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3日19时,瑞典皇家文学院宣布,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英国剧作家哈罗·品特(Harold Pinter),他将获得一千万瑞典克朗(约合110万欧元)的奖金。品特成为了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的黑马,出人意料的胜出。品特现年75岁,是一位在政治上敢言而著称的剧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生日宴会》、《背叛》、《看门人》、《回家》等。他还以参与人权运动和编写影视剧本而闻名,包括1981年的名片《法国中尉的女人》。其作品代表了西方现代派戏剧的最高成就。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公告中说,授予哈罗德·品特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他的作品揭示了日常絮谈中的危机、强行打开了了压迫的封闭房间。” 瑞典皇家学院还说,“品特让戏剧回归它的最基本元素:一个封闭的空间,不可预测的对话,人物相互之间都可能被对方击败, 虚伪土崩瓦解。”
品特的创作观点是:“现代戏剧的主要任务不是塑造人物,剧作家没有权力深入剧中人物的内心深处,妄想诱导观众通过其塑造的人物的眼睛去观察外界事物,剧作家在剧中能够给予观众的,只是他自己对某一特定场景的外观和模式、对随着剧情不断变化的事物的一种印象,以及他本人对这个奇妙的、变幻中的戏剧世界的一种神秘感觉。”
至此,今年诺贝尔奖的各个奖项全部名花有主,其评选活动以文学奖推迟揭晓,最终爆冷而尘埃落定。好不遗憾,我们又与它擦肩而过。这再一次警醒了有“诺贝尔”情结的中国人:我们何日走向诺贝尔?
诺贝尔奖以在人类精神领域的巨大影响而独领风骚,一个世纪以来,几乎全世界所有的作家、诗人、戏剧家都为之梦寐以求。这不仅因为它悠久的历史和巨额的奖金,更因为其遗嘱的根本精神“理想主义倾向”作为判断获奖作品和获奖人的最高标准,因而多年以来该项奖励已成为国际社会中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世界性巨奖。长期以来,我们对诺贝尔奖的其它奖项,似乎有自知之明,不作非分之想,唯独对诺贝尔文学奖却情有独钟,其热情有增无减。理由是我们有五千年灿烂文化,拥有地球上五分之一人口的民族,曾遭受近一个半世纪的屈辱、抗争。如果说风云变幻的时势造就英雄、伟人,那么这也是历经磨难、命运多蹇之文人的幸运,却几乎没有世界级大师及作品,真不可思议。
迄今为止,我国只有林语堂,沈从文,北岛等三人曾忝列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名单。“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用英文写作的《京华烟云》曾获提名;北岛近年也多次获提名;沈从文笔下美丽的“湘西世界”及诗化散文化的小说和田园牧歌式情调最符合诺贝尔文学奖原则。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唯一懂中文的评委马悦然在一次访谈中不无遗憾地说:“如果沈从文1988年还在世,那么那年十月的诺贝尔文学奖肯定是他的。”他承认因语言翻译障碍使得中国作家失去了一些机会,同时还委婉批评了中国人期望值过高,作家受意识形态束缚,作品识见不足,力度不够。
但是,历史毕竟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2000年十月十二日,瑞典文学院发布法籍华裔作家高行健获奖消息。对其总的评价是:“因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艺术和戏剧开辟了道路。”中国作协的反应是“中国有许多举世瞩目的优秀文学作品和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对此并不了解,看来,此举不是从文学角度评选,而是有其政治标准……”中国部分知名作家作出了积极反馈,评论界作出了一定反省,真可谓热闹一时,但大部分中国人却不知高行健何许人也。
中国作家什么时候能真正获奖,作家尤凤伟说得好:“许多人耿耿于怀中国作家拿不到诺贝尔文学奖,他们把责任归咎于评委的不公与汉语言翻译的障碍,我不敢说没有这种成分。但事实上他们都忽略了重要一点,那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则是作品须具有理想主义精神,是那种放在全人类视野下崇高真情的理想主义,而不是狭窄的伪理想主义。如果我们中国能够出现《百年孤独》、《日戈瓦医生》、《古格拉群岛》、《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这样的作品,我想同样可以获奖。”
我们扪心自问,为什么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只能作为旁观者,为什么我们一次次与诺贝尔奖无缘?不必过多地怨天尤人,还是好好反思自己吧。我们应当正视历史与现实,把握时代给予的各机种遇,高度重视人文的价值,深层次思考人类的缺陷,认真研究人类社会的苦难,积极关注人类自身的发展,只要我们作出不懈的努力,真正走向诺贝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不是遥远的梦想。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公告中说,授予哈罗德·品特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他的作品揭示了日常絮谈中的危机、强行打开了了压迫的封闭房间。” 瑞典皇家学院还说,“品特让戏剧回归它的最基本元素:一个封闭的空间,不可预测的对话,人物相互之间都可能被对方击败, 虚伪土崩瓦解。”
品特的创作观点是:“现代戏剧的主要任务不是塑造人物,剧作家没有权力深入剧中人物的内心深处,妄想诱导观众通过其塑造的人物的眼睛去观察外界事物,剧作家在剧中能够给予观众的,只是他自己对某一特定场景的外观和模式、对随着剧情不断变化的事物的一种印象,以及他本人对这个奇妙的、变幻中的戏剧世界的一种神秘感觉。”
至此,今年诺贝尔奖的各个奖项全部名花有主,其评选活动以文学奖推迟揭晓,最终爆冷而尘埃落定。好不遗憾,我们又与它擦肩而过。这再一次警醒了有“诺贝尔”情结的中国人:我们何日走向诺贝尔?
