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传统武术是中华神传文化的一个瑰宝,现在中国大陆产生的所谓的新武术,强调表演性,缺乏实战性,更没有修炼的内涵。定于今年下半年开赛的第二届《全世界华人武术大赛》是全球武林的大盛事,其宗旨是:"以继承中华传统武术精华﹑促进交流﹑弘扬中华神传文化﹑提高武术技艺和武德为目的﹐通过中华传统武术比赛﹐展现中华文武道德的传统理念。"那么,什么是传统武术呢?被誉为"中华武学最后一个高峰期的最后一位见证者"李仲轩老人口述的和与之相关的文章,希望对我们认识什么是传统武术有所助宜。
全文包括李仲轩老前辈生前所发表的全部24篇文章和在李老去世后才得以发表的遗作五篇,以及唐家后人的一篇《唐传形意八卦掌》,总计30篇。分为尚式形意、唐传形意、薛颠象形术和李仲轩前辈遗作、形意拳相关文章五大类。
18.薛颠的云法
薛颠是我见面就磕头硬拜出来的老师,他当上国术馆馆长后走了文士的路线,接人待物彬彬有礼,我拜师时他好像是五十三岁。拜师时由于我离家太久,钱都花完了,连拜师礼都没有。他的《象形术》一书,确是可开宗立派的拳学,同时也是在一个新的名目下,将形意拳的要诀公开了。此书用词简约而雅致,可谓字字斟酌,是给自己写传世之作的写法。
形意拳有"劈崩钻炮横"五行,薛颠有"飞云摇晃旋"五法。此次讲一个云法,仅作为青年一代自修此书的提示。象形术源于形意拳,先说形意拳的大法则。
《庄子》中有个"庖丁解牛"的故事,牛肉糙厚,一把刀子杀不了几头牛就崩坏了,但有一个屠夫一把刀用了多年仍然锋利如新,这就是形意拳的大法则--以柔用刚。有人喜欢形意拳表面的刚猛,结果练成了"伤人伤己",铁骨头硬茧子,但仍免不了像一般屠夫,剖了牛,刀子也坏了,早晚伤了自己。真正的形意拳是"伤人不伤己"的,要兜着劲打人、扑着身子打人。
之所以用坏刀子,因为手腕僵,刀子入肉后一较死劲,就崩了,只有腕子活了才伤不了刀子。同样的道理,形意拳一出手,身上是活的。不是一个劲,多股劲团在一起,如此方能"游刃有余"。
以前天津有位武师,天生一股狠劲,平时将一百张高丽纸迭在一起,两臂翻着打,能打得最底下的一张碎,而上面的无损。这个方法连招式带劲力都有了,与人比武,两臂一翻,别人就招架不住。
唐维禄知道他是好汉,想点拨他,说:"你这是打一百张纸出的功夫,要超过了一百张纸,怎么办?"他说:"接着翻。"唐师说:"我搭着你,看你能不能翻过来。"他连翻多次,胳膊翻不上来,这是唐师在"庖丁解牛"。形意拳的劲含着,能控制人,发作起来,犹如庖丁一下把刀子捅到牛体深处,能把人打透了。只有"伤人不伤己"的劲道,方能无坚不摧,"伤人伤己"的硬功终归有限。
平时总爆发着练拳,拳头抡得越猛,劲越单薄,竹篮打水一场空,练不出功夫。比如尚云祥绰号"铁脚佛",可以脚裂青砖,但他教我们时不让足下用力,要提着脚心,因为在人体力学上,脚跟和后脑是杠杆的两端,打拳时狠劲蹬地,会震伤后脑。练形意拳练得头晕目眩,记忆力减退,就是脚下太用力了。
尚云祥足下的沉重力道是轻着练出来的,好比走钢丝,脚一用力就摔下去了,但想"轻",得更用力才能轻得起来。不是在一个劲上加份量,而是多加上几股劲。走钢丝为控制平衡,得调动全身劲道,敏捷变化,既不能踩实了钢丝,也不能踩虚了,掌握住这个火候,方能练出功夫。
