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海归”的迷惘,寻寻觅觅生命的金沙滩

 2004-06-28 18:49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专业不好,在国内找不到方向
个案1:留美硕士

采访对象:马先生

90年代后期,我从上某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在俄亥俄州的一所大学攻读纺织商务专业的硕士课程。

三年后,我如愿拿到硕士学位,进入美国著名的M纺织公司实习,从事商务贸易工作。M公司的福利待遇相当不错 我们出差都住五星级宾馆,如果能成为正式员工,月薪可以有4000美金。可是好景不长,三个月后,M公司因为部分业务受损,一些部门开始裁员,实习员工首当其冲受到影响。主动离开M公司后,我开始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可是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美国早就是夕阳产业,要想找到一个称心的工作并不容易。几个月下来,我有点失望了 美国之大,竟没有我立足之地!我的导师是国际纺织领域知名的专家,他指出:虽然纺织业在美国已是日薄西山,但在中国却是前程似锦,香港和上海充满着各种机遇。导师的话令我茅塞顿开,于是下定决心回国发展。

2002年1月份,我离开美国回到上海。刚回上海的那段日子,我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同学朋友都觉得难以理解,见面必问:“为什么回来?”有的人还在背后指指戳戳:“他一定是在美国混得不好才回上海!”父母对我的选择也大惑不解,他们总是唠唠叨叨地问道:“美国不是蛮好吗?你看,某某的儿子,去美国留学后,现在已在跨国公司拿到几十万的年薪!”

回来后有半年时间,我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其间,我曾两次去香港应聘面试。第一家面试企业是美国M公司香港分公司,因为我有美国的硕士学位和M公司的工作经历,所以顺利地通过面试,但最后他们却告诉我:“很遗憾,你是内地居民,想来香港工作必须有‘配额’,我们无能为力。”第二家企业与我在薪资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

在上海我也曾应聘过一些企业,但都没有结果。有一家著名的合资企业,先后派出人事经理、技术部经理、总工程师、总经理等与我谈了4次,每次他们都如出一辙地说:“你很符合我们的要求,但我做不了主,我们将开会讨论你的问题,你就耐心等着吧。”就这样整整等了几个月,实在忍不住,我便打电话催问他们的人事经理。人事经理的答复还是等待,我一气之下责问道:“要等到哪年哪月啊?你们办事效率太低了!”人事经理回敬道:“是这样的啊。你要是不满意,回美国去啊!”

后来,有位同学介绍我去一个大型的国际博览会替一家著名的德国企业当现场翻译。博览会结束之际,我问这家企业的德国总裁:“能否留在贵公司工作?”总裁当场拍板同意了。

2002年7月,我结束无业状态正式进入这家企业,不久被派到德国培训三个月。培训结束后,我回到上海,进入该企业驻上海办事处任代表。但新的困惑随之而来 某些与我们有业务往来的国内企业欠缺诚信,签了合同又不能履约。而最让我困惑的还是某些人对外企代表的偏见 他们认为我们代表外国人的利益在赚中国人的钱。有一次,我去一家企业处理业务纠纷,他们提出的很多无理要求都被我一一驳回。对方谈判代表居然拍着桌子指责我:“中国人应该帮中国人。你还是中国人吗?拿着老外的工资就替他们说话,这不是有奶便是娘吗?”我辩解了几句,那人竟指着我的鼻子骂:“我看你就像汉奸!”

类似这样的事情遇到过几次,心里当然很不好受。最近,我离开了这家德国公司。哎,什么时候,我才能够在国内找到方向啊!

缺乏工作经历,就像一条搁浅的鱼

个案2:留美硕士

采访对象:华小姐

2001年我从北京某名牌大学国际金融系毕业后,考取了全额奖学金,去美国攻读公共管理硕士学位(MPA)。

近年来,美国经济不景气,留学生找工作相当困难。我们学校所在的大学城里的中国留学生自发成立了留学生联谊会,听说会长拿到硕士学位后去硅谷一家著名企业工作,月薪只有3000美金,而且已经算好的了。其他学理工科的硕士同学,在我回国之前,几乎没有听说有谁已找到了工作。为了留在美国,有的同学只好暂时在酒吧里打打杂。还有一位同学更惨,毕业后在学校食堂找了份勤杂工的活,一天工作10小时,时薪仅为5美元。

