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解读中国2007年经济统计数据(上)

昨天,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二零零七年的经济统计数据。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取得了百分之十一点四的高增长速度。中国的高增长反映了社会对增长的需要。这种需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巨大的剩余劳动力需要高增长来提供就业机会;二是中国财政需要高增长来缓解社会矛盾,而这些矛盾大多数是由于政府长年忽视低收入群体的福祉所形成的。

中国社会对超高经济速度的依赖如此之强烈,以至于虽然中国政府已经知道如此超高速度的增长已经带来了资源的大量浪费,造成了环境的继续恶化,导致了经济结构的进一步扭曲,也多次提出要将增长的速度降到合理的水平,但是却始终不敢采取决定性的步骤将中国的增长速度将到一个可持续的合理水平。

要全面理解中国经济的数据还需要等待更全面的统计资料。现在仅就昨天中国统计局长谢伏瞻在记者招待会上所公布的一些简单的数据,对中国高速增长背后的一些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

解读统计数据的第一个突出结论是,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没有能够实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中国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将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但是这一政策实行的结果是,经济速度不仅没有能够降下来,反而达到了自十四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从二零零三年以来到二零零七年的五年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经济增长的速度分别为九点一、九点五、九点九、十点七、十一点四。与中国政府所期待的完全相反。我们先不谈中国政府预定的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是否合理以及为什么中国政府没能实现原定的宏观调控的目标,我们在此只是强调,这个目标并没有实现。我充满兴趣地等待著中国领导人在今年三月人代会上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解释。

统计数据给人们的第二个重要印象是,经济过热在中国已经是一个严峻的现实。虽然中国政府多次重申称中国当前只存在经济过热的危险而并没有形成现实的经济过热,但是通货膨胀的强劲势头却是对中国政府这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说法的一个直接的否定。

去年中国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了百分之四点八,其中尤其是与普通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和居住价格的上涨最为显著。据中国官方的统计数据,食品价格的上涨幅度为百分之十二点三。由于中国政府并没有将制定消费价格指数的具体方法、尤其是各种不同商品在计算中的权重公之于众,所以我们还无法判断这一数据的合理性。但是据中国媒体在主要城市对老百姓的调查结果看,老百姓所能感觉得到的价格上涨幅度远高于官方的数据。

即便按照中国官方的数据来解读,中国的通货膨胀也达到了任何市场经济国家都认为的不健康的水平。根据经济学常识,虽然有的国家的经济过热并不一定表现在显性的通货膨胀上;但是显性的通货膨胀则一定表明该国的经济出现了过热的现象。不仅如此,如果不及时制止通货膨胀,由于价格指标的扭曲,会鼓励盲目的浪费性投资,从而导致已经过热的经济进一步热下去的危险。我想中国政府对这一危险是有认识的,这正是其为什么在近来采取了强硬的行政措施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双管齐下的方法,将制止通货膨胀作为维持社会稳定的首要任务。

笔者将在下篇评论中继续就统计数据所揭示的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中国过去一年经济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等进行分析。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胡少江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