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凤凰卫视有个讨论,题目是国内一家商业机构的广告词:“找个老外嫁出去”。有持反对意见的女士,更有一些男士参加。
在收看过程中,我和老婆也展开了讨论。
我们认为,所有参与讨论的都有一个没有明说的前提:这里讲的“老外”,并不泛指“外国人”,并不包括穷国如朝鲜、越南、或者非洲国家。所谓“老外”,仅指发达国家的白人;实际上也不包括美国真正的穷人。“找个老外嫁出去”的目的也很明确:是想移居一个发达国家(譬如美国),在物质上过比较舒适的生活。
坦率地讲,包括我们自己在内,能够来到美国,是多年的愿望。这是一个富裕的国家,对于没有特殊技术但又勤奋的人,可以盼望有一个“体面”的生活。我来美国时已近六十岁,在中国属于退休、被“一刀切”的范围,没有任何机会了。幸而来到美国,居然还念了个硕士学位,还能去香港教了十年书。我和老婆都感到非常幸运。
我们住在美国偏僻的阿拉斯加州,在这里已近二十年,也结识了一些这样“嫁过来”的同胞,发现他们都存在一个相同的问题,缺少足以在美国独自立足的能力,所以要通过“嫁”才能“出去”到一个富国,过上一种在中国向往而得不到的“体面”生活。她们也都付出了自己的代价。如果在中国,能够以同样的努力得到同样好的生活,她们会作如此的选择吗?我俩闲着把认识的人一个一个地数过来,结论是:没有一个会作如此选择。
大专毕业、年轻的L女士,在网上找到一位在中国教英语的美国普通大专生,移居到美国。她在这里读完了大学本科,找到一份普通的工作,算是能过上“体面”生活了。那个美国丈夫却又跑到中国去教英语,因为按他的学历,在美国只能做低等工作,到中国去,人家把他当专家。L女士如果嫁一个中国普通的大专生,就没有这样的机会。
能歌擅舞、漂亮的Z女士,不知通过什么渠道,嫁了一个美国人。对方是一个普通超市店员,前妻还有三个孩子。Z女士当然是绝对不会嫁一个中国超市售货员的。我们的一个好朋友X女士,嫁了一位十分善良、有良好教育的美国人,现在住在郊区的一所别墅式的“村舍”里,过着非常和睦的生活。如果这所“村舍”在中国的某个地方,也有如此的生活,她需要来美国吗?我还知道,在阿拉斯加一个偏僻的、靠近北极圈的小县城里,一个甘肃女士嫁了过来,和当地的印第安人结婚,连续生了九个孩子。那个地方一年有九、十个月冰天雪地,不能外出,她还不通语言。我们的一个中国学生到那个地方实习,她才十年来第一次能够和人正常沟通。如果在甘肃能嫁一个不愁温饱的丈夫,她何必一定要“找个老外嫁出去”呢?
这样的故事还可以随便举出几十个,而且找不出一个例外。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凤凰卫视讨论这种热点话题是面对现实,很好。但有时言不由衷,不能单刀直入。那位持“找个老外嫁出去”的女士,说因她学的是英语系,希望促成文化合并。英语系毕业,到美国也只是一个会讲话的人而已,谈得上什么文化合并?而中国,更需要英语人才呀。那位加拿大籍华裔,在中国谋求发展这个“嫁出去”行业,我想这至少在当前是不应该得到发展的。
我的老婆打趣说,如果可行,叫我和那个加籍华裔合作,我们一起在加拿大和美国开展“中国邮寄新娘”服务,倒也是一种新兴行业哩。可能已经有这样的计划了?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找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