练拳要如盲人走路,盲人跟常人不同,蹭着地走路,外表好像很沉重,但脚下是活的,并不只维持着前后平衡,四面八方都照顾着,绊到什么东西,一晃就站稳了,这是"以柔用刚",多股劲的作用。这个"柔"不是软化,是变化。
我听闻程廷华走的八卦桩不是木头,是藤条编的。我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后来一次走在河滩上,泥巴有韧劲,走着走着,忽然觉得腿上出了功夫。如果传闻属实,那么程庭华踩"软桩子"是在练多股劲。
八国联军进北京时祸害中国人,程廷华拎着大砍刀在房上走,见到落单的洋鬼子就蹦下来一刀劈死,转身又上了房。他杀的人一多,给盯上了,最终被排子枪(洋兵队一起开枪)打死。他是武林的英雄,八卦门的大成就者,功夫达虚灵之境,据说能先知先觉。
形意拳歌诀有"消息全凭后脚蹬",形意拳先要提肛,肛门一提,腰上就来劲,腿上跟着来劲,后脚蹬的是腰上的消息,不是用脚跟敦地。薛颠还说提肛是练身法的关键,不是努着劲提,那样太憋屈,而是肛门有了松紧,臀部肌肉就活了,两腿方能"速巧灵妙"。
世评薛颠的武功达神变之境,我问过唐师:"薛颠的东西怎么样?"唐师说:"快,巧妙。"形意拳的功夫出在腿上,腿快的人打腿慢的人,犹如拳击里重量级打轻量级,能有这么大区别,而且腿上出了功夫,拳头的冲撞力就大。所以,说一个练形意拳的人腿快,就是在说他技击厉害。唐师当年和孙禄堂齐名,以腿快著称,他能认可薛颠快,我就信服了薛颠。
至于薛颠的"巧妙",体现在他的"飞云摇晃旋"中,提取了形意拳的精粹,练的不是拳招,是大势。有一个可解释"大势"的事例--我跟随尚云祥的近两年时间里,没有人找尚师比武,因为按照武林规矩,低辈份是不能向高辈份挑战的,而且都知道尚师功力深,没人动"在尚云祥身上争名"的心思。但有个军队团长来挑战,我们不能按武林规矩将他赶走,其实一看就知道他功夫不行。
由于他纠缠的时间太长,尚师就说:"比武可以,得先立下武士字(生死文书)。你把我打死了,我徒弟将我一埋就完了,我要把你打死了,你们部队不干呀。"他有点害怕,但既不立字据也不走,还呆着磨。尚师说:"不立武士字也行。这样,你打我一拳,把我打坏了你就成名了。"
团长一拳打来,尚师身子一迎,团长就后背贴了墙。尚师还跟他开玩笑,说:"我能回敬你一拳吗?"团长连忙说:"我打您,我都成这样了,您要打我,我不就完了吗?"说了服软的话,这团长就走了,以后再没来过。
尚师的这一迎,就是大势。所谓"大势所趋",练的是身法的动态趋势。抡着胳膊打人,不是形意拳。形意拳是扑着身子打人,犹如虎豹,窜出去一丈是这个势头,略微一动也是这个势头。云法的大势,就是身子往前一扑,又把自己拧拉回来,身子刚缩又把自己推出去,一推就转了个身。几次换劲均无断续,要变化在一起。
云法的要点,是它的特殊之动。练时不要求快求敏捷,那样就成了体操、田径的动。这种动犹如早晨不想起床赖在被窝里鼓悠的动,犹如深夜里倦意一起伸懒腰的动,是一种天然之动。
如果没有这种动,就很容易将形意拳步法练成交谊舞舞步了。薛颠在《象形术》"桩法慢练入道"的章节写道,站桩时要"慢慢以神意运动,舒展肢体",站桩也是为了练这种动的。
