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煤气,蔬菜大米,孩子上学,看病吃药,哪一样不在涨?怎么说没怎么涨呢?”四十一岁的老张有一个孩子,正上初中二年级。这几年,随着孩子升学,老张家的生活开支也不断增加。虽然也涨了些工资,但老张还是感觉生活的负担比以前更重了。
北京“中国青年报”今天报导,中国大陆很多人与老张有着相同的感受和不解。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浪网新闻中心日前联合进行调查,在受访的七千六百二十五人中,百分之七十八点八表示,与十年前相比,收入增加了;百分之八十五点三则感觉,生活负担比十年前更重了。
但是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一九九六年到二零零五年的十年间,物价上涨幅度并不大。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涨幅远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涨幅,甚至在一九九八年、一九九九年和二零零二年中,价格还出现了负增长。
对此,北京的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说,中国有些学者依据宏观数据做出的分析与一般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有很大距离,有的时候甚至是南辕北辙。
他表示,通常来说,不是民众的感觉错了,而是由于宏观数据的计量方法出现了问题。物价的问题就是如此。
据表示,CPI统计标准是二十多年前制定的。二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经济、特别是居民的消费结构与消费产品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往食品在CPI中的权重达三分之一,目前所占比重十分微小;卫生医药用品、教育、电信等消费所占权重,与实际消费情况完全不成比例。
尤其是近几年上涨很快的住房消费,计算CPI时,“依照国际惯例”并不包括在内。
孙立平说,这就是为什么在统计数据显示物价低迷的时候,很多人却感觉生活负担加重:因为有几类大宗、而且大家都要消费的商品的价格出现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例如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等。
根据调查,中国民众花钱最多的三方面依次是住房、教育和医疗。与此同时,一般人感觉近年来上涨最快的也正是这三方面。
中央社
- 关键字搜索:
- 逾八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