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谈干部素质危机
胡锦涛近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说:“治国人才队伍有断层危机,中青年干部素质、修养、理念的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全国、全党面对的最突出、最紧迫的危机。一个政治体制和机制如何改革,一个法治的国家如何体现,一个治国人才队伍如何栽培、形成,是党中央要面对着现在、今后中长期的主要工作和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成败的关键。”
对地方干部的“战略调查”
二○○一年十一月中共成立十六大筹备领导小组时,对地方干部搞了个“战略调查”。此项调查历时二年零四个月,先后派出了五十多值“蹲点组”、“调研组”,到了二十四个省(区)、直辖市的五十多个城市、二百多个上层建筑机构,终于在今年三月中旬完成了报告,得出了结论:治国人才队伍断层危机,是当今、中长期最严峻的问题。
干部合格率和满意度的几个数据
该报告提供了以下数据:
按党章要求、中组部《干部准则》考核,县、局、处级干部素质合格率,仅百分之四,厅、局级干部素质合格率为百分之七,副省级干部素质合格率为百分之十五。
社会各界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满意度,平均在百分之二十以下,对党政部门干部的满意度,平均在百分之十五以下,对上层建筑领域干部整体满意度为百分之十二;中青年干部表现有高尚理念工作的,仅为百分之六。社会上普遍弥漫着“名、钱、利”的气候,而且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状况。
宋平指干部素质和接班问题是压倒性危机
中共元老宋平近期指出:干部素质问题、中青年干部队伍素质的接班问题,是压倒性危机。这一问题,从八十年代中期,彭真、胡耀邦等就已经提出;到了九十年代初期,中央政治局已经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和潜在的危机性了。
宋平归纳干部素质危机形成的原因是:文化大革命的后遗症;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开放带来消极的意识;教育、宣传上的失误;法制和规则的脱节;监察机制的被动;领导层某一时期在判断上的错误……等多个原因。
三千多名上报培养的高干被退回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五届中央政治局曾要求各省、部、委从新一代司、局、地、厅级干部中选出一批报送中央组织部,准备培养成省部级干部。结果,经审查后,被退回三千七百多名,留下的还不到二百名。
各方面专业人才短缺状况
除了党政领导干部以外,专业人才的短缺也很严重。据中组部、人事部披露:今后中长期的紧缺人才有:金融系统(目前仅有百分之十二属于专业性)、司法系统(目前仅有百分之十五属于专业性)、教育系统(目前仅有百之二十二的中小学教师属于专业性)、公安系统(目前仅有百分之六点二由公安专业学校毕业)、高科技系统(按目前国家发展的目标,二十年内缺高科技领域人才二百五十万,现在如不外流,每年只能培养二至三万人)。
编后议: “干部决定一切”,谁决定干部?
“干部决定一切”是斯大林提出的口号。毛泽东把它移植到“毛泽东思想”中,就成了“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什么事情都要人去做,在这个层次上,干部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但是斯大林也好,毛泽东也好,都没有涉及“谁来决定干部”,这是更深一层的问题。
当然,这两个独裁者都有现成的答案:“党决定干部”。“党”是谁呢?“上级”,“领导”,“组织”─其实就是“长官”,即“长官意志”决定干部。“长官”本人就是标准,合乎他的口味的,即听话的,忠于他的,这就是好干部。在这种干部机制下,选拔、任用、考核、处分,一切权力都在“长官”手里。如果遇到“清官”,当然可以出一些好干部。但是这完全取决于“长官”个人的偶然因素,没有制度上的保证。
事实上决定干部素质的是制度。在共产党一党专政的制度下,对权力的垄断使整个统治机器都腐烂透顶。在这种制度下,“清官”是个异数,不但起不了作用,而且只能被制度淘汰出局。制度不改,“长官”必然腐败,这样的制度,这样的“长官”,怎能培养和选拔出优秀人才?所以胡锦涛所惊叹的“干部素质危机”,干部调研组所提供的干部素质数据,乃是一党专政干部队伍的不治之症。神仙也治不了这种痼疾。
只有实行政治体制改革把权力还给人民,用民主机制来选拔、任用干部,用民主机制来考核和奖惩干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干部素质危机。难道事情不是明明白白摆在那里吗?
(转自2004年5月争鸣杂志)
- 关键字搜索:
- 罗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