薛颠的云法要"荡荡流行绵绵不息",正如太极拳云手不是手从左摆到右,而是由左"变化"到右。练摆动什么也练不出来,练变化才能出功夫。没有这种天然之动就没有变化,硬性地训练自己,就成了作体操。
有着天然之动,就有了神气,所以薛颠说云法在内功上有"丹田气实之妙",发劲上有"弹簧、鼓荡、吞吐、惊抖之机",身法上有"蜿蜒旋转行踪不定之灵",极尽变化之能,是长功夫的快捷方式,深切体会,可知薛颠的巧妙。另,书上没写,但薛颠教我时,说云法可点穴,多教出一个手指翻挺的动作。不管能否点穴,武术一定要练到指尖,手指一弯就是拳,死握着拳是很难练出劲道的。对于云法,薛颠在书上最后嘱咐读者:"学者,最宜深究其妙道。"
再解释一下薛颠在书上讲的"三顶",头顶有冲天之雄,舌顶有吼狮子吞象之能,指顶有推山之功。头发根耸起,血气沸腾,好像大鹏鸟随时可冲天而起,令人勃发英雄气概,"虽微毫发,力能撼山";舌头掀起,浑身肌肉振奋,"丹田壮力,肌肉似铁"。而且舌一顶住上牙床,牙就咬紧了,牙紧手就快,比拚果断。
这顶舌切齿,还要有个"舌根一颤,能发出狮子般巨吼"的意念,但不真吼,含在嘴里,如滚滚的雷音。身子扑出去的时候要有个狂劲,好像狮子张口,哪怕是大象也把它吞了,不是真张嘴,但嘴里要咬着劲。有了这股狂劲,能摄敌之魂魄,"牙之功用,令人胆悚";手指甲里的肉顶着指甲,遍体筋都牵颤。不但手指要顶,脚趾也要顶,缺一不可。人往往一顶就僵,找一点手脚尖冰凉的感觉,就自然地顶上了。人生气的时候,会气得手指发抖,就是牵颤了筋,即便没练过武,这时候打一拳,练武的人也很难承受,"爪之所至,立生奇功"。
三顶不单是激发劲道的比武要诀,也是保养身体的锻炼法,我是快九十的人了,但没谢顶没戴假牙,算是头发、牙齿保住了,这就是三顶的功效。(完)
来源:
全文包括李仲轩老前辈生前所发表的全部24篇文章和在李老去世后才得以发表的遗作五篇,以及唐家后人的一篇《唐传形意八卦掌》,总计30篇。分为尚式形意、唐传形意、薛颠象形术和李仲轩前辈遗作、形意拳相关文章五大类。
18.薛颠的云法
薛颠是我见面就磕头硬拜出来的老师,他当上国术馆馆长后走了文士的路线,接人待物彬彬有礼,我拜师时他好像是五十三岁。拜师时由于我离家太久,钱都花完了,连拜师礼都没有。他的《象形术》一书,确是可开宗立派的拳学,同时也是在一个新的名目下,将形意拳的要诀公开了。此书用词简约而雅致,可谓字字斟酌,是给自己写传世之作的写法。
形意拳有"劈崩钻炮横"五行,薛颠有"飞云摇晃旋"五法。此次讲一个云法,仅作为青年一代自修此书的提示。象形术源于形意拳,先说形意拳的大法则。
《庄子》中有个"庖丁解牛"的故事,牛肉糙厚,一把刀子杀不了几头牛就崩坏了,但有一个屠夫一把刀用了多年仍然锋利如新,这就是形意拳的大法则--以柔用刚。有人喜欢形意拳表面的刚猛,结果练成了"伤人伤己",铁骨头硬茧子,但仍免不了像一般屠夫,剖了牛,刀子也坏了,早晚伤了自己。真正的形意拳是"伤人不伤己"的,要兜着劲打人、扑着身子打人。
之所以用坏刀子,因为手腕僵,刀子入肉后一较死劲,就崩了,只有腕子活了才伤不了刀子。同样的道理,形意拳一出手,身上是活的。不是一个劲,多股劲团在一起,如此方能"游刃有余"。
