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所谓的“改革”根本不是什么新东西,在中共八十多年的历史中曾经被反覆多次用过。其中最出名的一次、就是文化大革命中“八大军区司令对调”。从表面上看上个换岗制度确实能起到一些作用,因为中共的领导干部在一个单位呆久了,总会培植自己的亲信,巩固自己的地盘,搞一些假公济私、损公利己的勾当,严重的还会把自己统管的地方变成“针插不入,水泼不进”的“土围子”。
然而,腐败并不是仅靠一两条简单的措施就能改变得了的。在当今腐败之风愈吹愈盛的环境中,在中共干部廉政素质愈来愈低的情况下交流轮岗制度刚开始实行,就搞得像一锅烧糊了的稀饭似的,样子还是那个样子,味道完全不是那个味道。
笔者偶尔接触到的是大陆东南沿海的一个小县,全县一共有三十多个部局,七十多个“局级单位”,此次交流轮岗所涉及的领导干部达三百多人。这个县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搞完所有“合条件”的局级干部的“交流轮岗”,差不多等于将全县的局级干部来一个大洗牌,大执位。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次权力的再分配,财富的再分配。不难想像,好的单位个个都想去,差的单位人人惟恐避之不及。那些现在占着好位子的局长们个个都舍不得走,害怕被“交流”到“瘦得皮包骨”的单位去.!而呆在经济不景气单位的头头们,则巴不得快点“交流”,尽快找个“肥”一点的部门去捞油水。按照目前干部管理的那一套做法,并不是谁能力强就让谁挑重担的,也并不是学什么专业就干那一行的。你到底会被“交流”到哪里去,全凭上级主要领导特别是第一把手对你的印象。而且,鉴于干部体制中的种种弊端,中共干部队伍中鲜有才华出众者,于是对一个职位而言,“合适”的人选可以有一大箩。这个位子到底谁去坐,那就看各人的道行、后台以及手段如何了。
交流开始前的几个月,“合资格”交流的局级干部便大肆开展活动了。平日生意冷清的县城酒楼,在那段时间里忽然生意兴隆起来,豪华包房全部爆满,随处可见胱筹交错的热闹场面,其中十之八九都是那些需要“交流”的人在请客吃饭,为求日后有个好位子而提前“下注”。酒酣耳热之际,正是他们进入正题的好时机,或求情,或探路,或许诺,或开出条件,或商定部署,他们在暗处怎么交易,外人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所有花天酒地的开支全部都是公款。十分讽刺的是,这个县的财政状况十分困难,许多干部的薪水都不能按时支付。
由领导干部交流轮岗而引发的“糖衣炮弹”之战,经过几个月的挥金洒银斗手段,终于随方案的尘埃落定而归于平静。然而,它所造成的影响却并未因此而终止。当地的干部说,这种貌似不错的干部交流制度,除了把行贿风推上高峰,让县委主要领导发了一笔横财以外,至少还有以下几个弊端:
(一)“交流”前后,局长们无心工作。“交流”之前几个月,风声一经传出,各位“局座”便开始紧张起来,一门心思想着怎样活动,如何施展手段,怎样笼络感情,以便最终有个好结果。于是天天外出,上下活动,晚晚不醉无归。工作嘛,反正都要走了,干与不干都一样,干好了!功劳还记在人家的账上,何必呢?“交流”以后,有些人不满意自己的新位置,满肚子怨气,消极怠工是意料中事.!有些人虽然位子不算差,但总觉得自己花了大价钱才得到这个小结果有些不值,比比人家更好的,心里总是有些不平衡,于是根本提不起劲来工作。更多的则是调到新单位、新行业以后,情况不熟悉,一时不知如何外行领导内行。另外前任局长虽然走了,但他的亲信还在,这些亲信都是内行人,又都在重要岗位上,随便出一点小难题,就让新局长束手无策。所以当地的干部说,“交流”前后,起码半年时间,这些领导们是“占着茅坑不拉屎,守着木鱼不念经”的。
(二)“交流”前夕,突击花钱成风。有些局正副局长四、五人,全部都在“交流”之列。在此以前,有些人辛勤工作,艰苦创业,使行业面貌得到较大的改变,局里的经济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突然之间,大家都要离开,心里当然不是滋味。这些局长们在积极活动,为自己寻找新出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这样的念头:我们辛辛苦苦创下的基业,凭什么由他们来享受啊!与其留给他们去花天酒地,倒不如我们先痛痛快快地化化。于是便巧立名目,突击花钱,该吃就吃,该分就分,该用就用,该卖就卖,该处理的就处理。不知不觉中,许多公款便化为乌有。
(三)“临时工”局长,个个得过且过。当地的干部说,一个完全外行的领导,去到一个新单位当局长,要想干出一点像样的成绩来,起码要四、五年时间,两年打基础,熟悉情况,由外行变成内行,再加上两、三年苦干,才能真正创下一个像样的局面。而到了那个时候,刚好就是你要滚蛋的时候。你的所有功劳苦劳,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而你却必须到另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去,从零开始。所以,新上任的局长们,再不会像以前那样作长期打算,做远景规划。他们只抱着“临时工”的心态。得过且过地混日子。这些“临时工”局长们想得最多的,不是如何搞好工作,如何做出成绩,而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有职有权的条件,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因为下一次也许会被“交流”到更差、更没有油水的单位去。
本来领导干部交流轮岗,作为一种管理制度来说并非一无是处。如果人民群众的意见能够得到真正重视,老百姓对“公仆”的监督作用能够得到真正发挥,那么,适当的而不是一刀切的交流轮岗,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然而,在领导干部廉洁素质和道德水平越来越低的情况下,在现今干部体制还存在多种致命伤的情况下,搞大规模的一刀切的交流轮岗,只能在干部队伍中造成更大的混乱,只能催化行贿受贿的腐败风气进一步蔓延。
- 关键字搜索:
- 个个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