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紫阳,原名赵修业,生于1919年8月17日,河南滑县人。1932年3月入中国共青团、1938年2月入共产党。赵紫阳从20多岁投身共产党开始,从县委书记、军区政委、省委书记、至最后中央书记,除了文革中曾被撤销领导职务外,可谓是一路顺风。
但是,赵紫阳投身共产党的代价不小。赵紫阳出生在富庶之农家,其父亲在一九四七年“土改”运动中被斗死。据称,在其父亲遇难时,赵紫阳身为地委书记,在自己家乡正推行严厉残忍的土改政策,还表白:“地主出身的干部必须站到农民一方面来,首先是在思想上和家庭断绝关系,主动说服家庭,认真执行土改。这是一个严重的考验,不仅是打通思想,如果干部与群众对立,党的原则是要群众不要干部,否则防空洞就无法清除,地主阶级就消灭不了。阻碍群众运动的要开除党籍,甚至要判罪。如果部队干部带部队回村镇压农民运动时,农民可以向其开火。这个冲突的性质就是阶级战争。”
父亲给儿子取名赵修业,象是个信佛之善意。而赵紫阳自愿或者被迫改名,其意在于摆脱父辈和中国传统,全心全意地为“共产”献出自己人性中的一切:其名字、父亲的生命和财产、和自己的灵魂。赵紫阳积极参与并领导“村村见血、杀人如麻”的所谓土改,是共产党有名的宣传笔杆子;其一帆顺风的官路历程和对其父亲和家庭的态度,就是赵紫阳信奉共产党、忠实实行共产党政策路线的写照,是共产党性征服其人性的真实历史。
赵紫阳被共产党欺骗和征服的历史其实也是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缩影。
然而,在这一党性泯灭人性的过程中,不知是何时起,也许是赵紫阳从父亲的血泊中、在千百万被杀的父老乡亲的冤魂的呼唤下、在自己遭受文革冲击、看到“共产”给中华带来的遍地饿蜉的残酷现实面前,这个原名赵修业、农民的儿子看清了共产党的真面目,他的人性渐渐复苏:
从70年代中后期起,赵紫阳在任四川省委书记时,冒着个人政治风险,顶逆中央政策规定,在农村首先实行经济改革,容许四川农民摆脱“社会主义”,实行部分自由经济、使得四川粮食产量迅速增加,得到了“要吃粮,找紫阳”的美誉。
80年代起赵紫阳出任副总理等中央要职后,他主张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锿(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史达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