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由来为何?
寒食节是纪念介子推护驾感人肺腑的故事,传说在春秋战国时,晋国国君晋献公的宠妾骊妃为使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害死了太子申生,又想陷害晋献公的另一个儿子重耳,重耳为了逃避骊妃的迫害,而被迫逃离晋国。一日,公子重耳迷路在山中,好几天没有食物。当时大臣介子推护驾跟随重耳,就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煮熟了给重耳充饥,重耳流亡了19年后,返国即位,即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晋文公一一加封跟随他流亡的大臣,因为由于介子推还乡探母,晋文公便忘了封赏他。后经他人提醒,他才想起旧事,心中愧疚。便亲自到介子推的老家绵山探访,却找不到介子推的踪影。
由于介子推是个出了名的孝子,有人献计说,如果放火烧山,介子推为了母亲,一定会出来的。晋文公便下令火烧绵山,直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却没有出来。等火熄灭后,人们看见介子推和他的母亲,被烧死在一棵柳树下,而发现一片写着血书的衣襟: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十分伤心,即下令将绵山改称介山(即山西介休县境内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每年在这一天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次年寒食节,晋文公到介山祭介子推,先在山下寒食一日,第二天才上山,发现那棵柳树已长出了翠绿的嫩条。晋文公便走上前去,折了一支柳条,编成一个圈儿带在头上。随从的臣子也纷纷仿效他折柳插头。于是,晋文公便把这棵柳树命名为“清明柳”,也因此称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这就是清明“折柳插头”习俗的由来。在宋朝以前,清明仅是个附属在寒食节习俗中的一个次要的节日,而清明节扫墓,那是是宋代以后出现的事了。
- 关键字搜索:
-
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