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蔡霞:從末世到亂世-中國社會的困境與未來(圖)

 2024-12-17 00:5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前中央黨校教授蔡霞(美國之音視頻截圖)
前中央黨校教授蔡霞(美國之音視頻截圖)

【看中國2024年12月14日訊】(看中國記者肖然報導)中共官媒《人民日報》12月4日發文說,中國經濟不以GDP論英雄,文章明確提出可以接受低於5%的增速。習近平2012年上台執政以來,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出現大逆轉。中國普通民眾「內卷」、「躺平」、「走線」。前中央黨校教授蔡霞指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西莫格魯早在十年前就預測到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不可持續性,中國隨後的經濟與社會發展趨勢證實了這些擔憂,導致了社會矛盾的加劇和生存環境的惡化。前中央黨校教授蔡霞深入探討中國如何走入亂世的原因。

內卷與惡性競爭的常態化

蔡霞近日在《美國之音-蔡霞有話說》節目中指出,「內卷」作為一個社會學術語,在2018年後成為中國社會廣為流行的現象。該詞形象地描述了在教育、就業和職場競爭中的惡性循環。學生、職員、求職者都深陷無休止的競爭中,拚命努力卻難以獲得應有的回報。

這場競爭不僅僅是經濟領域的困境,更是社會價值觀的扭曲。在中國,考取名校和獲得穩定工作的希望成為許多人奮鬥的唯一目標。然而,過度的競爭使得身心疲憊成為普遍現象。「內卷」不僅限於個體奮鬥,還體現為社會資源分配的扭曲與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的稀缺。

這一現象的背後,是社會政策與市場環境的失衡。教育資源的集中化與高考的激烈競爭使得農村與城市學生之間的差距日益加大。城市中產家庭投入大量資源以爭奪優質教育機會,進一步加劇了教育的不平等和內卷化程度。

與此同時,職場中的「加班文化」已成為普遍現象。員工在激烈的競爭中被迫無休止地工作,換來的卻往往是微薄的薪資與不穩定的就業環境。這種失衡的勞動結構使得勞動力市場陷入惡性循環,個體奮鬥的希望被壓得越來越低。

躺平:無力抵抗的社會表現

面對激烈的競爭與無望的前景,「躺平」成為許多中國年輕人的選擇。「躺平」起源於中國經典喜劇中的「葛優躺」,最終演變為對生活的無聲抗議。這一現象本質上是一種對社會失望的無聲抵抗。

「躺平」代表的不僅僅是個體的逃避,更是對未來的深深失望。許多年輕人選擇不結婚、不生育,甚至不消費,以最低的生活成本度日。這種趨勢的背後是社會階層固化與向上流動渠道的嚴重堵塞。

經濟發展模式的失靈加速了「躺平」文化的擴散。缺乏公平競爭和社會保障使得人們看不到奮鬥的價值。就業市場的嚴酷與房價的高企,迫使許多年輕人選擇退縮,避免陷入無盡的財務與生活壓力。

「躺平」現象的蔓延揭示了更深層次的社會危機——社會信任的喪失。個人努力被視為無意義,而社會制度的失靈使得人們選擇放棄。年輕人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反映了對制度性變革的深切期盼。

「人礦」:勞工的物化與資本的掠奪

在「內卷」和「躺平」背後,是中國勞動群體的生存困境。「人礦」成為形容打工者的殘酷代名詞,揭示了資本對勞工的物化與消耗。

網際網路行業實行「996」工作制度(早9點到晚9點,每週6天),成為資本無情剝削勞工的縮影。在沒有獨立工會和勞工保護的環境下,勞工權益難以得到保障。資本的逐利本性本無可厚非,但在沒有有效制度約束的情況下,其對勞工權益的侵害變得愈發明顯。

這一制度不僅在網際網路行業存在,還在製造業和服務業廣泛出現。大規模的廉價勞動力被視為生產機器,企業在追求利潤的過程中極少考慮勞工的身心健康。長時間的工作和惡劣的工作環境成為勞工生活的常態。

此外,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進一步加劇了勞動者的困境。醫療、養老和失業保障的缺失,使得勞工群體幾乎沒有抵禦生活風險的能力。他們的努力換來的不是穩定的生活,而是更加深重的貧困與絕望。

潤學:出逃潮與社會信心的崩潰

2022年疫情封控期間,「潤」(出逃)成為社會熱詞。有錢人通過投資移民離開中國,普通人則通過非法途徑「走線」逃離。這場出逃潮不僅是對經濟停滯的反應,更是對社會失去信心的表現。

「潤學」的興起,反映了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與安全感的消失。富人與窮人雖然選擇不同的路徑,但共同點在於對國內環境的深深失望。許多人已無法忍受對未來的恐懼和不確定性,選擇用腳投票,離開故土。

移民浪潮的興起不僅限於富裕階層,還包括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高學歷、高技能的中產階層開始尋求海外的發展機會,進一步削弱了中國經濟的創新與活力。這一趨勢顯現了對國家發展前景的普遍悲觀預期。

與此同時,出逃帶來的社會影響遠超經濟領域。隨著社會中堅力量的流失,社會結構開始動搖,社會信任與集體歸屬感日益減弱。中國的社會未來變得愈發難以預測。

社會危機與無差別傷害事件的爆發

在經濟與社會矛盾日益加劇的背景下,中國社會開始出現無差別傷害事件和集體自殺的悲劇。這些極端行為顯示出社會已經進入深度危機階段,生活在巨大壓力中的人們,不得不以激烈的方式表達絕望。

自殺率的上升與無差別傷害事件的頻發,反映了社會基本信任的崩潰與普遍的不安全感。最令人震驚的是,受害者不再侷限於普通民眾,甚至包括社會精英群體的子女。這意味著,社會危機已經滲透到各個階層。

社會危機的爆發源於公共服務的嚴重失效和社會救助體系的缺乏。人們面對生活壓力無所適從,心理健康危機日益加劇。有效的社會干預與心理支持機制的缺乏,導致問題進一步惡化,悲劇事件頻發。

蔡霞認為,中國社會的困境不僅是經濟模式的失敗,更是政治制度僵化的必然結果。只有構建包容性經濟與政治制度,保障勞工權益與社會基本公平,才能讓社會重新煥發活力,避免走向更深的危機。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