很多同学都因为找不到称心的工作回国了。我学的是MPA,按理进入政府部门当公务员比较合适。可是,当地政府部门的大门并没有向中国留学生敞开。

我把自己的困境告诉了家里,可家里人对美国的情况不了解,还是希望我留在美国。“好不容易去美国留学,无论怎么样也得坚持下去,千万不要打退堂鼓。就是撑也要硬撑下去。”他们说。

只有我男朋友支持我回国,他是我的大学同学,毕业后到上海一家大型集团公司做人事。“你回来吧,何必硬撑呢。上海机会很多的!”

经过一番权衡,今年3月,拿到MPA学位后,我带着破碎的美国梦返回了上海。

回国前我经常上网了解国内的情况,对这几年“海归派”的情况有所了解。我在北京母校的网站上看到这样的信息:该校应届毕业生的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相当有竞争力,近二三年研究生的就业率都接近100%,而且平均月薪在5000元以上。我想我堂堂美国硕士生,回国后最低价位也要在4000元以上吧,哪知道现实真是无情。

回国后,我没有去熙熙攘攘的人才市场,主要在报刊的招聘广告找职位,然后再投递简历,结果,大多应聘信都杳如黄鹤。2个月过去了,我还没有找到工作,怕家里人担心,所以很长时间不敢和家里通电话。接他们电话时,只好支支吾吾含混了事。那段时间,我压力特别大,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从小到大自己都是好学生,年年拿奖学金,从没有让父母担心过。我怎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呢?

5月份,我终于盼来了第一份正式工作。这是一家台资顾问公司。聘请我当总经理助理,只有2000元月薪。朋友们知道后,都劝我不要去。

虽然这点工资有点搞笑,但总比没有好,何况我已等急了。但我只待了3个月就辞职了。

最近,我还在继续找工作,目标是市场和营销部门的经理助理。我知道国内有吸引留学生回国的优惠政策,但主要针对带项目带资金回国的留学生,像我这样既没有资金也没有项目,连工作经验都很少的留学生,在国内就业市场上就很尴尬了。最近,我听说上海将推出一个吸纳万名海归留学生的项目,很感兴趣。我觉得像我这样的留学生为数甚多,可是却没有一个平台可供我们交流沟通。

经过这番挫折,我发现,在目前国内的就业市场上,工作经历比学历更重要,我应聘屡屡失利的原因主要在于此,真觉得自己两年前本科毕业后还不如留在国内呢。

听说国内还有很多大学生准备自费花上10万20万去美国镀金,我的经历或许对他们有些参考价值吧。

薪水太少,宁愿出国当家庭主妇

个案3:德国工科硕士

采访对象:穆女士

80年代穆女士毕业于上海某大学电子系。90年代初自费去德国读硕士。毕业后她留在德国嫁给了一位环保工程师,因为德国工作很难找,丈夫也不希望她出去工作,所以她结婚至今还没有工作过。

环保工程师工作比较稳定,但收入不高。德国男人性格比较阴郁、沉闷,有时喝醉了,老公会和她发生剧烈的争吵,甚至动手打她。她也只能忍气吞声。

5年前,她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可思乡之情却越来越浓。2001年,一家三口一起回上海探亲,目睹了上海的巨大变化,她开始心动了。

以后,她在上海滞留了半年,到处托亲朋好友找工作。她想,自己的专业早就荒废了,只有德语还算是一技之长吧。上海的德国企业很多,一定需要德语翻译吧。她开出的价码是月薪不少于2万人民币,可一打听,那些德国企业的人说:“2万人民币绝对不可能。月薪1万,除了翻译还要做其他工作 这个还有可能。”

1万人民币月薪实在太少 还有一个女儿要养呢,再说自己好坏是德国的硕士,这样不太掉价了吗?

