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国内驾照,恶补了澳洲复杂而细致的交通规则,买了一辆二手车後,我上路了---开始了我的第一份打工生涯。
刚开车的那份新鲜和感动,至今仍生动地刻在记忆中。且不说会有车在我边上减速告诉我车灯没开,也不说车子抛锚会马上有人停下帮忙推车,单就小道5丶6部来往车辆耐心地等待笨拙的我丶开着不灵光的车子做完Three Point Turn,就够我这位初抵澳洲的人感慨不已了。要在国内,还不喇叭齐鸣? 还记得来澳的第一个月里,一次我跃跃试欲,开动了朋友的车,出了门习惯性地拐到了右车道,引来大家一阵奚落,才明白了国内的开车习惯在这里不适用。但没想到的是,在澳洲开车其实比在中国更容易,因爲大家都遵守交通规则。自己也渐渐学会了在马路上“先人後己”,过後犹如做了好事般心情舒畅。也一度被急躁或不礼貌的家夥超车并竖中指,但往往自己多先有不对之处,也从生气效仿到一笑置之。何必呢,生命是如此短暂,生命又是如此珍贵。
更多的是感动于这里的道路交通也如此有“人情味”:一长排车辆等着一位颤悠悠的老太太推着助步车过绿灯;学校区域里你的车不仅要减速到40码内,还得听从义务交通员指挥随时停下,而他们就好比骄傲的大象护送自己的幼崽;残疾人和老年人的轮椅没有去不了的地方,到处有他们的特殊通道,Train丶 Tram和Bus有专座,停车场设有他们专用停车位。
相反,我在国内曾眼见一位老师带着一群小学生,却拦不住驶来的车辆仍从孩子们的缝隙中开过,真是一番惊吓。记忆中还有一位同事正值青春年华,却被急速行驶的军车碾过,血痕留下6-7米,而那条刚开通的所谓市政“五一”献礼工程,处於市区,却既无限速牌丶指示灯,也无斑马线。肇事的小夥和她一样年纪。当他成爲衆矢之的时,我却按耐不住:肇事的应该是视生命爲草芥的政府,是只顾政绩,而对工程的投运条件不加考量的官员啊!
买了车之後我找到一份Pizza Delivery的工。第一感受就是老板待人客气。他们一男一女却不是夫妻,算是Partner吧,分别来自前南斯拉夫和波兰。这种关系在澳洲上升到法律高度予以承认,起初是让我惊诧的。因爲都从同一体制的国家来,有时还说说各自国家的弊端。记得有一回男老板问我是不是因爲在本国遭迫害了才出来,看来共産国家的名声的确不敢恭维。
原以爲KFC, MACDONALD是西方社会速食文化的代表,干上这一行才知晓社区随处可见的Pizza是这种文化不可或缺的。不算那些路过进店的上班族,每周必有忠诚的客户一次或多次需送货上门。
最有趣的是我从送Pizza知道了Aussie的特色称谓:Hi mate, Hi Buddy, Hi Fellow,听着心里特舒坦。有位老太太叫我Hi my dear, Hi my darling, 倒浑身起鸡皮疙瘩。有些没等家里主人和我招呼,他们的狗先对我嚷嚷。而大狗突然叫唤吓过我多回,尤其是夜深且街道静谧的晚上。小费并非是每人都给,无非是Keep the change, 50 cents 或1-2 Dollars。 但积少成多,收入也会不错。一次, 有位顾客酒後高兴,给了我5澳元。也有位是李小龙迷,家里挂着许多他的电影海报,知道我是中国人,拉我大谈李小龙。有顾客户问我中文的意思,原来她中国制造的手机不小心把语言设成中文却还原不了。还有位钱不够,让我进屋等他凑硬币,结果出门时我的钱袋沈甸甸的。有客户拉我的手叙叙叨叨不晓得说啥,我闻到她身上有股浓郁的酒味。还有一回,一位不算富裕的单亲家庭门口停了辆鋥亮的跑车,她家女儿喜滋滋出来说她男友来看她丶买了很多礼物,可她看上去人还那麽小。
也就那时知道澳洲的劳工市场雇工紧缺,同时明白雇佣双方的平等。我有时还和老板开开玩笑。车子卡壳他找人帮着修,并自己替我去Delivery。但有一回他怀疑我趁送Pizza的工夫中途去附近车站接朋友(她来看我),我便毫不客气地与他争执,告诉他於情於理我都不会这样做,他忙向我道歉不叠。最难忘的是有一晚结帐时钱袋少了50元,我不知原由,决定放弃当晚的工资,没想老板坚持要给20元,还说算是帮我吧,下回不定他们也有急需我帮忙的时候。也是的,他们要我帮的多是替班,当别的Delivery man没空时。只要我闲着,必会答应,知恩图报嘛。
送Pizza得风雨无阻,苦点累点不算啥,最头疼的是找不着地址。有的房子本身没号牌,连周围几栋房也缺,无法推算。有的房子离开街道,独处一隅。有的房子本来是单号,突然出现在双号一侧。有的是租客,住後院或顶楼,没门铃还叫不应,便怀疑自己是否找的对。如果再碰上天气恶劣,那真是雪上加霜。往往我在招数用尽时,不得不敲开别的住户的门,知道自己唐突也只好硬着头皮请教,好在碰到的多是礼貌的绅士或有教养的女士。他们是我的救星,特别是我刚“入行”时。从他们那里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处地址,而是一个多元文化国家的宽容丶善良丶耐心丶忍让。
如此说来,这里不正是我多年来寻觅的文明福祉之地?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难遂人意的地方其实亦不少。但我更希望有一天回到母国,人们生活平等丶相处和睦,少些势利丶多些关怀,所见所闻能够使我忘记两个国家的明显差别丶不再羡慕人家的人文成就,而拥有自己的。
- 关键字搜索:
- 我在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