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台北市长马英九从政之路:国民党耀眼的明星(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

 2005-03-10 18:14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马英九与王金平的对垒,是场惨烈的竞逐,不论谁胜出,面对沉疴难起的国民党,二人都必须肩负该党再造重任

  在台湾政坛素以“温、良、恭、俭、让”著称的台北市长马英九,突然于过年期间宣布径行参选国民党党主席。马的动作着实让国民党内部议论纷纷,不敢相信这是过去给人温文儒雅印象的马英九“应做之事”。同时怀疑马的“当仁不让”,是否得到连战支持,抑或是得到国民党员的支持,使他自信满满毫无顾忌?

  马英九为何参选党主席

  马英九宣布参选引发议论,主要与马从政性格有关。马以31岁之龄参与机要,从事公职 25年,一直是当局给他官做,自己从不强求,如果长官关爱眼神没有投向他,马也从不主动争取。具体事例如马辞官回校园,国民党为光复台北市击败陈水扁,不惜派员与马沟通、劝进,恳求他出马,结果遭到马的拒绝,直到马的长官出面说,“难道要全党同志跪求你,你才要下海参选吗?”由于“跪求”效果,马勉为其难地接受参选。接着马还提出一个条件说,基于辞官回校园不参政的考虑,他要求国民党为他“诚信”原则解套,导致单纯的参选之举连忙二三个月才解决。若非台北市长一役马获胜选,马的政治生涯很有可能就此终结。





当年宣布参选“台北市长”,马英九自我期许:行政经验“小马识途”,做事精神“一马当先”,选举结果“马到成功”。图/钟永和

  从这则真实事例不难发现,马对官位的汲求显然是被动的,不会主动争取。再者如马位居国民党副秘书长,内阁改组降格以求地出任研考会主委;再由研考会主委降调陆委会副主委,由正转副,与副秘书长层级相比更是连降三级,换了别人已经是干不下去,马居然能够忍受降调屈辱甘之如饴地接受长官派任,看得出马不是热衷权势之人。

  也正因马的从政性格是接受、不拒绝,所以当马主动出击表态参选国民党党主席之位时,震撼了国民党。目前国民党内部臆测马参选意图有四:

  一、拥马派人士认为,马基于使命感有意藉参选改造国民党,以延续国民党命脉。何况国民党自失去执政优势沦为在野党之后,国民党有求于马英九,远超过马英九有求于国民党,在时异势转情势下,马英九为反哺国民党的栽培,径行宣布参选的用意除使命感外想不出其他理由。

  二、拥连派人士认为,在连战未宣布未来动向时,马依据党章规定参选,表面上是每位党员的权利,实质上却是形同逼宫,要连战表态。诚然马宣布参选前曾与连有所沟通,但不表示连同意或支持马参选,毕竟连还要顾及在野党派整合情绪及国民党大佬的意见,连希望留下整合资产供下一任党主席运作。然而在马宣布参选后,打乱连先前规划,此举令连对马的参选动作表示不解。

  三、反马派人士认为,在连战去留问题未浮出台面之前,马提前宣布参选,无疑是在抢占制高点,兼以马透露与连战之间对于参选有过沟通,暗示连不反对马的参选,无形中造成外界印象是连为马背书,使其对手于猝不及防的状况下,无从查证连、马之间的关系,以此逼令对手放弃与马竞逐。换句话说,马提前宣布参选的高招,必经高人指点,目的是逼退马的对手王金平。因为马清楚地知道,通过党员直选党主席,马比王占尽优势,此因国民党党员结构,外来与本土人口各居一半;而外来一向是动员投票率高于本土,在双方互比动员情势下,马既有连战的默许,又有动员优势,自然会击退对手,成为在野党派的共主。