于是,穆女士带着女儿怏怏地回德国做家庭主妇去了。

学校不好,工作难找

个案4:瑞士酒店管理硕士

采访对象:欧阳小姐

27岁的欧阳小姐是上海女孩,1998年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外企工作,一个月拿着8000多元的高薪。可是好景不长,一年后企业因为经营不善,不得不裁员。欧阳小姐也在被裁之列。她在父母的鼓励下出国留学了。

欧阳选了一家留学中介机构办理去瑞士学习酒店管理的手续。2001年7月她成为利滋大学的一名硕士留学生。

留学的日子很苦,因为学制只有1年,课程很重,每天要上10多个小时的课。瑞士是个美丽的国家,要不是实习时的经历,她或许就会像出国前的计划那样,留在那里了。

3个月的实习期,她被安排在一家著名的五星级酒店实习,做清洁工作。她发现实习生实际上是廉价劳动力,住在地下室里,终日不见阳光,晚上和老鼠做伴。唉,上海最穷的人家也不会住那种地方呀!最难以忍受的是老板对实习生的态度。在向经理要自己的薪水时,这个成天脸上堆着假笑的人,居然对着欧阳吐口水,把桌上的一堆废纸扔在她头上。

从那时开始,她就决心回家。在瑞士的酒店,比较好的位置一般都是留给白人的,而在这个国度,一个人懂四五国语言是很普通的,欧阳只会英语和汉语,首先在语言上就欠缺竞争力,这就更坚定了她回国的信念。

今年初,欧阳和她的台湾男友一起回到了日思夜想的上海。可是父母并不欢迎女儿,甚至还不让她踏进家门,有家难回的欧阳只好住在旅店里。早在瑞士时,父母就对她回国的想法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为了你留学一年,我们花了20万呢!如果你就这样空手而回,我们的心血白费了不算,你难道就不怕别人笑话吗?!就是在那边打杂也不能回来!”

男友的父母是台湾人。他们比欧阳父母开通多了。“这几年台湾经济不景气,台湾人都在往上海跑呢。你们可以一起回上海发展。”

但是要在大上海找工作谈何容易啊!她本科读的是贸易,瑞士留学读的是酒店管理,两者是风马牛不相及啊。半年来,她一无所获。上海的大宾馆很多,她也面试过几家,可对方认为她读的学校并非名校。而且没有实际的酒店管理经验,所以开出的价码与她的心理价位有很大差距。

最近,已寻觅了大半年的她不得不放低身价,表示只要是有上升空间的位置她都会接受。

对出国留学,欧阳没有什么后悔,她总结道:“出国开了眼界,至少语言方面有一些优势吧。现在上海的工作确实不好找,不过,我还没有对自己失去信心!”

海归派为什么会搁浅

1.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上海留学生联谊会的一位理事认为,海归派找不到工作很正常。不要以为拿到国外博士、硕士学位就是国际化人才了,以为回国后就可以华山论剑了。上海正在向国际化大都市方向迈进,世界和全国各地的人才云集上海 10多万外国人、30至50万的台湾、香港和海外同胞、几百万的内地人才,加上本地人才,竞争是异常激烈。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内地企业在用人方面日趋理性化,他们相信 只有适用的才是最好的。所以归国留学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千万不要眼高手低。

2.缺乏专业经历

上海欧美同学会的一位负责人认为,一部分在国外留学,但没有专业工作经历的“海归”,他们对一些发达国家的文化、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比较了解,但通常对国内的相关情况不太了解,而且对薪酬的期望值比较高,有点急功近利。如果他们能把自身放回内地同等水平,把自身价值放在市场上衡量,先把基础打好,增值会很快。

3.野鸡大学害死人

目前许多留学生是因为在国内没有找到合适的学校才出国的,留学目的并不明确。在国外几年的留学生活中,既没有学到国外的先进知识,在外几年又不了解国内的实际情况,这样的人还不如本土的优秀人才。事实上,“海归”只是个中性词,留学只能说明有在国外的学习经历,公司看中的是具有真才实学的“海归派”。

另外一种就是“小海归”。这个群体本身素质差异较大,良莠不齐。随着国外教育机构大门敞开,以及家庭收入的提高,一些原本学习成绩并不好的学生也有了拿钱混“洋文凭”的机会。这样的人能力上明显不如本土的优秀人才。明年又是内地2000年规范留学中介后首批海外本科生大批回国之年,他们将不可避免地和内地大学生一起在求职场上展开激烈竞争。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