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奥巴马计划”局限

 2009-03-06 07:21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如果政府增加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会把劳动、资本和原材料从其他经济活动中转移出来,对私人支出产生“挤出效应”。若果真如此,GDP指标不会受到多大影响。如果过去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增加政府支出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率,但如果政府支出的效率比被挤出的私人支出低,那么整体经济效率将下降。

以上可作为分析巴马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有效性的出发点。当然,现在的情况并非完全就业,而是不充分就业,甚至过度失业,且失业率还在继续攀升。那么,如何调整上述分析框架呢?

一个极端假设是,当失业率很高时,政府支出不会产生挤出效应。此时,政府支出增加对私人支出有乘数效应,而非挤出效应。这是因为,接受政府支出的人会增加开支,从而刺激其他经济活动。
折衷的假设是,存在部分的挤出效应。虽然刺激计划仍会增加就业,并推动经济增长,但增加的部分是否有价值,取决于政府支出的效率是否高于被挤出的私人支出。

在近期一份评估奥巴马的经济刺激计划的“官方”报告——《美国复苏与再投资计划对就业的影响》中,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任克里斯蒂娜·罗默(Christina Romer)和副总统首席经济顾问贾里德·伯恩斯坦(Jared Bernstein)估计,刺激计划规模略超过7750亿美元,这些支出将用于能源、基础设施、医疗保健、减税和对失业及其他低收入人群的补贴。如果没有刺激计划,2010年四季度GDP可能达到12万亿美元。奥巴马政府的刺激计划的支出规模相当于该预测值的7%。罗默和伯恩斯坦认为,相对于没有刺激计划的情况,刺激方案可使2010年四季度真实GDP提高3.7%。很明显,这个计划会对私人支出产生挤出效应。

此外,他们还假设,若GDP增长3.7%,工作机会将增加350万个。根据他们的计算,在奥巴马政府刺激计划的推动下,失业率在2010年四季度约为7%,而如果没有刺激计划,约为9%。

这些估计合理吗?首先我得承认,最近数年,我既未跟踪宏观经济学论文对各种支出和税收乘数的估计,也不了解预测政府支出挤出效应的文献。更何况,罗默和伯恩斯坦宣称,他们的乘数与美联储所使用的大型模型一致。但我仍然认为,他们高估了奥巴马政府的刺激计划对经济的影响,而且其使用的分析技术,也会高估其他政府支出和减税政策对就业的影响。他们有一个奇怪的假设,即家庭认为减税是永久性的,虽然两位作者也承认,家庭会把增加的收入转为储蓄,而不是消费。

不过,即便减税不能刺激经济,罗默和伯恩斯坦的分析认为,“奥巴马计划”能增加270万个工作机会。因为其计算显示,在基础设施和教育这些政府直接支出项目上花费1美元所能增加的工作机会,是所有政府支出项目中最多的。

也许罗默和伯恩斯坦的估计大致正确,但我倾向于认为他们过于乐观了。一方面,这些政府项目的真实价值应该是有限的,因为它们同时被迅速推出,而且很可能包含大量的政治意图,并导致低效率。另一方面,现在失业率高达7%-8%,政府不可能有效定位那些主要雇佣失业者或启用闲置资本的项目。在基础设施特别是在医疗、能源和教育方面的支出,会把劳动力从其他经济活动转移出来,工作机会净增加量可能很少。另外,如果被挤出的私人活动比政府主导的刺激计划更有价值,那么新增就业和GDP涨幅将很小,甚至可能是负的。

目前,经济学家们似乎大规模地转向支持凯恩斯式的赤字财政,但其理由并非那么显然。罗默和伯恩斯坦认为,如果没有刺激计划,失业率最高可攀升至约9%。

不过,在1981年-1982年的衰退中,失业率最高曾达到10.5%,人们却并未转向凯恩斯主义。本次衰退与1981年及其后的衰退区别何在,使得人们大大提高对政府支出刺激效应的估计呢?

一个可能的答案是,这场衰退的起源在金融部门,特别是银行对信用级别低的借款人提供了过度房贷。金融系统全面崩溃,以及风险资产被整体抛售,的确引发了要求美联储积极行动的呼声。但是,人们对政府的刺激计划的信心为何如此之强,却仍然是个疑问。

总之,奥巴马的经济刺激计划可能对GDP和就业有些影响,但比罗默和伯恩斯坦估计的要小;对消费者和纳税人而言,刺激计划的价值甚至更小。而我的看法是否正确,只能留待时间来回答。

【作者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为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财经》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