以前天津有位武师,天生一股狠劲,平时将一百张高丽纸迭在一起,两臂翻着打,能打得最底下的一张碎,而上面的无损。这个方法连招式带劲力都有了,与人比武,两臂一翻,别人就招架不住。
唐维禄知道他是好汉,想点拨他,说:"你这是打一百张纸出的功夫,要超过了一百张纸,怎么办?"他说:"接着翻。"唐师说:"我搭着你,看你能不能翻过来。"他连翻多次,胳膊翻不上来,这是唐师在"庖丁解牛"。形意拳的劲含着,能控制人,发作起来,犹如庖丁一下把刀子捅到牛体深处,能把人打透了。只有"伤人不伤己"的劲道,方能无坚不摧,"伤人伤己"的硬功终归有限。
平时总爆发着练拳,拳头抡得越猛,劲越单薄,竹篮打水一场空,练不出功夫。比如尚云祥绰号"铁脚佛",可以脚裂青砖,但他教我们时不让足下用力,要提着脚心,因为在人体力学上,脚跟和后脑是杠杆的两端,打拳时狠劲蹬地,会震伤后脑。练形意拳练得头晕目眩,记忆力减退,就是脚下太用力了。
尚云祥足下的沉重力道是轻着练出来的,好比走钢丝,脚一用力就摔下去了,但想"轻",得更用力才能轻得起来。不是在一个劲上加份量,而是多加上几股劲。走钢丝为控制平衡,得调动全身劲道,敏捷变化,既不能踩实了钢丝,也不能踩虚了,掌握住这个火候,方能练出功夫。
练拳要如盲人走路,盲人跟常人不同,蹭着地走路,外表好像很沉重,但脚下是活的,并不只维持着前后平衡,四面八方都照顾着,绊到什么东西,一晃就站稳了,这是"以柔用刚",多股劲的作用。这个"柔"不是软化,是变化。
我听闻程廷华走的八卦桩不是木头,是藤条编的。我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后来一次走在河滩上,泥巴有韧劲,走着走着,忽然觉得腿上出了功夫。如果传闻属实,那么程庭华踩"软桩子"是在练多股劲。
八国联军进北京时祸害中国人,程廷华拎着大砍刀在房上走,见到落单的洋鬼子就蹦下来一刀劈死,转身又上了房。他杀的人一多,给盯上了,最终被排子枪(洋兵队一起开枪)打死。他是武林的英雄,八卦门的大成就者,功夫达虚灵之境,据说能先知先觉。
形意拳歌诀有"消息全凭后脚蹬",形意拳先要提肛,肛门一提,腰上就来劲,腿上跟着来劲,后脚蹬的是腰上的消息,不是用脚跟敦地。薛颠还说提肛是练身法的关键,不是努着劲提,那样太憋屈,而是肛门有了松紧,臀部肌肉就活了,两腿方能"速巧灵妙"。
世评薛颠的武功达神变之境,我问过唐师:"薛颠的东西怎么样?"唐师说:"快,巧妙。"形意拳的功夫出在腿上,腿快的人打腿慢的人,犹如拳击里重量级打轻量级,能有这么大区别,而且腿上出了功夫,拳头的冲撞力就大。所以,说一个练形意拳的人腿快,就是在说他技击厉害。唐师当年和孙禄堂齐名,以腿快著称,他能认可薛颠快,我就信服了薛颠。
至于薛颠的"巧妙",体现在他的"飞云摇晃旋"中,提取了形意拳的精粹,练的不是拳招,是大势。有一个可解释"大势"的事例--我跟随尚云祥的近两年时间里,没有人找尚师比武,因为按照武林规矩,低辈份是不能向高辈份挑战的,而且都知道尚师功力深,没人动"在尚云祥身上争名"的心思。但有个军队团长来挑战,我们不能按武林规矩将他赶走,其实一看就知道他功夫不行。
由于他纠缠的时间太长,尚师就说:"比武可以,得先立下武士字(生死文书)。你把我打死了,我徒弟将我一埋就完了,我要把你打死了,你们部队不干呀。"他有点害怕,但既不立字据也不走,还呆着磨。尚师说:"不立武士字也行。这样,你打我一拳,把我打坏了你就成名了。"