  四、元老派人士认为,正当连战在整合在野党派歧见之际,马的做法似乎不厚道。此因以连战的宽容胸襟可以有效整合在野党派以制衡民进党与陈水扁。再者连宋之间的既有协商,连属意由宋楚瑜出任副主席兼秘书长,待连退休将党机器由宋接掌。这是连战的现在进行式,孰料因马宣布参选及宋要选择走自己的路,使连的规划无形中遭到破局。故而元老派人士之所以发起挽留连战行动,乃是希望连能为泛蓝整合留下历史定位。至于宋、马之间关系,元老派人士则认为,二人瑜亮情结甚深、同构型过高,若马选上国民党党主席,泛蓝不要说合并,可能连合作都有问题,彼此交往绝不会如同连战时代那么密切;是以马英九未来要“光复”国民党执政优势,将有实质的困难。

  对手王金平不可小觑

  综合分析国民党内部的议论,马英九参选阻力显然是连战身边幕僚与党务主管,及王金平对马的观感。纵然连战已经表明不续任的意愿,但以连在党内影响力而言,不容马轻忽。如果马有连支持旋即取得参选的正当性,自可堵对手的悠悠之口;反之,连反对马参选,马能否知难而退,顿成问题。如同马参选1998年台北市长一役,陷于“诚信”困局一般,除非长官出面解套,否则以马性格而言,“退选”连马都不会原谅自己,遑论接大位!

  其次,目前是马惟一对手的王金平拥有实力相当可观,可以说是本土派的龙头老大。王的从政性格与马英九不同,王出身地方型政治人物,于政坛广结善缘很少树敌,他的特色是常为朋友所累,但仍为朋友排除问题。王在党内人缘之好,与马呈现强烈对比。马具有“不沾锅”的洁癖,而王深具“老油条”性格。马两度当选台北市长,都不释出人事权力给国民党高层人士,或指派高层人士亲信进驻市府成为马团队与高层沟通桥梁。相对于王金平却不如此,他会适时释出资源给予落难朋友。也许是两人性格的差异,注定马、王的对垒,是场惨烈的竞逐,不论谁胜出,面对沉疴难起的国民党,马、王都必须肩负该党再造重任。

  有人说马、王都是谦谦君子,对职位都很少主动出击,惟独这次党主席之争二人却一反常态地主动跳出来争取,其意为何?确切地说,均与2008年“总统” 大位之争有关。此因王、马二人均面临仕途发展瓶颈,马于2006年台北市长任满,在民进党执政状况下,马将丧失政治舞台。而王金平于2008年“立法院长”任满,长达三十年的民代生涯也将画上休止符,因此为登上更宽广的舞台,王必须更上层楼。在此情势下,王、马的当仁不让,各自都有不同的盘算。再者 2008年“总统”大选转瞬即到,谁控制党机器,即有“提名”主导权,为登舞台与掌握主导权,纵然国民党被形容是“破落户”,但争谁当家也决定王、马之间的政治命运。是以王、马之争既是国民党的宿途,也回避不了同门兄弟阋墙之斗,争一时也要争千秋,乃是人尽皆知的事实。尤其是连战表达退休意愿后,王、马相争将不会落幕,直到2008年止,待大位确定双方才有弭兵的可能。这也难怪连战一再暗示,希望王、马相争不要引发决裂危机,要争就要争得不难看。连战的语重心长王、马能否听进去,外界不得而知,但二人既粉墨登场,当深思“大宅门”(连战)当家时的身不由己。

  王马相争马占优

  王、马相争既成定局,就民调数字显示,马英九赢面似略胜一筹。马之所以较王略占优势,主要有下列几项指标:

  一、马英九表示若担任党主席,他希望从法律角度解决党产问题。由于国民党党产过于庞大,许多党产来自于“国家”,故而每逢“选举”,对手均会以此作文章,抨击国民党是“黑金”政权,令国民党百口莫辩。为解决国民党的包袱,马英九已在构思处理相关的党产问题,希望一劳永逸地摆脱党产束缚。马的构思比较于王金平,王在“立法院”曾多次阻挡“党产条例”的付委,因为王认定党产是则历史问题,不能一刀切;至少要“七三开”,不能因对手的抹黑,国民党就把党产视为包袱,要解决问题可以,民进党政府不能用追溯既往抄家灭族的方式,逼迫国民党还产于民。

