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上下五千年:历史真貌─扩大欧亚交往的统一王朝 元朝(三) (公元1206年---1368年)

 2004-11-21 05:36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忽必烈建立元朝

当忽必烈听到蒙哥的死讯时,为了争夺汗位,与南宋暂时议和,撤兵北归。

忽必烈先回到自己的大本营开平(多伦西北)作了一番部署,然后一反传统的选汗形式,于1260年三月在开平宣布自己即大汗位(元世祖)。同年四月,蒙哥幼弟阿里不哥也在和林即大汗位。最终,忽必烈凭借着汉族贵族和一部分蒙古贵族的支持,于1264年击败了阿里不哥,成为蒙古第五代大汗。随即,忽必烈改年号为至元,建都燕京,并仿照汉人预立皇太子的办法,确定了帝位继承人。

元朝开国后,一切政治制度和国家机关组织大半都沿袭辽、金的旧章。1272年又在燕京旧城的东北筑新城,建设宫殿衙署。命名首都为大都。此后,元朝的政治重心就完全移到中原来了。

此外,他又依照中原的传统,采用《易经》“大哉干元”的说法,于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忽必烈为元世祖。

忽必烈的身世和文治武功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拖雷的儿子。拖雷共有十一子,其中长子蒙哥、忽必烈及阿里不哥为同母兄弟。

据说忽必烈容貌亦非同常人。关于忽必烈的容貌,我们可从马可·波罗的游记中略知一二。马可·波罗的记述如下:“大汗风度翩翩,看起来让人心生好感”,“不长不短,中等身材,筋肉四肢配置适宜,面上朱白分明,眼黑鼻正”。

从才智上说,忽必烈也有其过人之处。他知人善任,信用儒术,立经陈纪,规模宏远。年轻时常和汉人接触,因而对中国历史文化颇有心得。尤其唐太宗更成为他崇拜的对象,并且延揽大批中原汉人去加以仿效。

公元1251年,蒙哥即可汗位后,因为忽必烈对汉地情形最为熟悉,便把南方汉地交给忽必烈管理。忽必烈在金莲川设置幕府,积极网罗人材,来规划和执行重建汉地的工作,并实行宽大政治,改善了汉地纷乱不治的情况,足见其才智非同一般。

1275年,忽必烈派兵再次南下征宋。1279年,南宋王朝灭亡。至此,忽必烈不仅是大蒙古帝国可汗,而且是中国的大皇帝,更以后者为“实”,前者为“名”。

忽必烈的文治武功主要表现在:

一、对外的武力扩张。蒙古是个好战的民族,军事的扩张几乎永无止境。他们自认为代表上帝的旨意,征服和惩罚那些不服从他们的罪人,具有统治世界的野心。忽必烈少时即征战各地,建立大元帝国后更继续扩大军事规模: 降服高丽,两次东征日本,四次南征安南,五次南征缅甸与八百媳妇,对东海与南洋群岛用兵等。

其中远征日本的出师不利,也产生了著名的日本“神风”传说。日本两次将忽必烈的来使斩首,又两次使其远征失败,本想藉第三次远征维持其声望,但最终却因大臣的劝阻及征伐安南而将所有的准备放弃。此外,征战安南历时34年,结果却是损兵折将,除获一个藩属外,可说是得不偿失;对八百媳妇一隅之地也始终不曾征服。忽必烈对外的武力发展,在并非一帆风顺的情况下,逐步走向一个饱和点。

二、开国建制。蒙古大帝国的完成以及元朝一切开国规模与各项政治制度,都是在元世祖的时候,所以元世祖属于元朝开国建制时期。由于受大臣姚枢的影响,元世祖相当仰慕汉人的文物教化,其延揽了大批包括窦默、许衡、刘秉忠、王文统、张文谦的汉儒,而订定出一套中国型的政治制度。包括:

1.定年号与国号。由元世祖即位开平的元年,开始定年号为中统元年。而国号则是采纳刘忠秉的建议,名为大元。过去历代都由当初封邑之名为国号,而其以易经中“大哉干元”的文义命名,也说明了蒙受统治者接受中国的文化传统后,竟以承继唐尧虞舜之绪而自居。

