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每个人都有甜酸苦辣,再大波折,再回首仍是平淡。最近多伦多一宗美加双料博士不幸自杀案,吹动了华人社会的心愁。
上周六,美加双料博士、湖北省1979年高考理科状元蒋国兵在多伦多跳桥自杀身亡,引发了华人社会极大反响,各方讨论著移民生存的问题,甚至于华人团体举办的“安省新移民专业就业论坛”,也高调议论此案,安省移民厅长科尔(Mike Colle)亦表示要与华社组织磋商,合作设立一项紧急援助计划,协助新移民和新移民家庭解困度难关。
但无论社会后续援助如何努力,都已无法挽回一个宝贵的生命及一个幸福的家庭。很多曾经境遇相同的博士,他们没有选择逃避,而是踏实去走每一步,即使是失去以往的尊贵,流著泪也要生存下去,而且生存得更好。
说在加拿大不能生存,简直是笑话
金平,曾在中国取得化学工程硕士,然后转澳洲攻读博士学位,最后落脚多伦多,与许许多多新移民一样,适应生存环境,放弃了原有专业,改行做生意,创办自己的新康家俱店,6年多来生意也颇具规模。他最经典之语就是“生存是最首要的,也很简单。”
虽然以往专攻化工专业,但金平讲话哲理味十足。对于生存他归纳:从人的动物性而言,生存就是活著,没有什么其他的;从社会责任感来讲,生存就要接受各种挑战;从作为人上人的角度讲,就是天生我才必有用。
金平认为生存是否幸福取决于心态,而恰恰是这方面中国传统教育、文化都有问题,“我们无论家庭或是大学教育,都忽视一个自我培养的观念,缺乏自我控制,自杀就是缺乏责任心,没有乐观向上的精神。”
从一个专业人士,转投另一人生的轨迹,是否有心理落差?金平说得很痛快,“只要能生存下来,做什么都可以。在加拿大说不能生存,那简直是笑话。专业仅仅是人生中很小一部分,有没有能耐,看你是不是做人做事合乎北美的环境,也取决于你个人对生活的理解,我从澳洲过来就没有任何心理落差,因为我知道要面对什么。”
金平就是从简单活著之中发展起来的,他刚来多伦多时,为了生存什么念头都想过,从开餐馆、办食品公司、贸易等等,不过最早做起的却是做酒酿,因为当时市场没有新鲜酒酿,至今他对他的创意还十分得意。
大浪淘沙 吃苦是人生的资产
王强是大陆移民圈较早投入本地旅游业的商人,与蒋国兵有相似之处,王强是中国的“神童”,是当年中国最出类拔萃的大学生,18岁大学毕业,21岁取得硕士学位,以后转美国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他的经验是,无论你有多高学历,以往做过多高位的老总,来到加拿大就是从零开始。“以前再多少伟大都应该忘记。”
#p# 他称,一点不可伶自杀者,而且这是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人生总有起起落落,邓小平三起三落也很正常,吃苦本来就是一生的资产,华尔街有多少大公司是经历了多少次关门的危机后才壮大起来的。大浪淘沙,不相信眼泪。如果小事都做不好,一万元的生意都不行,怎么可能让你做十万元的大事,所有的事都是靠你自己来证明,不是拿著学历来说,别人是要看到你现在真正能做出什么。怨天尤人、过高幻想都是没用的”
但王强是否属于移民中的幸运儿,有些博士可能没有如此好的际遇呢?王强对此大为驳斥,“所有幸运都不是偶然的,成功也是经历很多的失败的,只是每个人对此的心态不同。世界上的事实际上很简单,比我们有钱的人数不清,比博士更有知识的人也无数,我们只是为著生存不去幻想,我刚来时与我太太一起去卖过花,记得第一天卖了13元,除去自己吃用及车费,剩下就一元钱。刚做旅游生意时,口袋中仅有一万美金,半年没有生意,也就这样熬下来了。”
王强不太愿意谈更多的个人顺逆境遇,不过他最实在话总是挂在嘴上,从零做起,从小事做起。
抱怨、叹气自伤锐气
在中国名牌大学取得物理学博士的许杰,因太太及孩子学业的关系,3年前移民多伦多,但一直未找到专业对口工作,曾经也在电子厂做装配工作,去年经朋友介绍,得到一家美方老板的看重,转往美国做中国与北美医疗商品贸易工作。