  二、在两岸政策上,马英九认为两岸关系不是零和游戏,也不是国共问题。双方应透过民间互动交流,经贸往来,循序渐进地发展,当两岸差距拉近,歧见自然减少,彼此就能逐渐建立共识,以此化解纷争。而王金平则认为统一、独立、加入美国第51 州都是台湾人民的选项,惟有人民才能主导两岸未来发展。比较马、王观点,马出身行政官僚系统,王是民意代表,因从政路途不同,双方思维及论点当然有极大的差异,也不能等同模拟。

  三、在“国防外交”取向上,马英九是第一位对南海、东海开发问题提出远景的学者,表面上南海与东海争端是法律解释问题,然而南海与东海交汇处在台湾,马认为这两大海域均与台海周边环境息息相关,故而台湾应构思其所处的战略位置,以此确定台湾于区域安全所扮演的角色。马喜以战略角度看台湾,如马论及“美中台三边关系”发展时强调,美中改善关系并不必然对台湾一定产生负面影响,关键在于台湾如何运用本身实力,强化美中关系互动,进而使美中都能认同台湾于区域间扮演的角色。相对的王金平在“国防外交”问题上很少表达个人看法,似为美中不足之处。

  四、在青年政策取向上,马英九喜欢阅读青少年读物,也常与青少年聚会,希望政治人物多关怀青少年的学习,这可能与马英九求学历程有关。而老于世故的王金平,经常周旋于不同政治团体之间,很少与青少年朋友之间来往,所以青少年对马英九认同度高绝非偶然。

  在比较过王、马之间优劣后,未来不论是谁胜出,他们的问题显然还有外部环境有待克服。所谓外部即是泛蓝整合能否成功,将决定未来蓝、绿政治版图的分合,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将考验二人的政治智慧,对马英九而言,问题恐不下于与王金平对垒,值得马英九注意。




马英九全家照。后排左起分别为父亲马鹤凌、母亲秦厚修、妻子周美青,前排为两个女儿




三岁时的全家福,右二为马英九二叔马延龄。马英九(左二)坐在爸爸腿上,手搂着妈妈的肩




马英九在台湾政大专任教职的一年

在政治长跑途上,马英九始终是国民党内最耀眼的政治明星。摊开马英九求学与从政资历不难发现,他的成就几乎离不开国民党的光环,是典型的党务世家子弟

  国民党刻意培植的学生领袖

  马英九于1950年7月13日出生于香港,一年后随父亲马鹤凌、母亲秦厚修转进台湾,由于有这段特殊经历,所以马英九在竞选台北市长时曾戏称自己是 “台湾生产、香港制造”的“新台湾人”。而他的对手陈水扁毫不留情地抨击他是“香港脚,要走香港路”,讽劝他选“香港特首”,一切都与马英九于动乱年代出生香港有关。

  马家来台后,暂居于老台北的万华区,系当时本地人居住稠密的区域之一,马就在此度过他的童年。在上小学时马就读女师附小,为教学相当严谨的学校,毕业后以第一志愿考上大安初中,而大安初中亦是重点学校;与马当时在大安初中就读的尚有蒋经国之子蒋孝勇等世家子弟。迨初中毕业,马又以第一志愿考上建国高中。这所高中是全台湾升学率最高的重点学校,只要进入建中等同拿到一张大学文凭。

  果不其然,马英九以第一志愿考上台湾大学法律系。于台大就读时,马即崭露头角,先是担任大专军训集训班宣誓代表,接受时任“国防部长”蒋经国的“授枪”,是马英九第一次与蒋经国接触,令蒋印象深刻。此因蒋在担任“国防部长”、“行政院副部长”、“行政院长”期间,每年都会赴台中成功岭大专军训集训班举行授枪仪式,蒋很注意宣誓代表的仪容,并记下他们的名字,甚至在事隔多年后指示部属探询宣誓代表的课业及出路。显示马英九日后能在蒋经国身边工作,“宣誓仪式”必然是马晋升的催化剂。

