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哥的这段童年时的悲惨经历和为官后的光辉"事迹",我在《南方周末》看到过,昨晚又在网上看到了。不知胡锦涛如果看了这段话会怎样,反正我是双眼湿了,火气大了。《南方周末》是借此歌颂总书记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马屁精们从中读出了宵衣旰食大公无私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等精神,老枭却从中感到了一种没心没肺无情无义的冷漠,恨不能当面教训胡锦涛一顿,命他立即返回老家看望刘冰霞老人。
童年丧母,无疑是人生大悲痛大灾难。刘冰霞老人自己没孩子,把胡哥当自己的儿子。这份人间亲情,这份人际厚恩,虽非亲娘,胜似亲娘,便是跪下叫一声妈妈也是应该,岂容漠然视之?撇开婶侄这层关系,刘冰霞老人当年把胡哥当自己的儿子扶育,胡哥长大后就该以德报德,把老人当母亲孝敬。别说胡哥后来出息了,当了西芷书记、国家主席了,便是一介布衣,也当力所能及地还哺。如因故不便接到身边奉养,也当尽量为老人提供一个较好的生活环境,如弄一套带厨的房子,买台电视装部电话,请一个保姆照料老人的衣食起居等。这对于胡哥,不过举手之劳而已,却能让老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享有一个安乐幸福的晚年。这丝毫也不妨碍主席处理国家大事,更不属于以权谋私的范畴。这是一种晚辈对长辈的孝心、男人对恩情的报答,是一种人情味的表现。
孝是传统道德中根本性的道德,是一种沿袭已久的人类共同的行为准则,它是人的本性,也是一种权利和义务。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孝道是从帝王到庶人都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在封建专制统治下,传统道德模式受到别有用心的扭曲和利用,产生了许多负面作用,成为桎梏人性束缚人民的工具。但传统道德并非是专制统治者的专利,其中一些道德富有永恒的魅力,一些内容值得加以借鉴和改造。孙中山就主张对旧道德赋予新的内涵,作出新的阐释。孝是一系列永恒的美德之一,它对于平民百姓不可或缺,对于"一国之主"更富示范作用和现实意义。《礼记-礼运》描写过父系氏族社会时期"老有所终,壮有所养,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弃皆有所养"的风气和景象,孟子主张君主和圣贤都要尽孝,做天下表率。几千年来,孝道不仅在维系家庭这个社会小细胞的稳定上功不可没,对于国家和历代政权的稳定,也是居功至伟。它不仅是人情之常,也是国政之魂,不仅是伦理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遗憾的是,如拙文《呼唤人情味》所言,近代各门各派的革命党杀人如麻地革来革去,社会上乖戾之气愈革愈盛,人与人之间人情味愈革愈淡。共产党坐了江山,讲究的是阶级斗争,是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是你死我活,是大义灭亲。只讲目的不讲手段,只讲理论不讲人情,只讲党性不讲人性,以致理论不合情理,党性脱离人性,人人心硬如铁,个个情冷似冰,纷纷非人化禽兽化矣。
不论打着怎样堂皇的招牌、唱着怎样动听的高调,一切违反人性缺乏人情味的东西,往往都是反社会反人类反文明的。苏洵说过,"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马克思也说过,专制制度的最大特征就是使人不成其为人;林语堂说得最好,"我所以反对独裁者,就因为他们不近人情。因为不近人情者总是不好的。不近人情的宗教不能算是宗教;不近人情的政治是愚笨的政治,不近人情的艺术是恶劣的艺术;而不近人情的生活也就是畜类式的生活"。老枭之讨厌我党,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党对人情的无情打压、对人性的恣意摧残。
文明人必是富有人情味的人,文明社会必是合乎人情味的社会,文明政治必是讲究人情味的政治。孝的观念,剔除其中迂腐做作伪善的糟粕,就是一种最重要最根本的的人情和人性。很难相信,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置恩义于不顾的人,能爱人民爱社会爱国家?这种爱,纵然有,也是扭曲病态高不可攀违背人性令人恐怖的。
常言曰,合情合理,合情才能合理,又曰,法律不外乎人情,好的法律本质上应与常情、人情一致。那么,好的领导人更应具平常心、有人情味。"胡锦涛上北京这么多年从未利用职权为家乡办过一件事,也没为亲属找过工作",这是值得宣传和学习的,但这种廉洁作风,与善待亲友、孝敬长辈、有情有义、知恩图报等美德并无矛盾。
为此,请胡哥暂且扔下主席总书记的帽子,以侄儿或儿子的身份立即回老家一趟,陪刘冰霞老人唠唠家常,回忆回忆童年少年旧事,说说那时是怎样打玻璃球捉癞虾蟆追女同学的,并根据本文开头的指示:为老人提供一个较好的生活环境,买台电视装部电话,请一个保姆照料老人的衣食起居,再常抽空往家里打打电话等,让老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享有一个安乐幸福的晚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如果胡哥能进一步,跪下叫老人一声妈妈,老枭将会为之鼓掌,人民将会为之感动。
这样做,是对民众的示范对美德的倡导,更重要的,是给自己良心一个交待。读一读《诗经》"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类诗句,怀念往昔,忆及恩义,中宵扪心,能不潸然。老人年高,来日无多,胡哥再不抓紧,当心噬脐莫及遗恨千古啊,当心被老枭骂作忘恩负义铁石心肠啊。
- 关键字搜索:
- 胡锦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