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聰明人打交道是「如沐春風」。(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古訓「寧跟聰明人打一架,不跟糊塗人說句話」的意思是說,和明白人打架,有理總能説清;和糊塗人糾纏,永遠分不清是非。
這句話出自於劉秉榮的《楊三姐告狀》二四回:「我們這位兄弟是位渾人,心眼兒直,又會武術。真要把他惹火了,他打你老一頓,就算把他拉到官府,把他押了起來,你老不是也捱了打嗎?依我説,寧跟明白人打一架,不跟糊塗人説句話。」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與聰明人打交道是「如沐春風」,與糊塗人打交道卻是「遇事生風」。要「春風」還是「生風」?有這樣兩個故事,詮釋得享盡透徹。
故事一:與聰明人的辯論
有一次,莊子和惠子兩人在一座橋上。
莊子說:「魚在河水中游得多麼悠閒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
惠子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
莊子說:「你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
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這是可以完全確定的。」
莊子說:「請追溯話題本源。你說『你哪裡知道魚快樂』的話,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問我。我是在橋上知道的。」
這二人都是了不起的辯論大師,聰明人不會和他人爭吵,有了矛盾,會通過辯論來解決問題。
兩人在辯論中反映出來的敏捷思路和睿智的交談,令人拍案叫絕,給人一種怡情益智的享受。
與糊塗人打交道卻是「遇事生風」。(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故事二:與糊塗人的爭執
有這樣一個故事:聰明人和糊塗人在同一個桌上吃飯,兩人聊起了三國,聰明人說他最佩服諸葛亮,糊塗人說自己最佩服孔明。
聰明人告訴他,諸葛亮和孔明是同一個人,可糊塗人不信。二人爭執起來,互不相讓,決定由輸了的人出錢請客吃飯。
聰明人和糊塗人兩人去了道觀,聰明人找來一位道長評理,對他說明情況,請道長判斷輸贏。道長沉思片刻,對他倆說道,諸葛亮跟孔明是兩個人,判糊塗人勝。
聰明人不服,糊塗人說裁判是你找的,沒理由不認輸,聰明人只好付了飯錢。糊塗人拿到錢高興地走了,可聰明人卻對道長特別失望。
道長對聰明人說,我知道諸葛亮和孔明是一個人,但你並沒輸,只不過是花了一頓飯錢買個教訓——一定不要跟糊塗人爭執,反而糊塗人贏了錢卻要糊塗一輩子。
聰明人聽完,立刻明白了,謝過道長後也愉快的離開了。
和糊塗人說話,只會越說越糊塗,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卻無所獲益。
跟糊塗人爭吵,是話不對口,是不智之爭,不利於成長,更拉低眼界。
責任編輯: 小凡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