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中,最珍贵的展品是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状元赵秉忠殿试的试卷。科举制度有着1300年的历史,产生过700多位状元,但保留下来状元墨迹的试卷,包括台湾在内,仅此一张。
1598年,万历皇帝亲自主持殿试,题目为《问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赵秉忠在一天之内写下了这份“状元卷”,万历皇帝在卷首朱批六个大字“第一甲第一名”。全卷长3.3米,宽38厘米,共2460个字,写得端正漂亮,朴实浑厚,既是策文又可看作书法作品。
除状元卷外,展厅内还悬挂了一个长长的条幅,上写着从唐代到清代657位状元的名字和他们金榜题名的年代。关于状元的数目,记者在展览中看到的资料说法各不相同,有的说是700多名,有的说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31年(1905)正式废除科举为止,共开科742次,取进士106689名,其中状元611名。
金榜题名,晋升三甲即可获得进士身份,在朝廷内授官任职,家人会接到报捷的喜报。这喜报可不像如今的荣誉证书或奖状般大小,而是高六尺、宽二尺的庞然大物,展厅内挂了多幅明清时期的喜报,其中就有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骞的状元喜报。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向展览提供了两件珍贵的藏品,其中有一件乾隆16年(1751)的金榜。这份金榜有一本书大小,像奏折一样能拉开来写,而不是贴在墙上的告示。在这份金榜的“第二甲赐进士及第”第二名的位置上,记者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刘墉。一位参观者说:“刘罗锅有了,怎么没看到纪晓岚?”巧得很,在展厅内另外一份金榜上找到了纪昀(即纪晓岚)的名字,他是乾隆十九年二甲第四名。
这次展览还陈列了当年考场作弊时所用的“道具”。作弊也是科举制度中绝对杜绝但又屡禁不止的现象,作弊的手法花样翻新、防不胜防。展品中,伪装最巧妙的是一件麻布坎肩,前后里外均密密麻麻地写满蝇头小楷,不用放大镜还真难看清上面写些什么。
- 关键字搜索:
- 硕果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