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全中国大学贷款总额约为二千亿人民币,但多数专家认为此数字严重低估大学债务危机,大学的欠债应在四千亿到五千亿人民币之间。关于大学负债的原因众说纷纭,包括「大学扩招」政策所引起、政府投入不足以及大学恶性竞争的结果。深究其中,「市场化」、「产业化」难辞其咎,九0年代以来,「产业化」似乎成为各项改革的黄金律则,但这并非万灵丹,并非所有的领域都适合市场化与产业化,在此过程中,教育、医疗等等都是此种思维的牺牲者。
自2000年起,大学出现学校合并的风潮,讲究的是学校规模愈大愈好,于是,各地争相开发「亚洲第一大」、「中国第一大」的大学城。学校开始举债大兴土木,包括学校整体搬迁、漂亮的校门牌坊、教学办公大楼、学生餐厅,现代化的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等,有的大学甚至还建博物馆。而就地方政府而言,其企图藉由大学城的建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与房地产荣景,且大学向银行贷款建设,替当地政府解决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对银行而言,大学有政府部门当靠山,没有太大风险,因而把钱借给已是债务累累的学校。最后,原本估算应是地方政府、大学和银行「三赢」局面,却成为三方难以解决的烫手山芋。
债台高筑的大学,随即将债务转嫁至学生身上,一般大学平均学费为5000元人民币,加上其他开支,人均年成本超过一万元人民币,但农民平均年净收入为3225人民币,城镇居民则为10493元,换言之,一般农民要三年,就连城镇居民也得一整年不吃不喝才能供一个子弟上大学一年,此即为何近年来大陆社会底层不断发出「上学难」的沈重怒吼。此外,大学为增加收入不断扩招,导致教学质量无法提升,造成毕业学生过多却缺乏竞争力,使得大学毕业生失业率不断攀升。种种问题如锁练般相互牵引,不仅是单纯的大学负债问题,而是攸关人民生计与整体国家竞争力的问题。中国改革走至今日将近三十年,再亮丽的经济数字也无法掩饰社会中所累积的沈屙,一旦经济成长趋缓将会使各种社会问题严重化,若出现社会议题的「串连」,将会使问题更加难以收拾,这也将严重考验胡锦涛政权。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