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和尚团四处行骗
进入7月份以来,不断有读者报料,闻名全国的“魔术之乡”河南省宝丰县赵庄乡,变魔术般地“变”出了几千名假和尚,他们剃着光头,身披袈裟,或三五人结伙,或数十人组团,云游四方,行骗全国。通过网络搜索,输入关键词,果然被各地警方打击处理的宝丰假和尚布满了互联网:
2004年2月6日,60多名宝丰县赵庄乡农民假扮“少林和尚”,挤乘一辆仅限坐27人的客车来到柳州市,因超载与当地交警发生冲突。在团长煽动下, 60多名“和尚”从民警的口袋中抢回证件,阻拦交警进行现场的摄像取证,抬走拦路的警车。事后,除在逃的团长外,柳州警方对涉案人员分别依法予以相应处罚。
今年4月,一个打着河南省嵩山少林寺招牌的团伙来到安徽省黄山市,以表演少林武术为名高价兜售自制药品。他们共有4辆大小车辆和78名成员,人人身披僧服,清一色的光头。每到一处,他们就从团伙头目那里领取所谓的募捐收据,收据上盖着私制的“少林寺募捐委员会”专用章,然后四处游走募捐,还以给人免费看病为名兜售自制的膏药。据警方调查,这些“少林弟子”全部是河南省宝丰县的农民。他们组织严密,各有分工,收入少则数千元多则数万元,在一地转一两天就会悄然离去。
2004年6月15日,宝丰县的30多个农民冒充少林弟子,拿着盖着章的“中国少林寺扩建募捐专用收据”和标有“少林纯中药配方”等字样的膏药,以看病、募捐为由到宜阳县樊村乡行骗,结果有29人被警方抓获。
以上仅是2004年假和尚的“不完全记录”。其实,早在1998年后,全国各地媒体有关“假和尚”报道中的主角,就经常挂有“宝丰县”的字眼。
赵庄乡里的“秘密基地”
2004年7月10日,记者“慕名”赶往宝丰县赵庄乡,经当地人“指点”,悄悄来到了周营村。
周营村很有城镇味儿,又很像一个“专业市场”。大路两旁的门面房,到处可以看到“定做和尚服”、“歌舞和尚演出服装总汇”的招牌。据报料人说,在周营村,和尚服非常便宜,三四十元钱就可以买一套,袈裟也不到100元,佛珠和印有“少林寺”字样的和尚背包还可以批发,非常便宜,方圆几十里的假和尚们,大都到周营村买“行头”,店主们的生意都很红火。
在周营,假和尚催生的“产业”,远不止“和尚”用品的经营,还带动了道具、音响、大篷等行业。如果花1000多元,就能在周营买一套VCD、功放、音箱齐备的低劣设备,装备一个“和尚篷”。
报料人说,在赵庄乡,以周营村为代表的几个村子,有“和尚篷”、“歌舞篷”、“化妆品篷”3个类型的演出团体。“歌舞篷”就是跳脱衣舞的,“化妆品篷” 专卖假化妆品,“和尚篷”最多、最赚钱,组团出去的“和尚篷”,开的都是报废车,音响更不值钱。如果遇到检查,东西就全不要了,回头“重整旗鼓”再干。
当地人说,赵庄乡的“方丈”有几百个!“和尚”至少有2000 人!假和尚外出演出时,一般盗用少林寺的名气。打着“嵩山少林寺武术表演团”的旗号,每到一个地方,门票收入都是老板的。假和尚们的赚钱门道就是骗。比如给人“发功治病”,卖一些“开光宝物”等等。每个月包括“方丈”在内,每个“和尚”都要给老板交一二百元的车费。至于说“方丈”,“袈裟”披到谁身上谁就是“方丈”!
