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回归与文化复兴
2008年,新唐人电视台主办的系列大赛,包括了生活文化丶精神层面丶各行各业,是对整个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汉服是参考唐宋明三个朝代服装风格,而元朝或者清朝这两个朝代属於外族的,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少数民族服装, 是不属於正统汉服的。全球汉服回归设计大奖赛不是把古装搬过来再做一遍,是要跟现代结合,就是承传中国五千年文化,借鉴唐宋明的文化,同时结合现代的实用性。
目前传统,正统的东西,愈来愈消失,很多属於民族精华的东西,愈来愈远去,所以这次的汉服回归大赛就是以这个形式把好的东西留下来。 消失,好的东西要回归,把更好的东西介绍给更多人,给现代的年轻人。这次的汉服回归大赛,还有一个使命就是正本清源,告诉华人和西方人,什麽是传统的中国服饰,传统的中国文化,唐朝是怎麽回事,流朝几千年的汉服是怎麽回事,流传几千年的文化是什麽回事。如果做为国家精华的文化失去了,就好像一个国家民族的语言失去一样,那么这个国家传统精神将无存,汉服回归就有着复兴和再传播的使命。
假如汉服能真正回归起来了,人们去研究汉服,他会影响整个文化领域丶甚至是道德领域一些概念的东西。现在国内也有汉服运动,也有人在促进丶也有人在为他着急。但同时也有在叫駡,说这不是把中国最愚腐的东西又搬出来了吗?这不是让中国又落後了吗。没有传统的理念丶传统的文化和道德丶没有精神价值被认知和回归,那也没有汉服真正的涵意了,就是说服饰文化是和当时人类的道德文化,社会政治,道德领域,经济,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层面是岌岌相关的。
汉服回归同时也是带动人类,道德,精神的一种复苏,或者是一种从新认识,回归的过程是互动的,不能孤立的看。穿了汉服并不就代表了大汉精神,也不是看这一次丶二次大赛,更不是为了大赛而大赛。汉服回归大赛是与其他的传统文化,像文学,绘画,音乐,都是息息相关的,汉服和其他文化的回归是互动的。
汉服充分表现了仁义礼智信道德的内涵。
汉服最早源于三皇五帝时代,汉服文化也是天人文化的一种。汉服几年千流传下来不变的,就是上衣下裳和深衣制。从最早的三皇五帝的衣冠制开始,他已确定了中国的服饰文化是天人文化,就是一种理性的文化,不只是遮体避羞,遇寒的功能。例如,中国最早的朝代,夏商周的上衣下裳制,即上面的衣(大衫)和下面的裳,我们现在来说叫裙,穿在下面,分二部份。上衣下裳,实际上是最早皇帝的官服,上衣代表上天,宇宙,都是深蓝色,下面的裙子,是褐色,和大地的颜色相关。後来到了深衣的制度。是把上衣下裳分开裁剪的中间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长袍,同时还包括配件都有其名称及内涵的。比如,帽子叫冠,为官所带,平民百姓则要带巾。如明朝的四方平顶巾,就是一个帽子,它之所以叫巾就是经过200多年的统治和纷乱,人民渴望大汉的礼仪,就是说回归。明朝朱元章一登基,又从新把服饰承其周礼。到唐朝,宋朝,冠服制度便非常严格的制定下来。当男子满20岁成年,要参加成年礼仪,女子成年礼仪,那时的服饰分的非常细,如朝服丶便服丶各行各业,不同身分,按照礼仪制来穿。中国比较注意儒家,佛家,道家的影响,这也是文化奠定的基础,生活的原则都离不开仁义礼智信。起居,穿着,走路,行坐方式,都不同。行礼方式也要符合仁义礼智信。比如你是女人,要如何行礼,衣服要如何穿,梳什麽发型,都得符合这些规定的。所以那时的衣食住行,都符合道德生活标准。
设计师在设计时加上这些古人穿衣服的理念,那麽他的作品中透露出来的东西,就反应了他对文化层面认识的多少。就是他的设计过程,做衣服的过程,也是真正对中国优秀古代穿衣的行为规范的从新认识和学习的过程。不是说心血来潮,这里取一点,那里取一点。
本次全球汉服回归设计大奖赛服装是主体,以饰物配件为辅, 但是一定要有。比如像上衣下裳,中间一定要有腰带。还有冠冕制,就是冠履,上面带的冠(帽子)和下面的履(鞋)要搭配,如果他穿的是朝服,他下面穿的就是朝靴,而不能是便鞋,他还不能带便帽,也不能带(巾),要穿朝服帽,这就是古代的做法。
