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7月下旬,中共总书记胡锦涛视察上海。在崇明岛的农家小院,胡握着经营旅游客栈的老农的手,说:“等到崇明岛跨海隧道修好后,你的生意会更红火的。”老农激动地感谢中央领导、感谢总书记。胡说,不要谢我,要谢就谢你们上海的领导。在一旁陪同视察的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乐得喜上眉梢。
崇明岛海底隧道工程曾是本次宏观经济调控中上海市涉及到的主要项目之一。随着调控的深入,一度传言该工程立项将就此搁浅。胡的一番话,等于间接宣告了上海乃至全国的宏观经济调控过程基本告以段落。
真是这样吗?人们不仅回忆起:几个月前,胡锦涛在海南博鳌论坛做主旨演讲中关于宏观经济调控语气的坚决,温家宝在处理江苏铁本钢铁事件中态度的果断。
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无论是坊间,还是境外众多媒体,都在绘声绘色地描述胡温与上海帮的内斗。如,新加波《海峡时报》就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帮干将陈良宇在近期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公开向温家宝发难,要他为宏观经济调控负政治责任。看了新华社的这则胡视察上海报道,以及稍后中央电视台新闻栏目中图文并茂地播出,人们的认识不禁又陷入了模糊:胡温与上海帮这般亲热,他们之间真的会有内斗吗?该不是坊间和境外一些媒体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吧?该不是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吧?
二、胡温与上海帮确实在内斗
坊间和境外一些媒体的报道,难道真的毫无根据吗?让我们看看自2002年16大和2003年人大换届,胡温走上中国政治最高舞台后,发生在中国的几个事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事件均来自于官方的公开资料,并非笔者的主观臆断。
1、 2002年秋冬之际,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在黄金时间播出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一开始,依照惯例一天一集播出。后来一天两集播出。正当观众高呼过瘾时,又变成了一天三集播出。弄得人目不暇接。四、五十集的电视片还没回过神来就播完了。这种播法在中央电视台很不寻常。还在该片热播时,各种评论文章、辩论文章充斥于报刊,不少省市电视台纷纷行动,声称中央台一播完就进行重播。可似乎一夜之间便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了下文。好象曾引起巨大轰动的《走向共和》一片在中国大陆从来没有播出过一样。
2、 2003年4月,以卫生部长、北京市长被撤职为标志,中国大陆开始了全面抗击非典的时期。起初国人从报纸、电视新闻中看到的只有胡锦涛、温家宝的讲话、视察以及相关的文字和图片,其他的党国要人一概没有。其实只有胡露面也就算了,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嘛,问题是偏偏还有温忙前跑后的身影。有人会说这有什么不正常的,一个代表党,一个代表政府嘛。事实是,中共从来都是按常委的排名,等级森严,这样一个全国性的行动,老三温家宝频频上镜,老二吴邦国找不到人影,这很不正常。直到一个多星期后,包括吴邦国在内的其他常委们才接二连三地慢慢露头。值得注意的是,排名第五的曾庆红4月24日在中央党校视察抗击非典的活动(注意:是“视察抗击非典的活动”),直到4月27日晚间才报道。这种滞后三天报道高层在首都公开活动的做法以往几乎没有先例。
3、 2003年6月,抗非行动渐行渐远时,《中国青年报》率先刊登该报记者撰写的《可怕的无知愚昧的盲从》一文,记述华北第一例非典输入性患者徐莉的染病、治病经过,并用较大篇幅拷问和鞭打中共的体制性缺陷。文章入木三分、催人泪下、令人沉思。次日部分主流媒体立即转载,大有反思教训、秋后算帐之势,使不少有心的读者神情为之一振。可接下来再也没有了第二篇、第三篇问世。调起了人们的胃口后,又一次没有了下文。
4、 2003年5月初,非典沸沸扬扬之时,上海滩首富、地产大亨周正毅夫妇在沪、港两地同时被拘。在当下中国大陆,房地产业是官商勾结最紧密的行业,也是百姓最怨声载道的行业。一时间,上海滩的官员们行色匆匆,心事重重。可就在人们纷纷感叹中国政坛将好戏连台,纷纷预测胡温与上海帮的内斗已全面开场之时,事情又一次嘎然而止,没有了下文。直到一年后的2004年6月,周正毅案以周获刑区区三年而草草收场。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为拆迁户代理打官司状告周正毅的上海律师郑恩宠也被离奇地判处了同样不多不少正好三年的徒刑。
5、就在周正毅案审理终结,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时,一场审计风暴席卷九州大地。2004年7月,明显效忠于温家宝的中国审计署署长李金华,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上,抖出国家电力公司、北京奥组委、佛山76亿骗贷等一个个惊天大案。一时间,部分人大常委拍案,全国舆论哗然。接下来,带有舆论导向性质的《人民网》刊登了福建连江县委书记黄金高的来信。黄在信中诉说自己为调查腐败,六年间天天防弹衣,时时怕暗算,痛斥江主政13年来中共官场里形成的“潜规则”;接下来,商务部发言人向媒体公布了中共外逃贪官、外逃资金的情况。人数之多、数额之大又一次令人咋舌。直到目前,审计风暴仍没有平息,并有愈刮愈烈之势。不过,通过以上事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规律,那就是这次审计风暴无论怎么刮,最终的结局还是:对官员来说,又一场虚惊;对百姓来说,又没有下文。
虽说以上事例每一次都一场虚惊,没了下文,但并不能说明有人在故意释放风险,缓和矛盾,调控局势。这些只能看作是一次次量的积累。它也并不象是胡温与上海帮在演双簧,扰人视听。这种招招打七寸、下狠手的玩法,有把自己玩掉进去的可能,有把相对稳定的局势玩乱,把百姓的认识玩乱,把部属的心态玩乱的可能。可是如果说不是在演戏,为什么每次都是虎头蛇尾,没有了下文呢?这只能说明双方都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但由于暂时双方的力量相对比较接近,那一方想占上风都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胡温与上海帮确实在内斗。双方看似一团和气,实则剑拔弩张。
三、内斗结果的预测:胡温胜出
胡温与上海帮的一次次内斗,雷声大、雨点小,剑刚出鞘又收回。作为战事的挑起方,胡温明显带有主动“试盘”、“试水”的性质。
如果把胡温与上海帮的每一次内斗看作是一次次人为的火灾,胡温作为放火者身在暗处,上海帮作为扑火者身在明处。放火者进退自如,扑火者疲于奔命。扑火者最怕的关键是不知道下一处起火点在何方位?因为火灾的隐患实在太多了。
从以上的事例看,大火不见、小火不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放火者步步进攻,扑火者步步退防。在一次次攻防较量中,放火者逐渐占据上风。同时放火者的身份和实力决定他们只能联手,即使有异议也得战事全面平息后再说。而扑火者成分复杂,很有可能四分五裂。
放火者依靠的基础是绝大多数民众,相对正义、相对进步的放火理论。扑火者是一群肠肥脑满的既得利益之徒,失道寡助,再加上落后的扑火理论,最终将不可避免地葬身于四面熊熊大火之中。
- 关键字搜索:
- 大火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