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集团竟然造假 温州百万市民饮高价“假水”
“不同的源水之间的巨大差价,使得水务集团不惜背弃听证会上的承诺,以次充好,令百万市民花了买好水的钱,吃上的却是‘掺水’的水。”---温州市原副市长 狄乃云“我们这里吃的都是珊溪和泽雅两个水库的优质水,我们家早就不买桶装水了。” 温州市民李先生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
然而,如果像李先生这样的温州市民知道该市自来水的真相的话,恐怕就不会有如此自豪的感觉,而是要大呼“上当”了。因为他们花高价买来的“优质水”,其实是掺了假的水。
听证会定下的比例被悄然改变
虽然有一条瓯江横贯市区,但温州却曾是个“吃水难”的城市。因为随着当地工业的高速发展,作为温州自来水主要水源的瓯江污染日益严重,水质急剧下降,各项指标均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
为了实现百万温州市民“吃上优质自来水”的心愿,由国家投资40亿元、具备每天300万立方米供水能力的珊溪引水工程,于2003年5月建成并开始向市区供水。此前的试供水期间,《温州日报》曾报道说:“记者从水厂(温州西山水厂)的日水质分析表上看到,近几天出厂的自来水水质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高,PH值偏碱性,这更有利于居民的身体健康。”
“珊溪水是国家二类水质。”温州水文站水质检测员刘捷告诉记者,“而瓯江下游的水只是五类水质,干旱季节甚至会超过劣五类标准。”
由于引用珊溪水的成本较高,温州市在2003年6月召开了水价调整听证会。会上确定了“以珊溪水库为主要水源,泽雅水库为补充,瓯江水源为备用”的城市供水体系,其中珊溪供水占80%,泽雅供水占20%。
珊溪源水和泽雅源水的成本分别是0.66元/吨和0.45元/吨,根据8∶2的供水比例测算,物价部门决定大幅提高水价,其中生活用水从原来的1.75元/吨涨到2.3元/吨,商业用水从2元/吨涨到6元/吨。
“虽然大幅度的提价让与会代表颇有微词,但吃上优质水毕竟是温州人的期盼,所以他们最后还是让提价方案顺利通过了。”一位参加过此次听证会的某政府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
然而,尽管此次听证会上明确规定了8∶2的源水供应比例,但温州市物价部门日前提供给记者的供水比例却变成了7∶3,即珊溪供水占70%,泽雅供水占 30%。而记者拿到的一份《温州市人民政府第629次专题会议纪要》上,也写着“供水比例确定为7∶3”。该《会议纪要》的落款时间是2003年4月24 日,比听证会早了近两个月。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在记者采访期间,有关部门均没有给出解释。
不过,珊溪经济发展公司董事长、温州市原副市长狄乃云倒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珊溪水比泽雅水每吨成本高0.21元,以温州市区每天用水60万吨计算,从8∶2变成7∶3,就意味着水务集团每天可以“节约”成本1.26万元。
污染严重的瓯江水仍大量使用
“按照听证会确定的用水原则,瓯江水作为备用水源,应该立即停止使用,除非出现水源污染、机械故障等突发性事故或在技术性检修时,才能取用瓯江水。”狄乃云说,“但我们发现,温州水务集团今年一直在取用瓯江水,就连7∶3的比例也没有执行。”
据了解,温州市区日用水在55万-70万吨。按此计算,水务集团每月需要的总源水应该在1700万-2000万吨以上。根据7∶3的比例,其取用的珊溪水就应该达到1200万-1400万吨。
可记者在珊溪水利枢纽调度中心得到的数据却是:今年2月,水务集团通过陈岙泵站向珊溪引水1456万吨,而3月的取水量剧跌至1169万吨,4至6月则分别是897万吨、1046万吨和924万吨,明显达不到总量的70%。
那么,其余的源水来自哪里呢?
