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民众聚集场面
中日两国在围绕东海油田、新教科书、日本“入常”一系列事件在双方国内出现了激烈反应。近日中国出现的民间反日游行、冲击日资商场,甚止在一些地区出现了暴力场面等,使中日两国关系出现戏剧性的表像。
中国民众对日的激烈情绪和中共对钓鱼岛等事件的“冷静”表现形成对比。外界认为,中国的大规模反日事件是中共在背后操盘,是继推出反分裂法之后的另一个举措,以转移退党潮对其政权带来的危机,和维护中国国家权利没有多大关系。
*事件为官方控制
早些时候的新历史教科书事件和近日签名“反对日本进入联合国安理会”运动,转而演变为反日游行示威,均有中共官方媒体挑起,新华网、新浪网等网站都设立了反对“日本入常”签名活动,继而点起了民众的反日怒火。
当反日风潮逐渐向全国蔓延时,当局对事件开始冷处理,官方网站都从醒目位置撤下了签名连接,并暴力对待参加反日示威的民众。
分析人士称,事件起停,政府在控制;中共挑起民众的爱国情绪,却不想让这种情绪在清明、六四前后演变反中共示威。
*保钓人士被殴
据明报报导,4月3日,在高涨的反日气氛中,浙江台州市的十几名保钓人士举行反对“日本入常”签名活动时,遭到当地维持治安的城管人员粗暴阻止,随后被多名身分不明的人攻击,多名保钓人士受伤。
期间,在场城管人员并未阻止暴行,反在施暴者离去后没收了保钓人士举办签名活动的物品。
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共一直态度暧昧,间接默认了日本在该岛的占领活动。台湾、香港和海外均有华人组成的保钓会,并公开活动。而大陆仅有的一些保钓人士成为当局眼中的“异议份子”。
*高调接待日财团
在抵制日货的民间声浪中,4月3日,中国政府隆重接待了由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率领的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访华团,该团包括三菱重工、三菱银行、日本航空、全日空运输、三井物产、日立制作等大型企业60多名代表。其中,三菱重工为日本新教科书的主要资助者。
政府行为与民间行为出现鲜明反差。
*日方反应趋强
与中国反日浪潮同时,日本国内也出现了民众要求“与中国断交”的大规模示威。
3月23日,日本外相在参议院表示,将向中国提出要求改善历史教育的要求。“读卖新闻”社论指中共以爱国教育产生反日民族主义为题,批判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4月4日,日本政府正式向中国通告,如果中方不停止在东海开发油气田以及提供相关资讯,日本将采取包括进行试验开采在内的对抗性措施。
4月5日,日本驻中国大使会见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宗淮时,针对中国民间近来举行反日游行、砸毁日本超市等事件,要求中国保障在大陆日本民众与企业的安全。
迹象显示,日本政府态度趋强硬,已改变一直坚持的与中国对话的路线,而转为抗衡。
*中日相恶两伤
日本是中国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长期供应中国技术与装备,同时给中国提供了长达近30年的低息或无息日元贷款,成中共重要经济支柱。
专栏作家陈劲松认为,两国经济上的贸易关系是互补的,抵制日货,将两败俱伤,日本经济受挫,中国亦将受较大损失。
*疑中共为转移视线
著名政论家凌锋认为,北京政权这个时候煸动反日情绪,显然是内政的需要,将视线转到由历史因素造成的反日情绪,就可以缓解它有关“退党”运动、制订反分裂法等多处困境。
中国想把日本与台湾绑在一起,以激发国人同仇敌忾心理,为反分裂法争取更多的民意支援。
目前“九评共产党”、“告别中共”、“退党”等活动造成北京非常紧张,为缓解危机,转移国内民众视线出此策应是最符合其思维逻辑的。
陈劲松则认为,所谓爱国主义,不过是唱给老百姓听的高调,中共借民族主义的情绪,实现其政权的“稳定”,将民众的“爱国”情绪诱入“爱党”歧途。
dajiyuan
- 关键字搜索:
- 中日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