假和尚们每到一个地方,就先表演一通“少林功夫”,比如“头顶开砖”、“喉顶钢筋”之类的“硬功夫”,让人看得口服心服之后,再卖药治病。赵庄乡有很多批发膏药的地方,假和尚们的膏药都是从那里批发的,5毛钱就能买一贴,假和尚给人“发功治病”时,一贴膏药能卖一二百元钱。
其实,头顶开砖、喉顶钢筋也都是假的!只要胆大,两天就能掌握住技巧。“拔毒”实际上是火罐里面带着针,针扎你一下,火罐一吸就出血了,气功炸瓶则是用了用电引爆的炸药,实际上是魔术。
宝丰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说,宝丰的确是闻名全国的“魔术之乡”。早在2002年5月,宝丰就举办了第一届魔术节,扩大了宝丰民间艺术在全国的知名度。但大多数演出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短期行为和无序竞争比较严重,容易营利于一时。宝丰县有近870余家民间艺术表演团体、5万多名从业人员,每年纳税金额却极少,对县域经济的直接贡献并不大,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通畅的信息渠道和有效的行业组织管理。农民们扮演假和尚,也是利益驱动。
奇怪的是,在宝丰采访,很少听到有人用“法制”的字眼来评价“假和尚现象”。
历史悠久的“魔术之乡”
实事求是地说,宝丰县虽然出了那么多假和尚,但也的确是有名的“魔术之乡”。据考证,宝丰县变魔术的传统起源于唐宋,繁衍于明清,兴盛于当今。
这个乡的周营村古代就有“变戏法”的传统,当时的周营人背井离乡,卖艺求生,在街头巷尾、车站码头表演“口吞活蛇”“断肢再接”等一些惨不忍睹的苦刑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该乡经过对古老传统魔术节目的挖掘、整理,博采众长,不断创新,迎来了传统魔术的春天。
周营村所在的赵庄乡有22个行政村,3.4万人,总面积 44.63平方公里。在这个偏僻的小地方,拥有以魔术为主,融杂技、歌舞、气功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团体600多个,2000多个演艺专业户,万余名民间艺人。在那里,上至70岁老翁,下至6岁幼童,都能即兴变两套戏法,或唱两首歌曲,跳几个舞蹈,60%的男女青年均能登台演出。
据有关部门统计,赵庄乡艺人足迹已踏遍了除西藏以外的各省市城乡,年收入不低于7000万元(而该县全县的财政收入才7000万元出头),其中,乡邮政所有据可查的汇款3800万元。在这里,每到春节前邮政所就成了最忙的地方,每天都要接收由外出演艺人员汇回赵庄的钱款十多万元,最高一天汇款达28万元。其中,周营村的116个艺术团体,仅去年收入就达500万元,人均3000元,成为闻名的文化致富村。
随着知名度的提高,赵庄乡还吸引来不少著名的魔术师。1993年,日本电视媒体到赵庄乡举办了“中日魔术擂台赛”,同时拍摄了《中国魔术之乡》。1994年,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前来拍摄了《中国民间气功》。赵庄魔术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名扬海内外。
魔术演出的兴旺发达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服务魔术演出的服装、音响、道具、大篷等行业相关应运而生;建材建筑、广告设计制作和运输等渐成规模。去年,这些相关产业创产值600多万元。特别是赵官营村孙金山加工的演出服装,不仅满足了当地市场需求,还远销海南、深圳等地。
2004年5月24日至27日,首届全国民间职业演出团体团长学习班就在宝丰举行。举办这样一个学习班,在文化部历史上是第一次,在民间艺术发展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官方表示坚决清理整顿
“魔术之乡”出了那么多的假和尚,不仅影响了宝丰规矩艺人的业务,而且令河南所有从事正规民间艺术演出的从业人员蒙羞。
他们说,的确有部分从宝丰出去的害群之马从事一些非法的演出,以牟取暴利,但也有一些外省的表演团体打着宝丰的旗号招摇撞骗。
不可否认,赵庄演艺业在发展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有些演出队无证演出,有些演出团体持有假演出证件,有些演出内容格调低俗,甚至以脱衣舞等色情演出招徕观众,更严重的是,有不少人冒充和尚,卖狗皮膏药。这些行为,都严重败坏了赵庄演艺业的形象,使赵庄演艺业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赵庄的演出市场也大受影响。
其实,早在几年前,宝丰县有关部门就开始了严厉打击非法团体。针对宝丰演出团体办假证、异地办证的现象,他们发出2000余封公函,对办假证的10多家非法团体进行严肃处理。目前,宝丰县还开始积极筹备成立自己的行业协会。300名来自宝丰县的演出团体代表还联合发出倡议,“我们来自农村,身为农民,要扎根在这块土壤,守法经营,文明演出,坚决抵制庸俗和不健康的节目。”
令人尴尬的是,文化部在宝丰举办的“学习班”才结束21天,宝丰县的30多个农民又剃着光头穿着僧衣上路了……
- 关键字搜索:
- 是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