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着力描绘的是流民个人英雄。所谓的武林社会、江湖世界,实际上不过是儒家为主导的皇朝家人社会中墨家侠士变异而成的黑社会。武侠小说,在虚构的僧道尼隐等出世人物、妓女乞丐流浪儿等弱小人物身上,寄托了西方化过程中大众对个性独立和解放的浪漫的、虚幻的、不切实际的追求,是弱者对被欺压、被侮辱的生活苦难中累积的焦虑的一种自慰。大众社会没有侠客,有的绝大多数是看客或过客。看客和过客形成的大众社会造就的个人英雄,或目无法纪或恃强凌弱,实际上是些流氓。例如《水浒传》中的泼皮牛二,国寨都市里的张子强、叶子坚。
在当代华人社会最畅销的武侠小说无疑是金庸的小说。一招武功也不会的金庸,凭其对中国历史文化和大众化弱者自慰心理的熟知,以及虚构武功招数和武打情节的妙笔生花本事,为自己博得了"大侠"美名。金大侠的本事的确大,他笔下打架、吵架、武林寻仇、男女爱情,无一不能唤起成年男女对童稚生活的美好追溯。
黄蓉"靖哥哥"脆生生的呼唤,一出口就让都市青年身子骨酥透了。韦小宝四两拨千斤和让女人走前头的神技最让国寨聊QQ的男人羡慕和陶醉。尤其是,金庸出色的文字才华能把平庸的人和事写得像黄金般宝贵,化腐朽为神奇:凭真功夫无法无天的人也可以是爱国的,善良的,美丽的。这自然满足了当代人既想懒散又想成功还要幸福的幻觉需要。与大陆通俗作家王朔相比,金庸更搔到了当代人的痒痒。打个比喻,王朔骂人没商量尽暴露中国人真实的短处的做法,好比是不让中国人穿衣服展示带疮疤的裸体,让中国人看起来很丑,尽管暴露时很刺激。金庸则跟被骂的人商量,是否可以找个很好的很充分的理由--爱中华或爱各民族--把骂人和打架美丽起来,好比让我们穿上华贵的衣服,既刺激又不让我们自惭形秽。
我曾经是一个痴迷的金庸迷,金庸所有武侠小说我都看过三次以上。沉醉《侠客行》的时候,天天住在都市心里没有都市,往地上丢果皮就当是练摘叶飞花绝技或给土地施肥。读《天龙八部》时被所带班级同学"八龙争四凤"弄得焦头烂额。我以我的学识、常识和经历作证:看金庸小说怎么都学不出诚实卓越而又有正义精神的郭靖和张无忌,倒是轻而易举就能学会韦小宝无视是非礼仪、满口胡言乱语和一身流氓习气。总而言之,沉醉于武侠小说是沉迷戏剧和体育、哲学和科学的西方竞技文化在中共国寨变异的问题:懒惰怯懦,不敢也不愿直面惨淡的人生,自欺欺人地期望遇难之际被侠客照顾和拯救,缺乏解体中共及党文化从我做起的公民意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唐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