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访华期间的不同场合促请中国尊重人权。(Guang Niu/Getty Images)
德国总理默克尔8月29日结束3天访华行程,种种迹象显示德国的对华政策或会重返“人权外交”的轨道,向中国施压多于拉拢,又强调中国须负上更多国际责任。
默克尔访华的3天行程中,最惹人注目的并非第1天与国家主席胡锦涛及总理温家宝的会面,而是行程第2天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示的“人权演说”,及当日与4名“异见人士”进行的会面。
在对社会科学院发表的演说中, 默克尔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提高参与国际事务表示欢迎,但也促请北京让民众有更多的发言权。她说:“人权对于我们来说极其重要,…没有人有权利把自己置于别人之上,…人类尊严不可被分割。”类似的人权言论过去在外国元首访华时经常提出,近年已很少听闻,默克尔似有意重回“人权外交”轨道。
另外,默克尔也会见了4位持不同意见的北京记者及作家,包括年多前被中央宣传部施压停职的《中国青年报》副刊《冰点》前主编李大同、《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贺延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系主任展江和搜狐网博客频道主编赵牧。李大同称默克尔在会谈中,了解了中国媒体的现状和言论自由问题、新媒体在中国社会所发生的作用,以及中国社会存在的其他问题。
默克尔的前任施罗德在位10年,期间几乎每年都访问中国,但他是“中国迷”,每次访问都以经贸先行,继而是了解中国文化,绝少批评中国的人权纪录,默克尔今次访华所表现的作风绝非中国高层领导所愿意见到。
就在默克尔飞抵北京前夕,德国《明镜周刊》引述一份官方报告称,总理府、外交部、经济部和研究部的大量电脑被来自中国的木马病毒感染,有德国反间谍专家经过调查推断,黑客与中国军方有关,大大影响访问前的两国气氛。
虽然默克尔访问中国期间正值中德建交35周年,但默克尔跟胡温举行的会议却是施压多于拉拢,议程包括全球暖化、达尔富尔及智识产权问题,而中国最关心的欧盟对华军售解禁及沪杭磁浮铁路合作项目却没有什么进展。
默克尔今年6月主持“八国峰会”,促使“八国”同意研究2015年较1990年减排50%这目标。中国现时排放量仅次于美国位全球第二,能否成功游说中国参与“后京都”的环保协议,将直接影响减排目标的达成。
默克尔在与温家宝会面时促请中国在减排方面作出努力,温家宝却重申不会牺牲经济达至国际的减排目标,坚持中国只会负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按照6月出台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达至2010年比2005年降低排放20%。可以说,中德总理在全球暖化问题上只是“各自表述”,没有具体成果。
默克尔同时请温家宝继续向苏丹政府施压,以解决达尔富尔问题。就保护知识产权问题,默克尔认为中国有良好的知识产权法例,但执法表现却强差人意,温家宝承诺中国会加大执法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一度期望作为欧洲大国的德国,能在本年初出任欧盟轮任主席期间,为中国说项取消欧盟对华军售解禁,但默克尔却选择以重启欧洲立宪进程为主席任期的工作目标,对华军售解禁提不上日程,事情好像不了了之,在今次访华期间没有再被提及。
另外,两国谈判多年价值43亿美元的沪杭磁浮铁路合作项目,去年默克尔首次访华时还谈得颇为顺利,说两国将大力推动,今次访问又似不了了之,没有再提及,据报该项目去年6月谈判碰壁,德国方面不愿意以转让磁浮铁路的核心技术作为取得合约的条件,至今仍胶着无法取得突破。
就任德国总理3年,默克尔对华政策的轮廓日渐清晰,由施罗德时期的全面拉拢,变成现时发展较具批评性的友好双边关系,中德关系难免降温。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默克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