他从网上得知蒋国兵的自杀案新闻,他称,蒋国兵自杀案为什么在华人社会这么轰动,最主要的是看到他的博士学位,如果只是一个劳工或是偷渡客自杀,会不会如此有反响,相信大家都有答案,这就是华人社会心理的误区,实际上博士并不意味著生存能力强过他人,在乡村他可能及不上一个农民十分之一的生存能力。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博士的遭遇就特别值得同情,反过来,博士找不到好的工作难道就应受社会的歧视,这是华人社会重学历的错误观念。
许杰自己也曾经历过挫折,他曾经获得过专业工作,因公司内的歧视争斗而失去,他也有过心灰的时候,回想过去他感叹的表示,“看着年岁已不小,生怕失去自己价值,有时会很紧张,但越叹气人就越灰,还亏得有以前一帮同学、朋友开导、帮助,才有解脱的机会。所以现在看到不少网评,满篇都是牢骚抱怨,骂这骂那,与那种走上绝路人的心态有何差别,那种抱怨的人,你再给他机会,也是一事无成的,因为他不能脚踏实地去做事,也不会愿意交更多朋友,最终还是独自叹气,在社会上闯不出来。中国人迷信说,不要随便叹气,不是没道理的。”
许杰认为虽然加拿大就业环境不及美国及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但人只要会变通,一样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出路。
博士光环的反差令人抬不起头
实际上在华人移民圈中,拥有博士头衔而改行者大有人在,有开贸易公司,有经营服务业,有开便利店等等,他们都是勇敢面对现实,再次挑战自己的生存能力。但博士的光环依然在他们心中,时常反令他们不敢以此示人。
记者曾电话或当面采访过几位博士,或许因为他们自感现在行当「低人一等」,有人就非常担心自己身份的曝光,死活不愿谈论个人的经历及感受;有人愿意分享个人心得,却受到家人的厉声斥责,反覆摆手摇头阻止采访。
自然保护个人隐私无可厚非,但在交谈中仍能感受到,博士头衔在他们及家人心中的压力以及对过往辉煌的留恋。有东欧的博士、硕士可以站在主流社会中,喊出「我找不到专业工作,所以才去开出租车。」但对于华人高学历者而言,能够勇敢道出心声者少之又少,文化背景的不同,也导致表达方式的相异,即使很多人私底上有无数的抱怨或是自生闷气,但不会为公众所知,更谈不上受到主流社会的理解。走出心灵的困境,往往比创业更难。
来源:
上周六,美加双料博士、湖北省1979年高考理科状元蒋国兵在多伦多跳桥自杀身亡,引发了华人社会极大反响,各方讨论著移民生存的问题,甚至于华人团体举办的“安省新移民专业就业论坛”,也高调议论此案,安省移民厅长科尔(Mike Colle)亦表示要与华社组织磋商,合作设立一项紧急援助计划,协助新移民和新移民家庭解困度难关。
但无论社会后续援助如何努力,都已无法挽回一个宝贵的生命及一个幸福的家庭。很多曾经境遇相同的博士,他们没有选择逃避,而是踏实去走每一步,即使是失去以往的尊贵,流著泪也要生存下去,而且生存得更好。
说在加拿大不能生存,简直是笑话
金平,曾在中国取得化学工程硕士,然后转澳洲攻读博士学位,最后落脚多伦多,与许许多多新移民一样,适应生存环境,放弃了原有专业,改行做生意,创办自己的新康家俱店,6年多来生意也颇具规模。他最经典之语就是“生存是最首要的,也很简单。”
虽然以往专攻化工专业,但金平讲话哲理味十足。对于生存他归纳:从人的动物性而言,生存就是活著,没有什么其他的;从社会责任感来讲,生存就要接受各种挑战;从作为人上人的角度讲,就是天生我才必有用。
金平认为生存是否幸福取决于心态,而恰恰是这方面中国传统教育、文化都有问题,“我们无论家庭或是大学教育,都忽视一个自我培养的观念,缺乏自我控制,自杀就是缺乏责任心,没有乐观向上的精神。”
从一个专业人士,转投另一人生的轨迹,是否有心理落差?金平说得很痛快,“只要能生存下来,做什么都可以。在加拿大说不能生存,那简直是笑话。专业仅仅是人生中很小一部分,有没有能耐,看你是不是做人做事合乎北美的环境,也取决于你个人对生活的理解,我从澳洲过来就没有任何心理落差,因为我知道要面对什么。”
金平就是从简单活著之中发展起来的,他刚来多伦多时,为了生存什么念头都想过,从开餐馆、办食品公司、贸易等等,不过最早做起的却是做酒酿,因为当时市场没有新鲜酒酿,至今他对他的创意还十分得意。
大浪淘沙 吃苦是人生的资产
