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過後,還要熱多久?(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月初的時候才過小暑節氣,這一轉眼就到了大暑。中間這半個月的天氣可真是熱到讓人受不了,叫人不敢出門。所謂的暑就是熱,小暑是小熱,大暑就是大熱。古人形容是炎熱之極,也就是說,大暑是一年當中陽光最烈溫度最高的時節。
大暑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潮濕多雨
古籍中記載大暑分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就是講,大暑時節螢火蟲從腐草中卵化而出,很快可以在夜裡就看到螢火蟲飛舞。
土潤溽暑的意思就是說過了大暑以後天氣又悶又熱,土地也會變的很潮濕。
那麼三候大雨時行指的是經常出現雷雨天氣,導致雨熱同期。這也是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一大特點。
非常適宜水稻等農作物的生長
這樣的天氣雖然讓人很難忍受,但卻非常適宜水稻等農作物的生長。
俗話說:「大暑不暑,五穀不鼓。」還有「大暑無熱,五穀不結。」如果大暑沒有這樣濕熱,稻穀就很難得到豐收的結果,所以在古人的眼裡,大暑濕熱是上天賜於的恩澤。
古代的大暑有沒有今天這樣炎熱呢
根據古人的記載,他們是這樣形容大暑的:「熱如熏灼,牆壁如炙,地熱如爐。」這簡直和今天的炎熱沒有什麼兩樣,反正就像火爐一樣,走到哪都燙手。
還有比這更生動的形容:「飛鳥厭其羽,走獸厭其毛。」就是說天氣熱到連動物都想拔光身上的羽毛。
立秋時節可還沒有出末伏
好在大暑過完之後就到了立秋,所以大暑是夏天的最後一個節氣,那是不是就代表熱天就很快會過去呢?
有句諺語說:「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雖然立秋代表秋季的來臨,但是要知道立秋時節可還沒有出末伏,今年的立秋是8月7日到8月22日才是處暑,而末伏是8月14到8月24。
按照農俗諺語的說法,真正最熱的時候一直要延續到立秋和處暑,也就是三伏天的最後一伏,等到出伏之後,溫度才會逐漸變的涼爽。
除此之外,還有一句俗語說:「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也就是說,如果大暑時節的氣溫沒有生到一年中的頂點,那麼入秋之後的秋老虎可能就會出現持續的高溫天氣,到那個時候,儘管早晚比較涼爽,但一冷一熱反而會讓人有更熱的感覺。
天氣太熱影響食慾,俗話說:「小暑大暑,有米不願回家煮。」畢竟酷暑難耐,所以這麼熱的天,咱們最好準備一點降暑消暑的食物,比如說涼茶、喝綠豆粥,出門在外,更要注意不要中暑。
責任編輯: 牛蘭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