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中国引进外资达5015亿美元;对外投资则有332亿美元,内外相比,落差巨大。实际上,中国企业能否“走出去”?如何“走出去”?乃是莫大的悬疑。
首先,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实力和素质,还有很大差距。中国的500强企业,尚没有一家进入世界500强。也就是说,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企业,立足国内市场,仍然是它们的现实选择。
其次,国营企业因体制障碍,普遍亏损,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与保护,即便在国内市场,也没有多少竞争力,既缺“内功”,又乏“外力”,到国际市场上摔打,实在难以想象。
再次,中国企业朝外发展,成本与效益是成败的关键,到欧美国家经商,成本太高;投资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利润却未见丰厚。这就是为什么,截至目前,中国“走出去”的企业,仅限于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和贸易加工。比如,福建省到海外投资的326家企业,几乎都是一个模式:在国外接订单,在国内加工;对外部分,仅涉及贸易,相当于将销售部门搬到国外,或者,取代了部分外商的功能。唯一在国外有点名气的,是中国海尔企业,名义上是民营企业,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的“包办”。“外出”多年,成绩平平。
中国企业走到海外,必须适应当地环境,遵守当地法规。为此,首先就要实现体制与观念的转型。中国银行纽约分行,不断闹出违规违法、贪渎挪用的惊人丑闻,被美国方面一再课以巨额罚款,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中国企业不思洗心革面,习惯将国内那套陈腐制度和腐败风气照搬到国外,既损害中国企业本身,也毒化了所在国空气,中国企业为此丧失信誉,危及中国人民的长远利益。
当局不会不清楚,在所谓“走出去”的风潮中,贪官污吏趁机洗劫国有资产,大举裹挟资本外逃,或犯案后,卷款出逃,是中国面临的又一陷阱。在美国新泽西、加州等地,以及加拿大等国,大批中国贪官置豪宅、养“二奶”,花天酒地。其中不少人,都打着“对外投资”、“到美发展”的名义。连前人大委员长李鹏之子李小勇,也因“新国大”诈骗案,负罪外逃,长期逗留新加坡,逍遥自在。他们挥霍的,无一例外,都是中国人民的血汗钱。据统计,中国至少4000多名贪官外逃;同时,每年有数百亿美元资本被偷偷转移到海外,几乎与引进外资相抵消。
在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的条件下,由商务部长、“太子党”人物薄熙来出面,代表当局,突然大张旗鼓地号召中国企业“走出去”,令人费解和生疑。不排除当权者以此为幌子,纵容贪官进一步洗劫国家资源,故意成全资本外逃,实现上下贪官集体“胜利大逃亡”。这对具有浓厚末日感的中共官僚而言,几乎是“再捞一把”的最后机会。对中国民众而言,则又是一轮天大的劫难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陈劲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