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04年初夏的一个周日傍晚,由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奶奶召集,毛泽东、刘少奇两家后人在北京京都信苑大厦26层幽静的大厅里聚会。这是两个特殊的家庭,其成员的命运可以折射出国家命运的兴衰,一定程度上也象征着中国社会的发展。
毛泽东和刘少奇,都出生在湖南,家乡仅一山之隔。他们从1922年相识,开始合作,却在晚年绝不相同的境遇中,又陷入共同的历史悲剧,经受了各自家庭的不幸。
报导称,毛刘两家几十年来比邻而居,直到1967年。这些年来,由于刘源源的原因,毛刘两家之间来往很是密切。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刘源(刘少奇小儿子)在河南任职,不论是当副乡长,还是当副省长,曾多次看望李讷(毛泽东小女儿),为她带去当地土特产和工艺品。李讷则将父亲给她的一件精美的玉莲蓬回赠,刘源一直视为最珍贵的纪念。
据悉,晚年的光美奶奶很少应酬,几乎从没到饭店请过客。这次,她却破例想请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李讷两家吃饭。
与王光美同来的还有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她就是刘家的老保姆───颇具传奇色彩的“赵姥姥”。“文革”开始后,1967年王光美被关押, 1969年刘少奇含冤去世。刘家受难,多亏赵姥姥带走刘家最小的女儿小小,赵姥姥身边成为刘家子女的相聚点,她帮刘少奇的儿女们度过了不堪回首的岁月。
令毛家后人肃然起敬是王光美对她们的无私帮助。1976年毛泽东去世后,李讷身患重病,生活非常困难。1979年王光美出狱后,和赵姥姥找到李讷,帮助她安家、做家务。
报导称,毛泽东、刘少奇并没有给亲属后人留下什么物质财富,甚至连所有家庭都应有的温情回忆,也极其有限。历史就是历史,无法改变,更不能抹去;当事者的回顾总是带着浓重的个人色彩和不可避免的片面性;旁观者的记忆更随着境遇变迁因人而易。
- 关键字搜索:
- 毛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