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本次赤潮为中国今年进入赤潮高发期以来的最大一起赤潮灾害事件。鉴于本次赤潮含有麻痹性贝毒毒素成分,潘岳呼吁,应警惕在该海域捕捞的蚶、蛎、贝、蛤、蟹、螺类水产品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
据潘岳介绍,国家环保总局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到,五月二日起,中国浙江中南部海域出现赤潮,到五月十日已发展为最长二百公里、最宽一百公里的特大赤潮。特大赤潮区域范围从舟山桃花岛东侧到南麂列岛一带海域,特别是台州鱼山岛以南海域赤潮呈不间断的成片状,以北则呈断续的条块状,发现有毒的亚历山大藻。截止到五月十四日,该海域的赤潮还未有消退迹象。由于现阶段海域自然环境条件较适宜赤潮生物生长,估计赤潮还将持续一断时间。
潘岳说,造成赤潮发生原因多种多样,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条件。影响东海海水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来源,除浙江省、上海市和江苏省外,长江径流挟带的高浓度氮磷负荷是造成富营养化的关键因子。据估计,陆源污染比例占浙江近岸海域污染总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其次,海水养殖也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之一。
潘岳说,国家环保总局正采取有力措施,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兼顾,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推广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研究海域环境综合管理的有效协调机制,建立海域环境信息快速发布制度,防止陆源污染对海洋环境的破坏。目前国家环保总局正会同苏、浙、沪三省市政府共同编制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碧海行动计划,通过测算海洋环境容量,实施三省市入海排污的总量控制,特别是加强长江流域氮、磷排放总量的控制,进一步强化海岸带及海岸工程的管理共同保护该区域海洋生态环境。
中新社
- 关键字搜索:
- 浙江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