2.建都邑,继续推行仿唐、宋制度建立的政治体系。公元1272年,元世祖正式以燕京为大都、开平为上都。又盖上都为夏都,大都为冬都,皇帝春夏在夏都,秋冬在冬都。所以在地理上而言,大都是控制中国大本土的政治中心,而上都则是负责控制北方蒙古本土。

蒙哥统治时期,蒙古帝国仿照唐、宋制度建立了各个政权机构,在首都设立了六部,并将中央权力分成行政、军事、监察三大部分。同时还仿照金人作法由枢密院直接主管所辖各省。忽必烈则继续推行和完善上述政治体系。

3.隆祀典。蒙古一直以来,祭祀之礼都仅仅是割牲肉奠马乳以蒙古的巫师祝致词而已。到了元世祖时期开始大隆祀典,除了完成七庙之制和一切祭祀的典礼,并还追尊皇祖考妣之尊号与庙号。

4.制定文字。蒙古人本来只有语言而无文字,之后逐渐使用畏吾儿的拼音字。后来元世祖尊吐蕃僧八思巴为国师,运用吐蕃文字另造蒙古新字一千余,又由于受了汉人影响,格式采用直书。

5.确定国教。蒙古在长期争战之中受了宗教影响,深刻感到要完成政治统一必须尊重宗教。所以元世祖统一中国后,对宗教采取放任的态度,而众多教派中以佛教的喇嘛教最受崇敬。忽必烈本人对于佛道尊崇有加。在他的提倡下,全国佛寺达到4.2万座。

6.制定历法。元世祖一统天下便改修历法,于至元十七年颁行“授时历”,为唐宋以来最完善正确的历法。之后又经多次修订,到郭守敬修正完毕,八十几年间不曾出错,可谓元朝一大事。

7.制定行钞法。社会上流行的铜钱经宋辽金至元已非常混乱,不如银丝的简单,所以以丝银为本(纸钞成为丝银替代物),较易维持币值。而元世祖本意想大力奠定纸币政策,但因百姓习惯使然而逐渐作罢。

8.水利交通。元世祖时水利交通的重要建设有二项:一为开运河,包括会通河以及通惠河的开辟,使南北运河全面开通,而江淮漕运可直达燕京;这加强了南北方的交流;一为通海运,使海运于元朝正式成为国家的漕运航路。

9.完成站赤(驿站)制度。元朝赖以统治其庞大区域,保持全国政治军事、经济与交通联系的就是"站赤制度"。蒙古人所谓的站赤制度就是驿站,在中国由来已久,但到了元朝将其加以扩充,在元世祖时终告完成。据记载,全国站赤共有1400处,这个数字还不包括边远地区和四大汗国间的驿站。

和驿站相铺而行,专用以传递紧急文书的机构叫急递铺。每十里或十五里、二十五里设一铺,每铺置铺丁五人。铺丁一昼夜行四百里,用徒步奔驰,辗转传递军政机要文书。

元代的驿传制度对当时的波斯、俄罗斯、埃及和中亚、西亚诸国都产生了影响,在俄罗斯竟沿用了数百年之久

10.建立农社制度。元世祖即位,因其习知汉人的风土人情,乃提倡农业,定立“农社制度”。其制度相当周详,为一种国家监督下的农民社团组织,目地为振兴农田水利,亦兼有政治性的组训作用,以与其军政制度相配合。

三、平定叛乱,加强对边疆的管理。海都是窝阔台汗的孙子,对大汗位落入拖雷系一直心怀不满。阿里不哥失败后,他占领窝阔台汗国领地,于1268年(至元五年)发动叛乱。被击败后,他又和察合台汗的孙子笃哇勾结在一起,骚扰火州(吐鲁番高昌故城)。1287年,海都又煽动东部诸王后裔乃颜、势都儿、哈丹等人发动叛乱。元世祖闻讯后,亲率两路大军前往镇压,消灭了叛乱势力。