王强是大陆移民圈较早投入本地旅游业的商人,与蒋国兵有相似之处,王强是中国的“神童”,是当年中国最出类拔萃的大学生,18岁大学毕业,21岁取得硕士学位,以后转美国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他的经验是,无论你有多高学历,以往做过多高位的老总,来到加拿大就是从零开始。“以前再多少伟大都应该忘记。”
#p# 他称,一点不可伶自杀者,而且这是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人生总有起起落落,邓小平三起三落也很正常,吃苦本来就是一生的资产,华尔街有多少大公司是经历了多少次关门的危机后才壮大起来的。大浪淘沙,不相信眼泪。如果小事都做不好,一万元的生意都不行,怎么可能让你做十万元的大事,所有的事都是靠你自己来证明,不是拿著学历来说,别人是要看到你现在真正能做出什么。怨天尤人、过高幻想都是没用的”
但王强是否属于移民中的幸运儿,有些博士可能没有如此好的际遇呢?王强对此大为驳斥,“所有幸运都不是偶然的,成功也是经历很多的失败的,只是每个人对此的心态不同。世界上的事实际上很简单,比我们有钱的人数不清,比博士更有知识的人也无数,我们只是为著生存不去幻想,我刚来时与我太太一起去卖过花,记得第一天卖了13元,除去自己吃用及车费,剩下就一元钱。刚做旅游生意时,口袋中仅有一万美金,半年没有生意,也就这样熬下来了。”
王强不太愿意谈更多的个人顺逆境遇,不过他最实在话总是挂在嘴上,从零做起,从小事做起。
抱怨、叹气自伤锐气
在中国名牌大学取得物理学博士的许杰,因太太及孩子学业的关系,3年前移民多伦多,但一直未找到专业对口工作,曾经也在电子厂做装配工作,去年经朋友介绍,得到一家美方老板的看重,转往美国做中国与北美医疗商品贸易工作。
他从网上得知蒋国兵的自杀案新闻,他称,蒋国兵自杀案为什么在华人社会这么轰动,最主要的是看到他的博士学位,如果只是一个劳工或是偷渡客自杀,会不会如此有反响,相信大家都有答案,这就是华人社会心理的误区,实际上博士并不意味著生存能力强过他人,在乡村他可能及不上一个农民十分之一的生存能力。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博士的遭遇就特别值得同情,反过来,博士找不到好的工作难道就应受社会的歧视,这是华人社会重学历的错误观念。
许杰自己也曾经历过挫折,他曾经获得过专业工作,因公司内的歧视争斗而失去,他也有过心灰的时候,回想过去他感叹的表示,“看着年岁已不小,生怕失去自己价值,有时会很紧张,但越叹气人就越灰,还亏得有以前一帮同学、朋友开导、帮助,才有解脱的机会。所以现在看到不少网评,满篇都是牢骚抱怨,骂这骂那,与那种走上绝路人的心态有何差别,那种抱怨的人,你再给他机会,也是一事无成的,因为他不能脚踏实地去做事,也不会愿意交更多朋友,最终还是独自叹气,在社会上闯不出来。中国人迷信说,不要随便叹气,不是没道理的。”
许杰认为虽然加拿大就业环境不及美国及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但人只要会变通,一样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出路。
博士光环的反差令人抬不起头
实际上在华人移民圈中,拥有博士头衔而改行者大有人在,有开贸易公司,有经营服务业,有开便利店等等,他们都是勇敢面对现实,再次挑战自己的生存能力。但博士的光环依然在他们心中,时常反令他们不敢以此示人。
记者曾电话或当面采访过几位博士,或许因为他们自感现在行当「低人一等」,有人就非常担心自己身份的曝光,死活不愿谈论个人的经历及感受;有人愿意分享个人心得,却受到家人的厉声斥责,反覆摆手摇头阻止采访。
自然保护个人隐私无可厚非,但在交谈中仍能感受到,博士头衔在他们及家人心中的压力以及对过往辉煌的留恋。有东欧的博士、硕士可以站在主流社会中,喊出「我找不到专业工作,所以才去开出租车。」但对于华人高学历者而言,能够勇敢道出心声者少之又少,文化背景的不同,也导致表达方式的相异,即使很多人私底上有无数的抱怨或是自生闷气,但不会为公众所知,更谈不上受到主流社会的理解。走出心灵的困境,往往比创业更难。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说在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