现代的人也是这样,比如你穿礼仪类的晚装,那你的鞋子,髪型丶配件,包括手袋丶手饰等,就要符合礼仪类的配套。因为服装就是人的精神面貌的体现,这一点在古代留下来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比如春秋时的相公是风度翩翩,他一出场就介绍他带着敬贤之官冕,乃圣丶乃神,就给他定性了。而武士呢,他带什麽样的额帽,穿什麽样的袄,什麽样的黄金罩甲,鱼鳞品带,和腰间束锦等。每个人物 一出场,他的服装,鞋丶帽丶精神面貌就给描写出来了。所以说,它是统一的形像。所以我们这次大赛给了选手很大的发挥空间,尽量发挥其所长。他可以设计系列服装,我们要求是三到七套。一套服装就包括上衣丶下裳,里面也许还有一件裤子,也许外面还有一件大袍,然後再加上帽子和鞋子,就有更多件数了。所以我们说服饰,就说总称吧,就是把这个人物 烘托齐全的总体的装扮吧。
汉服回归大赛与现代人的穿着实用性。
汉服总体说都是衣服宽大,袖子很长,在写字,拿东西,喝水的时候,感觉很不方便,如何把握服装美观丶内涵以及实用性的关系是选手要去发挥想象的,每个人都可以有他自己的想法,他可能会创作薄衣广袖,最後会来个收口;也许是薄衣广袖,以前的文人都是这样的萧洒样子,他写子的时候也不会怱怱忙忙的,很优雅,三思而後行,也是另外一种方式吧,所以很多问题我们留给选手去做。
与现代西服设计的窄袖窄裤来比,汉服对礼服的设计确实不是从实用角度来考虑的,礼服的套件也很多,一个人穿上都是很麻烦的,需要人去帮助他穿,确实实用性不高。汉服礼服设计的出发点是不注重实用的。比如中国的战国时期,因为衣服的设计不适合征战的环境,就发生了服饰的改革,即仿效胡服,当时也引起很大的风波。古时设计服装的要求是规范仪容的,不是考虑实用的。就是说宽袍大袖行动起来不太方便,如果你穿那种衣服,两只手摆动弧度很大的话,它可能挂到东西,可能挂到树枝上,或者挂到招牌上,或者把东西扫倒了等等,穿宽袖的衣服你两手垂可能垂到地上,容易弄脏。所以这种衣服的站立姿势是两只手平端,抱在胸前或腹前,叫端种或垂种,体现一种恭敬,谨慎的神态,所以说服饰和仪容是相关连的。还有履,即以前靴子的尖是向上翘的,如果下裳很长的话走快了很容易踩到自己的衣襟,容易踩到下摆,而且也跑不起来,所以你看戏曲中都是迈方步,叫作高次阔步,就是高次缓步。穿这种衣服是不可能像在家里穿便装一样手随便摆,是要规范你的仪容。现在讲行为心理学有这样一种观点,穿这种衣服就要保持一种谨慎丶端装丶勤免的神态。这种衣服走路也不能跑,快走时是脚後跟要踮起来,脚步快走,叫「趋」,有时快走的时候两只手可以张开,然後上边弄点飃着的(叫翔)。服饰和仪容是有关的,是要改变你的习惯,你的习惯丶行为改变了,相对的你的性格会得到纠正。所以设计服饰的时候,包含礼的内容,是调整协调丶调整身态等等。
全球汉服回归设计大奖赛的参赛选手在服装设计时,主要是从美感直觉的角度去判断,设计方面可能很少去考虑这些因素的。服饰中礼是很重要的内容。现代的人一般很少有这样的学术背景,不会去作这方面的考究。
但是这并不矛盾,我们大赛的宗旨是要把传统文化精华中的服饰的这部分回归回来。从服装的款式到穿衣的形式是互动的。我们的生活是快节凑,穿牛仔裤上下班那肯定是有的。但是这不等于我们就不去提传统文化了。举例说:韩国人的韩服,用于现在的节日丶典礼等,实际上是正宗的大明朝的服装,属於一种礼仪服。还有日本人的和服,是从唐朝承传下来的其中的几种款式,保持的很好。现在的西方人,或有些中国人,他说:哎呀!那不是中国服装,那是韩服,那是日本服。其实他是中国真正正统的汉服的几个款。可是在中国却没有了。所以我们在礼仪的规范,文化的承传上,要去把它传播出来。西方的西装也有他的根。还有现在的晚装,比如说西方的晚会装,它也是长裙拖地,也有大袖的袍,也有穿的雍容华贵的,就是西方也有这种东西的市场,那麽中国的这种东西,在礼仪服装上,也就说得要有那麽一些烦索的东西。但是在结构上来说,我们可能允许他变化,和以前的大带子,我们可能允许拉炼,我们可能是说钮扣,在技术上,车工上,我们都会容合了现在的技术,现在的面料上打理,这都是可以发挥的地方。
- 关键字搜索:
-
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