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多星期以来,澳大利亚政坛发生了两起被媒体称为"选民冲击波"的大事件,观察们则惊呼:澳洲政坛的"变天"时代到来了。
这两个"选民冲击波",一个是澳洲最大的州--新南威尔州州政府的大换血,州长、副州长、财务厅长和其他好几名重量级厅长统统一夜之间全部"下课"。
另一个冲击波发生在西澳,两个大党--自由党和工党都未能在州选举中赢得多数议席,结果是"鹤蚌相争,渔翁得利",让在州议会中只拥有几个席位的国家党变成了权力的"平衡器",也就是说,国家党选择与哪一个党结盟,那个党才能达到组成政府的最低议席要求。
新南威尔士州这次冲击波则极具戏剧性。执政的工党在强行推销电力私有化政策失败之后,党内出现了严重分裂,再加之近几年经济表现不尽人意,在全国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医疗、交通、教育等领域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还未等外界"发力",工党内部就已自乱阵脚。
到了九月四日晚,州长伊曼(Morris Iemma)找财务厅长高斯塔(Michael Costa)谈话,让他下台,后者坚决不同意。在第二天的党内会议上,伊曼提出一个新的内阁成员名单,却遭到党内其他成员的坚决反对。最后闹到不可开交,以伊曼"撂挑子"不干了作为结局。
这是澳洲工党在其建党一百一十七的历史上,第一次强行"逼宫",迫使一名还在任期之内的州长下台。
伊曼"撂挑子"之后,工党立即选出一名新州长--年仅四十岁的"无人知道他是谁"的李斯(Nathan Rees)。
李斯九月七日上台伊始,便宣布:"肥皂剧"结束了。他一口气任命了六个新的厅长,表示要立即着手应对新州政府面临的严重挑战,主要是政府财政收入下降、无力支撑公共开支、信用评级可能会下降的问题。
几天之内,新州政府就这么"改朝换代"了,二十三名新的内阁成员九月八日全体宣誓就职。这个时候媒体似乎才反应过来,开始"挖掘"新州长李斯的背景,发现他出生贫寒,大学期间曾靠收垃圾维持生计,因此戏称他为"垃圾佬(ex-garbo)"。他在大学中攻读的是英国文学,毕业后曾任多名厅长,包括被他"挤走"的前任州长伊曼的幕僚。他进入州会担任议员的时间才一年半。
据说,党内大佬一致将他推出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从政时间短,政治包袱轻,想靠着他的冲劲重振工党民望。而他则跟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马侃一样,选了一名女性作副手,使四十四岁的特巴特(Carmel Tebbutt)成为新州历史的第一位女性副州长。
不过,新上台的州长和他的新内阁能否收拾"残局",现在还很难说。离下一次的州大选只有两年半的时间了,所以新班子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
《悉尼晨锋报》的政治版编辑哈捷(Peter Hartcher)发表文章说,一年之前,澳洲还是看起来非常"满足"的国家。在联邦和州政府的大选中,出现了连续十二次现任政府继续执政的局面。但自去年十一月的联邦大选出现执政党被反对党"颠覆"的局面之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选民们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政客:不要觉得一切都"来得容易"、"理所当然",我们对你们的表现相当不满。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最近几次政坛"变天"的情形,都是在经济形势相当良好的情况下发生的。比如连续担任总理十二年的何华德去年十一月被选下台之前,澳洲的经济已经连续增长了十七年,正处于几十年不遇的"好日子"之中,但作为苦心经营这一切长达十二年的总理,何华德却毫不留情的被选民们赶下了台。
同样的,最近北领地和西澳的执政党工党所面临的危机,也是在经济形势相当良好的情况下发生的。这说明,仅仅有良好的经济数据和经济表现是不够的。选民们在问:经济既然这么好,政府税收收入也在大增,那么你们拿这些"横财"去干嘛了?为什么医疗、交通、教育没有改善?为什么我们的河流干涸了?为什么我们的竞争力下降了?
因此,最近澳洲政坛的一系列"地震",都意味着原来由两个大党"理所当然"的"一统天下"的时代的结束。选民们不再是那么容易就被打发的,他们在发表宣言说:解决我们的问题,否则我们就把你们踢下台去。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选民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