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想大面积恐慌事件,有人将其视为“谣言”惑世引起。但从政府公布的情况来看,所谓“谣言”并非纯属子虚乌有,有矿难在局部发生这一基本事实是成立的,只是因为缺乏权威的资讯,从而导致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某种变形和扭曲。而普通民众对所谓“谣言”的接受与传播,也不应受到指责,因为这里所谓“谣言”的内容攸关生命,而生命权早已成为举世公认的最基本的、最首要的人权。
然而,恐慌毕竟是在失真信息的传播下,在多年来罕见的范围内发生了。因此,对恐慌发生原因的追究,便具有了重要的指标性意义。在我们看来,“谣言”之所以四起,恰恰是因为媒体和政府权威声音的缺席所致。
稍微回顾一下历史便可看出,媒体之所以诞生,其根本原因正在于公众对于外在信息的巨大需求。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每个个体或群体对于信息的掌握都是单一的、片面的,所以,他们需要专门的媒介来承担沟通和传递公共信息的职责。正是在此需求下,作为公众内部、以及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交流平台的媒体,才自然而然地产生并日益发展壮大起来。
但是,长期以来,有些地方、有些官员忽视了媒体拥有代替民众获取必要信息并传播之的职能,按照某种“惯例”,阻止某些信息的传播,媒体不能行使正常职能,甚至动辄得咎。在此背景下,一旦有什么大事发生,公众既不能从政府那里获得消息,也不能从媒体上看到,即使看到了,也只是语焉不详,或欲言又止。
正是因为对媒体此种职能的忽略,一些“谣言”或所谓的“谣言”得以轻而易举地赢得市场。传播学的研究表明,诸如“谣言”、“小道消息”、“传言”之类,往往是在权威的信息得不到通畅的表达途径时才得以大行其道的;而防止之道则在于公开。
媒体应以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百折不挠的毅力,向公众尽可能地提供了最全面的资讯。事实会证明,公开不仅没有使天下大乱,反使所谓“谣言”得以迅速平息。
人们期待着有关方面进一步总结和完善危机应对和处理机制,进一步认识和明确媒体的职能与功用,成为中国今后类似事件处理的一个转折点和范例。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矿难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