元世祖在平定东北诸王叛乱后,设置了辽阳行省,并在叛王封地内置万户府,用以削弱藩王的权力。这时海都在西北仍不断骚扰,1289年七月,世祖已经74岁,仍决定率兵亲征。海都闻讯远逃。世祖去世时,海都已被逐出阿尔泰山之北。 1302年,海都败死。1306年,海都子察八儿投降,西北诸王的叛乱,至此全被平定。

忽必烈统治时期,还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元朝政府在西藏设立乌斯、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有都元帅、宣抚、安抚、招讨等使。乌斯即前藏,藏即后藏,纳里速·古鲁·孙即阿里三部。当时把前后藏分为十三个万户,万户长以上的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命。此外,还在西藏设置驿站,调查户口,征收赋税,屯戍军队。总之,从元朝开始,西藏地区已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元朝还在云南设置了行省。行省之下,还设置了路、府、州、县。又设置若干军民总管府。此后,云南和内地的联系更加密切。此外,元朝政府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权力机构,即澎湖巡检司。

元朝的大统一和采取的管理措施,促进了边疆各族和中原地区经济、文化联系的发展;各民族联系的加强,又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国家。由于当时大量汉族被签发到边地去开垦,边疆各族也大量迁入内地定居,宋、辽、西夏、金时期各少数民族偏守一隅的情况逐渐有了变化,相互间开始加强了沟通和联系。

此外,忽必烈还尊孔重道,任用贤才,兴办学校;劝课农桑、安恤流民。他还“复租税,均赋役;明刑典,理狱滞”。

忽必烈统治时期的经济繁荣

忽必烈统治时期采取的上述措施,有利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在农业方面,由于贯彻了重视农桑的政策,各地的农业生产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和发展。农业发展的表现,首先是水利灌溉业的发达。元初,内设都水监,外设各处河渠司,以兴举水利,修理河堤。宋、金时的水利工程,在元朝都逐步得到了恢复。王祯《农书》中介绍用于灌溉的水车就有七种,其中高转筒车可引水到二百余尺的高地。

其次,粮食产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元世祖时期,陕西关中地区的小麦"盛于天下",关、陇、陕、洛出现了"年谷丰衍,民庶康乐"的景象。长江以南地区产量更高,仅江浙一省的岁粮总数就占了全国岁粮总数的三分之一强。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生产也有很大的发展,当时北至怯绿连河(克鲁伦河)、乞里吉思、谦谦州(均在今叶尼塞河上游一带),南至罗罗斯(四川南部)、乌蒙(云南昭通),均有屯田

此外,由于南方农业的发展,南道棉的产区扩大得较快。与此同时,棉花在北方陕甘一带也普遍种植。当时大半个中国,已遍植棉花。

在商业方面,也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元朝的大都被称为“汗八里”,当时不仅是大汗的京城,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经济中心之一。从东欧、中亚,从非洲海岸,从日本、朝鲜,从南洋各地,都有商队、使团来到大都。在国内,西藏的喇嘛们每次往返均要运输许多货物,是宗教团体而兼有商队的性质;从东南沿海直航天津的海船也带来闽、广、江、浙的丝绸、瓷器和南洋的香料。大都城内流通的商品有粮食、茶、盐、酒、绸缎、珠宝等,也有单项商品集中经营的市场,如米市、铁市、皮毛市、马牛市、驼骆市、珠子市等。商业行会的组织中,有“行老”负责业务上的内外事务。

而北方的重要城市,沿着陆路交通干线,有涿州、真定、大同、太原、平阳、奉元(西安)、开封、济南等;再向北则有上都、和林、镇海等城市,集中着大批汉族和西域商人。此外肇州(黑龙江肇源西南)也是东北重要城市。在西南方面则有成都、昆明、大理等城市,使西南少数民族的经济生活也都纳入了全国的商业网。再西一直通至西藏日喀则萨迦寺一带,并和尼泊尔取得贸易联系。