诺贝尔奖以在人类精神领域的巨大影响而独领风骚,一个世纪以来,几乎全世界所有的作家、诗人、戏剧家都为之梦寐以求。这不仅因为它悠久的历史和巨额的奖金,更因为其遗嘱的根本精神“理想主义倾向”作为判断获奖作品和获奖人的最高标准,因而多年以来该项奖励已成为国际社会中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世界性巨奖。长期以来,我们对诺贝尔奖的其它奖项,似乎有自知之明,不作非分之想,唯独对诺贝尔文学奖却情有独钟,其热情有增无减。理由是我们有五千年灿烂文化,拥有地球上五分之一人口的民族,曾遭受近一个半世纪的屈辱、抗争。如果说风云变幻的时势造就英雄、伟人,那么这也是历经磨难、命运多蹇之文人的幸运,却几乎没有世界级大师及作品,真不可思议。
迄今为止,我国只有林语堂,沈从文,北岛等三人曾忝列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名单。“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用英文写作的《京华烟云》曾获提名;北岛近年也多次获提名;沈从文笔下美丽的“湘西世界”及诗化散文化的小说和田园牧歌式情调最符合诺贝尔文学奖原则。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唯一懂中文的评委马悦然在一次访谈中不无遗憾地说:“如果沈从文1988年还在世,那么那年十月的诺贝尔文学奖肯定是他的。”他承认因语言翻译障碍使得中国作家失去了一些机会,同时还委婉批评了中国人期望值过高,作家受意识形态束缚,作品识见不足,力度不够。
但是,历史毕竟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2000年十月十二日,瑞典文学院发布法籍华裔作家高行健获奖消息。对其总的评价是:“因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艺术和戏剧开辟了道路。”中国作协的反应是“中国有许多举世瞩目的优秀文学作品和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对此并不了解,看来,此举不是从文学角度评选,而是有其政治标准……”中国部分知名作家作出了积极反馈,评论界作出了一定反省,真可谓热闹一时,但大部分中国人却不知高行健何许人也。
中国作家什么时候能真正获奖,作家尤凤伟说得好:“许多人耿耿于怀中国作家拿不到诺贝尔文学奖,他们把责任归咎于评委的不公与汉语言翻译的障碍,我不敢说没有这种成分。但事实上他们都忽略了重要一点,那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则是作品须具有理想主义精神,是那种放在全人类视野下崇高真情的理想主义,而不是狭窄的伪理想主义。如果我们中国能够出现《百年孤独》、《日戈瓦医生》、《古格拉群岛》、《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这样的作品,我想同样可以获奖。”
我们扪心自问,为什么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只能作为旁观者,为什么我们一次次与诺贝尔奖无缘?不必过多地怨天尤人,还是好好反思自己吧。我们应当正视历史与现实,把握时代给予的各机种遇,高度重视人文的价值,深层次思考人类的缺陷,认真研究人类社会的苦难,积极关注人类自身的发展,只要我们作出不懈的努力,真正走向诺贝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不是遥远的梦想。
文学杂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 关键字搜索:
- 给有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