7月23日,记者拨通了温州水务集团总经理周道义的手机,希望了解相关情况。但他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不过,记者还是从温州市物价局、泽雅水库、瓯江翻水站等单位得到了一些相关资料。在泽雅水库和瓯江翻水站的“东家”---温州发展有限公司的报表上,记者看到了水务集团今年通过瓯江翻水站向瓯江取水的水量记录。该记录表明,水务集团在瓯江的取水量从1月的294万吨逐月增加,5月和6月则分别达到836 万吨和1082万吨。
水务集团为何要违背听证会上确定的用水原则,不惜启用浑浊度极高、净化处理更难的瓯江水呢?
曾经调查过此事的温州市物价局价格处叶向阳副处长告诉记者,水务集团给出的理由是“由于干旱,珊溪和泽雅两个水库储水量较紧张,无法提供足够的水量”。
但温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和珊溪方面均坚决否认了“珊溪缺水”的说法。
“珊溪解决市区饮水是绝对没有问题的。”狄乃云表示,“就算没有新的上游来水,珊溪水库现在的可用库容也可供市区用上1年。况且现在是汛期,根本不愁用水。”
据了解,珊溪水库7月20日的水位为海拔125米,可用水量近2亿立方。
记者在查看《珊溪输水渠系运行日程表》时还发现,珊溪方面每日送到陈岙节制阀的水量比水务集团的实际取水量要高出很多,以6月28日为例,送水量为43万吨,而水务集团的实际取水量仅有20万吨。
“由于水务集团拒绝取水,另外23万吨优质源水只好白白流失到塘河里了。”狄乃云痛心地说,“这样的情况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这难道能说是我们无水可供吗?”
狄乃云认为:“归根到底就是,不同的源水之间的巨大差价,使得水务集团不惜背弃听证会上的承诺,以次充好,令百万市民花了买好水的钱,吃上的却是‘掺水’的水。”
据了解,水务集团购买瓯江源水的价格是每吨0.05元,还不到珊溪水价的1/13。因此,温州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献民也认为,源水差价太大应该是水务集团大量使用瓯江水的主要原因之一。他说,瓯江水当初是以农业用水定价的,价格比翻水的成本还低。
“按照现行的水价和用水量计算,使用瓯江水每年可以让水务集团获得数千万元的‘额外利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水务官员告诉记者,“其实珊溪引水工程在2002年就已具备了向市区供水的能力,并成功实现了试供水。但就是因为当时水务集团嫌其水价太高,才使温州市民晚了半年多才吃上珊溪水。”
水务集团无人监管?
水务集团是温州市政园林局的下属企业,垄断了市区大部分区域的自来水供应。从记者调查的情况来看,该集团起码自今年初就开始擅自改变听证会上定下的比例,大量抽用瓯江水。这种行为为什么在近半年的时间里无人干涉呢?
温州市水利局局长王育满表示,水务集团不归该局管辖,也不向该局报告用水计划,就连去年的水价听证会和市政府召开的水价协调专题会议,该局也没有参加。所以“我们自然无法监管”。
那么,水务集团隶属的市政园林局总可以名正言顺地行使监管职能了吧?但该局公共事务管理处的处长却对记者称,他们只管出厂的水质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不管源水的组成比例。他认为,水务集团出厂的自来水“应该是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
不过,据记者了解,市政园林局所掌握的自来水出厂水质情况,也是水务集团自己报到该局的。而一位水务专家则告诉记者,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饮用水的标准设置过低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能达标也并不说明水质够好。
温州市一些政府官员认为,自身的垄断性,再加上缺乏有效监管,以及有关部门没有制定“瓯江备用水源启动预案”,都是造成水务集团有机可乘的主要原因。
一位参加过听证会的政府官员说:“听证会上定下的东西,应该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老百姓愿意花那么多钱,是为了吃上品质优良的水。水务集团以次充好,就是在欺骗老百姓。它因此多得的钱,理应退还给老百姓。”
南方周末
- 关键字搜索:
-
水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