沿着运河和长江,一些旧有的商业城市更蓬勃发展起来,如杭州、平江、镇江、集庆(南京)、扬州等城市是比较著名的。

此外,沿海城市有广州、泉州、福州、温州、庆元(宁波)、澉浦、上海等,其中除福州外,都是设有市舶司和提举司的对外开放的贸易港口。如泉州已成为对外贸易的第一大港,出口商品有瓷器、丝绸等,进口商品有丁香、豆蔻、胡椒、钻石、珠宝等。元人汪大渊的《岛夷志略》曾提到与泉州有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近百个。

1270年(至元七年),国内商税“以银四万五千锭为额,有溢额者别作增余”,至1289年(至元二十六年),商税已增至“腹里为二十万锭,江南为二十五万锭”,共计四十五万锭。不到二十年,增长了十倍。商税的增长反映出当时商业的繁荣。

可以说,在忽必烈统治期间,元王朝实现了空前的统一,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家非常强盛。元朝的繁荣富庶我们同样可以从马可·波罗的游记中窥见一二。

忽必烈做了二十年大汗,后统治中国十五年,在位共三十五年。至元三十一年去世,享年八十岁,死后庙号世祖。

对忽必烈的评价

从上述忽必烈的文治武功而言,可以说,忽必烈是蒙古继成吉思汗后一位最伟大的帝王,尤以其统治期间(1260--1294)为蒙古的鼎盛时期,对蒙古帝国而言是一个划时代的时间。从此,蒙古人控制东亚到西亚的局面,一直到十四世纪中叶才结束。而其领土则包括亚洲及欧洲东部,疆域之广,前古未有。

《元史》对忽必烈的评价为:“其度量宏广,知人善任使,信用儒术,用能以夏变夷,立经陈纪,所以为一代之制者,规模宏远矣。”

对于这位伟大的皇帝忽必烈,身为外国人的马可·波罗又是如何评价的呢?在他的游记中,他写道:“忽必烈大汗为诸君主之大君主或皇帝”,是“人类远祖亚当(Adam)以来迄于今日世上从未见广有人民、土地、财货之强大君主”,并且认为“彼实有权被此名”。而在另一部外国人所著的《蒙古源流》中,对忽必烈的评价是“治理大国之众,平定四方之邦,四隅无苦,八方无挠,致天下井然,俾众庶均安康矣。”

而波斯史家瓦撒夫(Wassaf)说:“自我国(波斯)境达于蒙古帝国之中心,有福皇帝公道可汗驻在此处。路程相距虽有一年之远,其丰功伟业传之于外,致达吾人所居之地,其制度法律,其智慧深沈锐敏,其判断贤明,其治绩之可惊羡,据可信的证人,如著名商贾、博学旅人之言,皆优出迄今所见的伟人之上。”

可见,马可·波罗的游记和中国史家对忽必烈的评价可以相互验证,忽必烈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大汗和皇帝。

那么,忽必烈大汗是不是真的“实有权而被此名呢?”我们认为,马可·波罗的评价是不无道理的。当时的元王朝实现了空前的统一,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家非常强盛。更为重要的是,元帝国还是一个开放的国家,对于来华的外国人持欢迎的态度,甚至还给予一定的优待。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受到忽必烈大汗的喜欢和器重,自称多次被派遣出使各地。这一方面使他对大汗产生崇敬和爱戴之情,另一方面也使他有机会亲眼目睹帝国疆域之广大和社会之繁荣。在与他游历所经的欧洲、西亚等各国的对比之下,产生忽必烈大汗为“今日世上从未见广有人民、土地、财货之强大君主”的想法。

再从马可·波罗所居住和认识的西方世界来看:意大利各城市分立,且常有纠纷。马可·波罗回到故乡威尼斯时,在一次与热那亚城市海战时竟战败被俘。他的《游记》是在狱中口述,为另一囚犯所记的。罗马教皇名义上是西欧共主,实际上毫无威信,欧洲各国纷争不已,与大一统的元帝国有天壤之别。因此马可·波罗赞扬忽必烈大汗的话一点也不为过。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