团长一拳打来,尚师身子一迎,团长就后背贴了墙。尚师还跟他开玩笑,说:"我能回敬你一拳吗?"团长连忙说:"我打您,我都成这样了,您要打我,我不就完了吗?"说了服软的话,这团长就走了,以后再没来过。
尚师的这一迎,就是大势。所谓"大势所趋",练的是身法的动态趋势。抡着胳膊打人,不是形意拳。形意拳是扑着身子打人,犹如虎豹,窜出去一丈是这个势头,略微一动也是这个势头。云法的大势,就是身子往前一扑,又把自己拧拉回来,身子刚缩又把自己推出去,一推就转了个身。几次换劲均无断续,要变化在一起。
云法的要点,是它的特殊之动。练时不要求快求敏捷,那样就成了体操、田径的动。这种动犹如早晨不想起床赖在被窝里鼓悠的动,犹如深夜里倦意一起伸懒腰的动,是一种天然之动。
如果没有这种动,就很容易将形意拳步法练成交谊舞舞步了。薛颠在《象形术》"桩法慢练入道"的章节写道,站桩时要"慢慢以神意运动,舒展肢体",站桩也是为了练这种动的。
薛颠的云法要"荡荡流行绵绵不息",正如太极拳云手不是手从左摆到右,而是由左"变化"到右。练摆动什么也练不出来,练变化才能出功夫。没有这种天然之动就没有变化,硬性地训练自己,就成了作体操。
有着天然之动,就有了神气,所以薛颠说云法在内功上有"丹田气实之妙",发劲上有"弹簧、鼓荡、吞吐、惊抖之机",身法上有"蜿蜒旋转行踪不定之灵",极尽变化之能,是长功夫的快捷方式,深切体会,可知薛颠的巧妙。另,书上没写,但薛颠教我时,说云法可点穴,多教出一个手指翻挺的动作。不管能否点穴,武术一定要练到指尖,手指一弯就是拳,死握着拳是很难练出劲道的。对于云法,薛颠在书上最后嘱咐读者:"学者,最宜深究其妙道。"
再解释一下薛颠在书上讲的"三顶",头顶有冲天之雄,舌顶有吼狮子吞象之能,指顶有推山之功。头发根耸起,血气沸腾,好像大鹏鸟随时可冲天而起,令人勃发英雄气概,"虽微毫发,力能撼山";舌头掀起,浑身肌肉振奋,"丹田壮力,肌肉似铁"。而且舌一顶住上牙床,牙就咬紧了,牙紧手就快,比拚果断。
这顶舌切齿,还要有个"舌根一颤,能发出狮子般巨吼"的意念,但不真吼,含在嘴里,如滚滚的雷音。身子扑出去的时候要有个狂劲,好像狮子张口,哪怕是大象也把它吞了,不是真张嘴,但嘴里要咬着劲。有了这股狂劲,能摄敌之魂魄,"牙之功用,令人胆悚";手指甲里的肉顶着指甲,遍体筋都牵颤。不但手指要顶,脚趾也要顶,缺一不可。人往往一顶就僵,找一点手脚尖冰凉的感觉,就自然地顶上了。人生气的时候,会气得手指发抖,就是牵颤了筋,即便没练过武,这时候打一拳,练武的人也很难承受,"爪之所至,立生奇功"。
三顶不单是激发劲道的比武要诀,也是保养身体的锻炼法,我是快九十的人了,但没谢顶没戴假牙,算是头发、牙齿保住了,这就是三顶的功效。(完)
【第二届新唐人全世界华人武术大赛】网址:http://martialarts.ntdtv.com/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薛颠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