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因大学种姓配额制度改革引发的抗议愈演愈烈。27日,“高种姓”阶层的医务工作者和医学院学生的抗议活动进入第三周,有两名学生甚至试图自焚抗议。
印度舆论认为,消除印度种姓制度及其根深蒂固的影响,为“低种姓”创造更多教育和就业机会无疑是途径之一,但如何推动这一目标同时确保社会公正却值得政府思索。
医院关门
在印度最大城市加尔各答,大约5000名反对种姓配额的医生、学生在市中心游行示威,引发严重的交通拥堵。加尔各答所在的西孟加拉邦,一些“高种姓”助理医生们封闭了邦立医院的门诊部,使得许多病人就医无门。
在首都新德里,数千名“高种姓”医生、教授和医学院学生举行游行,他们挥舞的旗帜上写着“拯救国家,撤销配额”。
为缩小印度各个阶层之间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鸿沟,印度政府最近提出,从2007年6月起,把“低种姓”阶层的入学配额提高27%。这意味着在州立的医学、工程学、管理学等学院内,将有49.5%的入学名额分配给“低种姓”阶层的学生。那些学生从而能以相对较低的分数入学。
但这一政策引发“高种姓”阶层学生的不满,他们认为这会影响自己的入学机会,而一些大学教授、医生则认为,此举会降低医学教育的质量和医务工作者的平均水准。
5月12日起,那些反对“配额”的医生、学生等开始发起示威游行,要求政府撤回提案。
学生自焚
27日的抗议出现激化苗头,先后有两名抗议学生试图自焚。
新德里警方说,名为里什·古普塔的抗议者烧身自焚,胸口和手臂起火。当地电视台画面显示,因为疼痛,这名医学院学生的身子缩成一团,随后他被送进一辆警车前往医院。
医生说,23岁的古普塔全身45%烧伤,目前情况严重。
另据印度报业托拉斯报道,27日晚些时候,东部地区的克塔克市又发生一起学生自焚抗议。报道说,名为苏伦德拉·莫汉蒂的医学院研究生在一所警察局前试图引火自焚,幸被警方制止。
法新社说,这两起自焚显然受到1991年类似示威事件的影响。当时,为抗议政府提高大学和政府工作岗位中的“低种姓”阶层配额的计划,一名学生领袖拉吉夫·戈斯瓦米烧身自杀。那起自杀以及随后的流血冲突最终导致当年辛格总理辞职和政府垮台,配额计划也随之流产。
求医无门
连续几周的游行导致许多病人求医无门。
53岁的苏锡亚·比比生活在加尔各答,受肾病困扰,他急于得到医生诊疗。“我已经在医院排了3天队,但看不到就诊希望”。
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25日与抗议学生举行了首次对话,他答应扩大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但是许多抗议者对此将信将疑。
“政府拿出胡萝卜对付我们,但我们不会因此终止示威,”加尔各答一名学生代表说,“他们必须给我们书面保证。”
链接:印度种姓制度与现状
印度种姓制度起源于印度教,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把人分为4个不同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婆罗门即僧侣阶层,为第一种姓,地位最高,从事文化教育和祭祀;刹帝利即武士阶层,为第二种姓,仅次于婆罗门,负责行政管理和作战;吠舍即平民,为第三种姓,经营商业贸易;首陀罗为第四种姓,地位最低,从事农业和各种体力及手工业劳动等。
除以上四大种姓外,还有一种被排除在种姓之外的人,即所谓“不可接触的贱民”。他们的社会地位最低,最受歧视。印度大约有20%的人一出生就属于“贱民”。
种姓是世袭的,不易更改。各种姓社会地位的高低、经济状况的好坏,大都同种姓有关。种姓制度把印度社会分成了若干社会集团,集团之间有高低之分,贵贱之别,有的种姓之间彼此仇视,相互诋毁。
为废除种姓歧视,1948年印度国会通过了废除种姓制度的议案。1955年通过消除种姓歧视的宪法条款,各邦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
为改变“低种姓”阶层的社会状况,印度政府在教育方面采取配额制度,给他们的子女入学提供方便,给予照顾。另外,为照顾低种姓者的就业,印度政府尽量为他们提供方便。如中央政府和各邦政府的工作人员中,为低种姓的人保留一定比例的名额。
但要彻底消除几千年来种姓制度多造成的种姓歧视则还任重道远,尤其是在广大乡村,情况还相当严重。在那里低种姓的人再有钱,地位再高,高级种姓的人还是歧视他们。不同种姓之间至今仍时有流血冲突。
- 关键字搜索:
- 医院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