。14歲時由父親指點刻印,初入篆刻門徑。
咸豐十年(1860年)春爆發「庚辛之役」,太平天國軍隊大舉進攻杭州。吳昌碩全家逃往荒山野谷避亂,家破人亡。只有他和父親逃到山中的石蒼塢,險些餓死。這段經歷刻骨銘心,後來他取字「蒼石」,又有「倉石、昌石、蒼碩、倉碩、昌碩」等,皆由此而來。其後顛沛流離、輾轉流亡數年,21歲才回到家鄉務農、苦讀不輟,考取秀才,並鑽研篆刻和書法,開始以篆刻為生。
31歲後移居蘇州,得以大量閱歷璽印、碑文、字畫等。32歲任江蘇省安東縣的知縣,但僅做一個月就辭官。從此不仕,專注於書畫篆刻研究,自刻「一月安東令」印以記之。婚後為了謀生及精進藝術功底,經常離鄉尋師訪友。其後定居蘇州,又移居上海,來往於江、浙、滬,與名士交流,廣收博取,眼界大開。
晚年自我風格突出,聲名大振,門生師友眾多。60歲任杭州孤山「西泠印社」社長,自稱「五湖印丐」。在當時藝術圈內人緣很好,又熱心提攜後進,是公認的上海畫壇和印壇領袖人物。次子吳涵、三子吳東邁耳濡目染,亦善於篆刻書畫。
自出新意 詩書畫印卓然有成
吳昌碩書法各體兼擅,以篆書最著名。(圖片來源:看中國合成圖)
吳昌碩以「詩、書、畫、印」四絕影響整個近現代中國藝壇。其書法各體兼擅,以篆書最著名,風格融合金石,被稱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但他曾自評:「說我善於作畫,其實我的書法比畫好。說我擅長書法,其實我的金石更勝過書法。」
吳昌碩的書法得力於深耕數十年的石鼓文,古樸雄渾、大氣磅礡。石鼓文是介於大篆和小篆之間,承先啟後的字體,康有為稱為「書家第一法則」。吳昌碩一生臨習石鼓文,臨其形而不為其形所制,自出新意,重其神韻,獨具風骨,晚年作品尤為精彩。他曾說:「從茲刻畫年復年,心摹手追力愈努。」可見其所下功夫之深。
吳昌碩自少年時代起治印,70年歲月悠遊於方寸間。曾刻「終日弄石」一印,於〈西泠印社志稿〉言:「余少好篆刻,自少至老,與印不一日離。」其篆刻從浙派入手,後專攻漢印。技法多樣,刀法自如,蒼勁豪邁,強化筆畫的方圓、銳鈍、輕重變化,表現渾厚的金石味。在繪畫方面習古融今,以花卉、蔬果為主,形成「吳昌碩流派」。
因和日本書家日下部鳴赫、長尾雨山結為至交,篆刻家河井荃廬亦曾向其請益,故吳昌碩在日本也享有盛名,藝術成就影響日本藝壇。日本書畫界也鑄造了吳昌碩的半身銅像,贈與西泠印社陳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