  军训集训结束后,马英九回到台大校园,旋即担任学生代联会秘书长,暗示马即将成为国民党培植的学生领袖之一。1971年1月马英九获台大学生党部推荐参加“亚太地区学生领袖访美活动”,以七十天时间走访美国二十多个州,参访美国著名大学,并与美国学生座谈。马英九第一次出国,以当时国民党控制校园之严,入出境管制之厉,能运用学生身分出访美国几乎是不可能之事。所以马英九等人的出访,若非经过缜密的考核,寻常学生绝无可能有此待遇。接着马出访回台,正赶上台北风起云涌的“保钓运动”,马旋即投身保钓运动发起“6·17大游行”。按照当时“戒严法”规定,国民党政府禁止学生从事校园运动,遑论是“游行示威”。因而“6·17台大学生游行”至美、日使馆抗议,如非国民党默许,有谁相信?相对于当年参与发动的学生如今除马英九位居台北市长外,其余人士在台湾政坛也都有一定的地位,说明他们早就是国民党刻意培植的学生领袖,乃是不争的事实。

  出任蒋经国侍从秘书

  1974年2月当年参与“保钓运动”游行的学生领袖都考取国民党中山学术奖学金转赴美国深造,马英九也不例外地赴纽约大学攻读法学硕士;毕业后马英九考取哈佛大学法学院专攻国际经济法与海洋法。在哈佛期间适逢美中建交、“美台断交”的协商谈判阶段,马一边读书,一边参与《波斯顿通讯》编采工作,个人持续发表许多专文。马所参与的《波斯顿通讯》长期以来均接受国民党资助,每期都会寄往台北,供台北高层参阅;兼以马出身党务世家,为国民党政策常与左派分子激辩,于是国民党视马为“‘爱国’学生”;而与之激辩者则视其为专打小报告的“职业学生”,令马英九为之困扰不已。尔后只要碰到“选举”,马的对手均会以此质问他的“双重称谓”,所幸马的对手都提不出具体事证,阻碍不了马的当选。

  1981年3月,美中建交后一年马英九取得哈佛大学法学博士的学位,此时马与周美青女士结婚四年,早先马之父马鹤凌来美主持婚礼,即意促儿子赶快修完博士学位回台参政,但马英九却志不在此反而希望于美国谋求教职。父子间的对话,透露出父对子的期许;然而身为儿子的马英九则认为时机尚未到来,因而决心在美国找工作。

  马英九出身哈佛名校,在美国求职相当容易,一方面经恩师引荐,马在马里兰大学担任博士后法学研究员;一方面也在纽约华尔街柯尔迪斯律师事务所担任实习律师以待时机。果然国民党没有遗忘他,当时国民党为强化与海外学人关系筹办“国建会”,马以海外学人身分出席“政治外交”组会议,针对外交与两岸局势发展提出“主动出击”建言,获得与会官员的重视。尤其是时任蒋经国秘书周应龙因马的发言及几篇文章,认为以马“爱国”表现应回台参政。兼以周已转任国民党文工会主任事务繁忙,不克身兼蒋的秘书之责,经与周的岳父梁孝煌相商,周找上马鹤凌要求马束装返台担任蒋经国侍从秘书。

  这则人事经时任“总统府”秘书长马纪壮认可,呈报蒋经国旋即得到同意,于是在蒋经国指示下,马英九回台担任蒋经国侍从翻译。马在蒋经国身边长达七年,这是继钱复、宋楚瑜之后第三任侍从翻译。当时蒋经国健康状况已有江河日下之趋,因而从 1981年9月马返台出任蒋经国侍从秘书兼“总统府”第一局副局长算起,马在蒋身边仅有七年,而这七年则是台湾政局迈向民主化的关键时刻。

  政途波折

  其实马任蒋经国秘书,论敬不如钱复,蒋对钱的建议虽非言听计从,但会认真考虑;论亲不如宋楚瑜,宋可直赴七海官邸,蒋视宋如家人。相对于马英九扮演角色,则是单纯的“技术官僚”,非有必要马很少提供决策建言。

