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能源研究所所长、石油分析专家耶尔金(Daniel Yergin)说,在世界石油市场上,中国已成为一个决定性的但仍不可测的因素,因为它迅速发展的制造业对石油的需求极容易发生突变。中国在去年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的石油市场,仅次于美国。耶尔金断言:“今后若干年内,中国都将是世界石油市场中最强劲的一员。”
中国对石油的渴求急速增长,再加上美国对汽油的强烈需要,以及人们对波斯湾石油供应遭到破坏的担心,已经把石油的价格推举到1983年以来的最高位。美国六月份基准油价每桶高达41.08美元。伊拉克通往出海口的输油管被蓄意破坏,仍未修复。恐怖攻击使伊拉克石油出口量每天减少约六十万桶,几乎是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据波斯湾航运业的人士透露,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实际领袖沙特阿拉伯正在悄悄地要求航运经纪人,在七月的后半月再额外增加油桶,以便向美国输出原油。但这些额外的石油在七月末还不会到达美国的口岸。
耶尔金指出,中国石油消费的增长主要因为工业方面的消耗太大,要开动发电机,给快速发展的制造业供电。特别依赖柴油发电机的中国工业对能源的需求占全国能源总需求的三分之二。汽车销售蓬勃发展,但总体来看,汽车的数量还相对较小。工业能源的消费容易波动,受市场繁荣或萧条的影响很大。经济失控地增长导致能源的瓶颈现象。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商品供应者,但它的国内运输主要依靠驳船和卡车,又抑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中国的经济增长以及它对石油的大量需求都具有爆炸性,可能超过人们的预期。中国的领导们在设法引导经济实行软着陆。如果他们成功,对石油需求的增长额,可能会从今年上半年预计的13%,在下半年下降到7%。如果决策人的经济政策失误,中国在今年下半年可能会硬着陆。如果这种情形出现,“会使石油市场震惊,因为它一直赌注:(中国)定会直线增长。”中国在石油进口方面的增长在2004-2005年度可能开始下降,如同它在2003年表现得那样。
中国石油进口增长若能趋缓,“可能对全球石油价格有降温效应”。1998年世界油价猛跌,是由于世界石油出口量大幅度增加和亚洲突然爆发经济衰退的原因使然。但是,以巴黎为基地的国际能源署却预告说,中国在冷却经济方面所作的努力,对削减它对石油的需求不会有重大影响。中国对石油需求的增加大多是为填补日益严重的电力短缺,因为中国一直使用柴油发电机。国际能源署在最近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对运输燃油的需求和依赖越来越严重,这个趋势不大可能逆转。根据能源署的统计,今年第一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世界对石油的消耗增加了180万桶,其中,中国就占了100万桶。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