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破产280元现金无人领
昨日上午,记者走进了营门口附近周世蓉的家。她拿出了一直保管着的280元现金和一张写有当年全厂职工收领情况的财务表,表格中97人已经按时把钱领走并签字,惟独曾志琴的签字处保持空白。
周世蓉告诉记者,她和爱人原是成都仪表厂的工人,现在都退休在家。从1994年开始,仪表厂几乎处于停产状态,职工的工资只能靠厂里变卖财产来维持。2000年10月,仪表厂破产,厂里处理了最后一批废旧产品,算下来每人可分280元。厂里把发放这笔现金的工作交给一直协助厂里管理财务的周世蓉负责。由于职工已离厂很少有联系,现金的发放让周世蓉很费了一番周折,多方联系总算找到了97位同事,但惟独曾志琴一人联系不上,曾的280元现金就这样一直由周世蓉保管着。
5年寻找“偏执之举”引争议
据周世蓉讲,曾志琴原是厂里的钳工,因为身体残疾,1989年退休回家,其后很少和厂里同事再来往,周世蓉只模糊记得曾志琴住在木综厂的一个老房子里,有个女儿在文殊院附近住。
为了将这280元现金送到曾志琴手中,周世蓉试着自己上门寻找这位老同事,可没想到这一找竟是5个年头。为了找老同事,从2000年年底开始,周世蓉就到木综厂附近逐户寻找,可由于不知道其具体住址,始终都是无功而返。后几年,老街开始大面积改造,熟悉的木楼小巷都被林立的高楼所替代,周世蓉找到曾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为了有更广的信息来源,周世蓉还和原来的同事联系打听曾志琴的消息,财务表上的同事几乎都被她找过,起初很多同事还是热心提供帮忙,但到后面就很少有人再愿意帮忙打听,“就280元钱,值得这样吗?”这样的声音也慢慢多了起来。
坚持到底只为换取心安宁
不管别人如何说,周世蓉依然认为找到曾志琴才是她必须完成的一件大事。“我觉得时间越长,这件事越来越不好办,人家还以为是我悄悄把钱用了,万一有点什么事,我才惭愧。”5年的寻找,周世蓉付出了极大的开销,光电话费就早已远远超过了280元,但值得欣慰的是,家人一直都对她相当支持。只要一有空,丈夫黄德权就会和周世蓉一起骑车去木综厂寻找曾志琴,到文殊院附近找曾的女儿。女儿也对母亲的行为表示理解,平时也帮母亲电话联系。
“老是惦记着这事,心头放不下啊!”周世蓉说,她希望亲手把钱交到老同事手上,不然睡觉都觉得不踏实。
电视寻人她再一次失望
看妻子这么辛苦,黄德权曾建议妻子将钱退给厂长,由厂长处理。但周世蓉说:“厂长都60多岁了,他更没精力。”并拉着丈夫“再找一下”。几天前,周世蓉还在电视台插播了寻人信息,希望曾的家人看到信息后和她联系,为此,信息播出后,周世蓉每天都守着电话,希望铃声响起传来老同事的消息。但她再一次失望了。
周世蓉说,这些年的寻找,家人和自己都付出了很多心血,但自己还会继续坚持下去,“只有将钱送到她手里,我心才踏实!”
“找”的是诚信
揣着该发给别人的280元钱,周世蓉“睡不踏实”。她苦苦寻找5年,已花掉了自己不止280元。“何必嘛,人家都不慌,你急啥子?”
也许,区区280元对退休职工曾志琴来说,确实没必要“着急”。然而,周世蓉认为找到曾志琴,把钱交到她手中,是自己必须完成的一件“大事”。不仅仅因为曾志琴身体有残疾,也不仅仅是怕人家“以为我悄悄把钱用了”,在我们看来,周世蓉更看重的是做人的那份诚信。因此,她不厌其烦地到曾志琴可能居住的地方去找,不惜自己出资在电视台打寻人广告。
有人说:就280元钱,值得这样做吗?我们要说,周世蓉这样做---值!想想周世蓉因此而影响过的身边人,已经够了---她用自己的言行,向身边人默默传递着做人的诚信!
周世蓉还没有找到曾志琴,但她分明已找到人生最珍贵的东西。
华西都市报
- 关键字搜索:
- 为2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