  蒋经国与马英九之间的另类接触,引人好奇。尤其在1984年6月蒋突然指定马英九出任国民党副秘书长负责推动“政党外交”,引发政坛的议论。因为在国民党“排班论辈”资历中,马英九以35岁之龄跃居大位超越钱复、宋楚瑜等人,的确是极不寻常的人事调整,直到多年后,身为当事人的马英九仍不知蒋经国用意何在。

  马任国民党副秘书长期间,曾接受蒋经国征询两件大事,一是开放大陆探亲;一是解除 “戒严”。这两件大事影响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由于蒋经国宣布时机过晚,来不及制定规范细节交由相关单位执行,导致这两项开放政策产生未来路线之争,迨李登辉掌权,路线之争浮出台面,为两岸关系发展投下变量,这非马英九始料所及。

  马英九与蒋经国关系,随着蒋去世,画下不甚完美的休止符。接着李登辉登场,李、马关系则量变转为质变。此因马英九从未投靠李登辉阵营,也未参与反李斗争;兼以马英九“不沾锅”的从政性格,李登辉自始至终均无收编马英九念头,使双方关系互动变得异常微妙。

  如马英九由国民党副秘书长转任研考会主委过程中,起因于前研考会主委魏镛,因故得罪李登辉;而李为插手国民党业务,将马英九转调研考会主委;由此可以看出李、马关系的亲疏远近。

  李、马关系不仅于此,在政府当局成立陆委会,原先规划首任陆委会人选是马英九,然而李登辉却指派黄昆辉出任陆委会主委,马则调任常务副主委兼发言人。而后李登辉为筹划“宪改”指定施启扬、马英九等人负责规划,当施、马提出“委任直选制” 时,李登辉完全推翻前议,改以“公民直选”“总统”,使马英九从政人格遭到质疑。

  从两岸政策到“宪改”,马英九负责规划业务均与李登辉思维有所抵触,此时若非马英九昔日长官李焕、郝柏村、连战等人力挺,按国民党官场文化,马英九绝对干不下去。果然在马英九接任“法务部长”,因查贿问题造成地方型政治人物纷纷向李登辉反映“再查下去恐有动摇政权之虞”,使李不再容忍马英九。而马辞官归故里已是时间迟早问题。果然马英九因治安败坏、黑金横行问题发表“不知为何而战”的声明,辞卸政府公职返回政大教书。

  他能成就国民党吗

  “客居木栅指南山”的岁月,是马英九一生最悠闲的时刻。不料国民党为阻截陈水扁窜起,经多人劝进与其父马鹤凌道德劝说,李登辉基于台北市长胜选考虑不得不提名马英九出马与陈水扁对阵,台北市长选举一役马击败陈水扁入主台北。孰料两年后,陈水扁击败连战、宋楚瑜全面接掌政权;反而成为马英九的长官。故而有人戏称马、扁之争系“成就马英九、输了国民党”;盱衡未来马英九能否光复国民党政权?仍有待观察。

  从马英九与国民党关系而言,如果没有国民党,马英九绝不可能有今天的局面。反过来说如果没有马英九,国民党还有再战的实力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此因马英九从政性格承袭于老国民党文化,他不喜欢拉帮结派,好处是不沾锅不犯错,坏处是没人愿意跟他打天下;以此从政性格与马的秉性,似有几分相似。如马在仕途上始终与财色划清界线。他处理财色问题非常小心,几乎不收“大礼”,与记者朋友相聚只要有女性在场,马不会单身独处,接受访问时必然会拿起笔记本详录双方对话以资查证。非但是马的个性如此,马英九夫人周美青亦然,朋友聚会她从不参加话题对答,除倾听朋友高论外,还会拿出书本阅读直到散会。以马氏夫妇性格与其父马鹤凌好交朋友、爱说话的个性相比,显然是他以父为戒,谨言慎行,于此马英九纵然名满天下,相交无几人乃是他从政性格的反射。他还能扶摇直上吗?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